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导向的课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高阶思维导向的课堂设计

梁晓妍

山东省威海市实验中学 2642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教育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阶思维的主战场。下面,笔者将从教师有容乃大,方可面向全体;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供机会,学生主动发展等角度出发,浅谈高阶思维导向的课堂设计。

关键词:高阶思维;导向;课堂设计

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各“育”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阶思维的主战场。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在课堂上,否则,素质教育就要落空。

一、教师有容乃大,方可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就象是胸怀博大的大海需要容纳与包容来自于各处的涓涓溪流,潺潺百川一样。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却占据了教育主导地位,它面向的仅仅少数尖子生。因此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义的提出针对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和被动发展,犹如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一阵和煦春风。多年来的课堂教学,我们都习惯于少数表演,多数陪读;我们提问的是举手的学生,批评的是会的学生,真正不会的、不举手的学生没有特殊情况老师一般是不叫的,怕那些差生耽误我们的上课时间,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实行了多年,面向的照顾的是少数尖子,忽略的牺牲的是多数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三要义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是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二、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下,我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堂堂清,周周清”,每节课即将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测验,看学生本节课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现在想想每节课能清的、能测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某一周能完成的,在充分理解了这一观点的前提下,我在讲解《电阻的并联》一节时,自制一个线路板,在线路板上安装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一段保险丝(电源采用12V的汽车用蓄电池,以便能提供大电流。灯泡采用汽车专用灯泡,型号为“12V90W”,灯泡工作时发光明亮且电流很大。选用的保险丝熔断电流约为10A)。实验开始,首先让一盏灯发光,灯光耀眼,保险丝没有异常;再闭合开关让另一盏灯发光,强烈的灯光照亮了教室,但瞬间后,保险丝开始冒烟并熔断,两灯同时熄灭。学生很容易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实验中的电源要用蓄电池?为什么并联了一个灯泡,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大?保险丝会熔断?学生因为有了欧姆定律的知识,不难猜想到并联了一个灯泡后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有了这样的一个猜想,进行下面的探究实验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里,我没有利用以前的“应试教育”授课方式,而是采用了自制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用电的情感教育。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以往的“堂堂清”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却学到了更多的他们所关注的东西,直到总复习的时候,学生对并联电路的各个特点依然记忆犹新,同时也顺便掌握了不高于36V的安全电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提供机会,学生主动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现代物理教学中我们注重教会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更注重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只有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他们才会有目的地、自主地去探究问题。也只有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的探究才更富有兴趣性和创造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更具有后天持续主动发展的能力。

例如上《电磁铁》一课,开始我让每个实验小组利用前一课学到的电磁铁的制作方法进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比赛,看哪一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多。学生从比赛中就会发现各自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多有少,他就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从各自制作的电磁铁不同之处去提出假设。又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时,我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做了一个光学魔术“蜡烛在水中燃烧”。当我看着学生那一双双惊奇的眼神,我就知道他们一定发现了什么,也一定有很多的问题要提出。然后我再因势利导,让他们上来看我所用的道具。这时,马上就有很多学生问我:老师,水中未点燃的蜡烛和前面遮住的点燃蜡烛是不是一样大小啊?它们之间到玻璃板的距离有什么要求吗?为什么从后面看水中的蜡烛没有点燃啊?……他们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由于是他们自己主动发现的问题,再让他们用实验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及的。

教育的真谛是平等,尽管学生的状况存在差异,学生的发展不平衡,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站在师德建设的高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平衡发展,开创“万紫千红总是春”“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育局面。

参考文献:

【1】[1]王伟,黄少如,唐烨伟,等.高阶思维教学特征及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3):29-32.

【2】[1]李树祥.关注物理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高三习题课《电路的U-I图像》教学设计[J].现代教学,2018,(0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