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1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取栓治疗的8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86例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33例)和非高龄组(<80岁,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包括高龄在内的临床因素对所有患者功能结局不良(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6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结果高龄组患者中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房颤动的比例以及就诊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高于非高龄组(均P<0.05),而吸烟和术中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比例低于非高龄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影像学上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或3级]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比例高于非高龄组[63.6%(21/33)对比35.8%(19/53),P=0.01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诊时的NIHSS评分、发病至股动脉穿刺的时间、应用抽吸取栓、成功再通、完全再通以及合并症状性颅内出血均可能为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的NIHSS评分高(OR=0.846,95%CI:0.764~0.937,P=0.001)和未能获得成功再通(OR=0.130,95%CI:0.022~0.764,P=0.024)为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龄并非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组获得成功再通患者功能结局良好的比率为44.4%(12/27),而未获得成功再通患者功能结局良好的比例则为0/6。结论就诊时NIHSS评分高和未能获得成功再通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结局较差。高龄本身可能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取栓治疗后的功能结局不良无关;但高龄患者如能获得成功再通,仍可能获得较好的功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