中小学教师身份的再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中小学教师身份的再认识

杜慧惠

重庆师范大学

教师身份应该怎样定位,是国家公务员,还是自由职业者,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劳动者,教师对于“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明确回答,关系到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教育相关问题的界定和教育改革的走向。要回答“教师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一问题,不能单纯以热点事件中的个例和当下教师的情况来定义,还应该从教师职业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未来教师发展走向进行界定。《教育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一界定是完全合理的。

一、教师身份产生困惑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身份的公务员化倾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业因素活跃,很多职业受市场调节由市场定价,而教师这一职业长期受到行政系统的管辖。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及福利待遇工资都由行政部门制定,教师的工资远低于普通劳动者。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等角色,这些角色多强调教师的义务。教师不准体罚学生,因为害怕受到惩罚,以至于出现充当看客不作为的“杨不管”事件,行政系统和社会对教师行为的支配和微薄的工资,对义务的强调和对权力的漠视,让教师这一职业看起来就像人民公仆形象。

(二)教师自我身份的迷失

湖南株洲语文老师入学教育教学生们学习的目的就是“挣大钱,娶美女”遭到了严肃处理。教师下跪事件,丢尽了教育工作者的脸面。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教师应该如何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师和建设者,但应试教育和严格的课程安排下,又只能选择做老老实实的教书匠,从最初的激情满满,准备着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新老师到不知所措的老老师,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身份。

二、中小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合理性分析

(一)从中小学教师的历史发展看,中小学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承一个文明,传播一种文化价值导向。从孔子时代开始,教师作为职业呈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文化价值的引导。孔子留下的儒家文化和“仁”“礼”的思想,直到今天还深深根植与我们的言行之中。近代以来,平民教育家晏阳初,陶行知等一些教育家的思想不断引导着社会的变革。中小学教师不仅仅是要完成行政机构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更重要的还有社会价值的确立和人类文明的传承的历史使命。从这一点看,把教师归为公务员行列是不合适的,不能单从政治职能去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应该把教师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去看。

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来看,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的特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担任的,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新情况特别是意外情况,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非专业人员难以把控的。

(二)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第八次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设计课程计划和开发课程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儿童为实践主体的课程。儿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和学校领导者:来自世界的经验》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一下四个方面的核心技能:思维方式,即创造性,批判思维以及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工作方式,即沟通和合作能力。工作工具,即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生活技能,即公民意识、变化的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时代给了教师更多的使命,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条件性知识,以及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来看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经历一个阶段从关注生存阶段,到关注情境阶段,到关注学生阶段这一专业化阶段不是一蹴而就的。尊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螺旋上升的,从职前培训的师范教育,到职后培训学习,教师要不断扎实学识,提升技能,终身学习,才能达到专业人员水平。



虽然《教育法》已明确规定教师是专业人员,但专业化一系列的配套应该逐步完善。所谓“专业人"( professional),从其词源( profess)所蕴涵的“向上帝发誓”“以此为业”的意思来看,至少有以下内涵:(1)具有为公共福祉做贡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或者说“天职感";(2)具有实现自己责任和使命的专业技术和能力,这套知识和能力一般为大众所无却为社会不可或缺;(3)对自己的专业群体有归属与认同,并愿意为促进专业群体整体能力的提升做自己的贡献;(4)有强烈的自律性,不受外界经济与政治的诱惑而坚持专业实践内在的伦理要求,以所服务的客户的利益为重。换言之,“专业人”兼具天职感和能力,是既有心又有力的教育从业者。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人员身份认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三、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人员身份的策略:

(一)给中小学教师更多的自主权

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给教师更多的自主安排的权利,包括开发课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给教师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管理系统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师建立统一的教师管理系统,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建立统一的教师管路制度。对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统筹管理。便于管理的同时更好地保障教师权利。有助于私立学校教师质量的把控和农村教师权益的保障。

(三)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

要完善进入教师岗位前的职前培训和入职培训,职后培训一系列的培训。尤其是私立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要让培训惠及更多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虽然有“国培计划”,但能去参加培训的教师也只占少部分。不断完善培训体系,争取中小学教师们能在培训过程中收获更多。

四、结语

把握住教师是专业人员这一身份,就不难去理解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大地震中的“范跑跑”,不作为的“杨不管”,以及湖南株洲语文老师的开学教育,以及教师下跪事件。这些事件为人们诟病是因为这与教师“专业人”的身份不符。少了对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自己与普通工作人员相提并论。作为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难保引起公众对教师身份的质疑。将中小学教师身份定位于专业人员,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权益的发展以及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有利的,但由于我国教师群体庞大,分散各地教师专业化进程推进会有一些问题。但教师专业人员身份的地位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