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国际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 215300
摘要: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内容,学生计算比较容易出错,我国明朝的《算法统宗》里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计算方法,根据这种方法的改编的一种新方法,不需要在计算乘法时进位,这样的计算方法简单易懂,不容易出错,是否可以尝试教学这种方法,本文把实践的过程及反思记录下来,让各位教育界的同仁们一起探讨。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个内容在学生刚学习时,发现很容易出错,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错误:
1、口算不够熟练,主要是进位加不熟悉、乘法口诀不熟练和加法与乘法的混淆。
错例1:“6×8+4=54”,在计算48+4时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错;
错例2:“3×9=18”,这是乘法口诀不够熟练导致的,很多学生计算与“3”有关的乘法特别容易混淆,像3×7、3×8、3×9;
错例3:“3+3=9”相加时容易算成乘法。
2 、计算步骤容易出错。有时一糊涂,会忘记谁和谁相乘。
错例:
错例中的496用的是62×8,计算方法没有掌握,算理没有理解。
虽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正确率略有提高,但是也仍然容易出错。由于学生出错过多,于是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铺地锦”的方法以及新方法介绍
数学书上介绍了一种“铺地锦”的计算方法(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在课堂上,学生明显对这种方法很感兴趣,不少学生表示很好理解,掌握起来很快,就是要画格子比较麻烦。有些学生还饶有兴趣地在课后做了些类似的题目给我看,看到学生对这种方法的喜爱。我想,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变得更加简单呢?可不可以不画格子?怎样的形式比较方便实用?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了一种类似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铺地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先竖着两个数相乘(十位乘十位,个位乘个位),分别写在千位、百位和十位、个位;然后交叉相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乘第二个乘数个位;第一个乘数个位乘第二个乘数十位),得数写在百位和十位。最后把三个数相加。
这种方法的优势:中间的几步只有乘法,没有进位,直接把乘得的积写在下面;最后一步只有加法。这样学生不容易混淆。
接下来有一个班级我教学了这种方法,学生们学得很快,感觉比较简单,在课上学生们表示这种方法更愿意使用。
这种方法也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地更熟练地掌握了。
新方法算理
但是这种方法的算理呢?计算都要和算理结合在一起,才更有意义,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
以13×12为例:
13×12可以表示12个13相加(图中有12行,每行13个)。那么,我们把13×12分成4个模块:
10×10、3×2、10×3、10×2(分别是上面A\B\C\D)
每次相乘都尽量让学生占两个数位,这样不容易出错,而且每道题的格式都一模一样,容易记忆。
这种方法被发现后,我和同事们都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学生掌握会更快。但事实如何,我们用实际情况说话。
我教学了两个班级,甲班级两种方法都教了,但新方法是常用方法教学后一周后才学的,乙班级只教书本上的常用的方法。
刚开始,甲班级的正确率没有乙班级高。我在思考为什么?照理说这种方法简单,应该正确率更高,找了几个学生谈话,总结反思了一下,主要有三个原因:
(1)学生们觉得两种方法都学,有些混淆;
(2)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小部分学生先入为主,熟悉了书本上教学的方法。
(3)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学的方法是:最高位是“0”时可以省略不写,导致学生该写“0”的时候反而没写。
主要错误如下:
(1)有十几位学生的错误都是个位相乘得8,应该写“08”,而不是8,这里的错误最多。
(2)有个别学生是粗心导致的错误,例如最后加法错误;相乘时数字乘错;
乘法口诀出错。
针对学生的这些错误,改变策略,首先让甲班级学生只接触新方法,使新方法更加熟练;乙班级学生还是使用常用的方法;其次,书写格式规范化,规定把“0”补齐,相乘得一位数时,用“0”占位。经过一周的练习,甲班级正确率明显更高,而且学生们熟练了这种方法,计算速度很快。
接下来给学生的测试,每个班级25道计算题,分别统计了正确率:
甲班:总人数45人,全对37人,错3题以上人数0人。
乙班:总人数45人,全对28人,错3题以上人数2人。
在两个班级学生情况相似的情况下,甲班的成绩略高,学生计算速度更快。此时感觉新方法的教学还是成功的,值得推荐的。
反思探讨
接下来值得思考的是:这种方法能否推广?这种方法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学习有影响吗?
于是我继续研究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新方法,发现还是有很多问题:
这样的竖式明显太麻烦,使用不方便。如果简写,又达不到简便的效果,也就是说三位数乘两位数使用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那么在四年级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如何处理?如果新方法使用熟练了,四年级又需要重新熟悉课本上使用的常规方法,这样反而学生容易混淆,导致错误。
这一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新方法的实践研究,开始发现时感觉很兴奋,觉得自己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但是后来慢慢发现问题:没有考虑到之后的延伸学习,对后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习存在较大的阻碍。我把这次的实践探索称为“一时的冲动” !不过,我也认为,实际生活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还是非常常用的,多学习一种方法,一是可以用来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对不对,二是可以加快计算的速度,降低计算的难度。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应该算是多学习了一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