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517000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职业学生的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 注重“因材按需、分类分层”的教育。通过分类、分层并充分利用理论课、实训课、选修课、工学结合为有效载体,以信息化技术和传帮带学徒制为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个体需求,将学生分类分层,以高职高专的最低毕业要求为基础,深入研究确定各类别和各层次开设的课程和课程标准,并据此组织各类别和各层次的教学,从而满足各类别和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实现“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各类别和各层次的教学质量,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梯度工学结合;传帮带学徒制 ;信息化
1.引言
随着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其中包括,自主招生、五年制大专、中高职三二分段和普通高考招生等模式。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了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高职高专“因材施教”的教育经验和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吸收、消化、应用、整合、集成和深化己有教学改革经验,深入研究和实践了“因材按需分类分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高职高专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的分类教学还不能满足各类别和各层次的学生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已在教学中对分类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实行了“1+2”的教学改革模式,即第一年的基础教学+后两年的分方向教学,在大二第一学期通过对专业的不同方向进行介绍和引导,因材按需进行大方向的分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向。学习方向包括汽车检修,汽车电子检修,汽车营销等三个大方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一方向的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都有所不同,1+2专业分向的教育模式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2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实践教学的某些环节和阶段的不完善导致学生技能不完善,甚至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学生的实习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致使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按教学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实习和学习,导致学生的技能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只是完成了实习过程,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地培养,最终导致实践教学的目标不能很好完成。
2.3 现有的选修课选修模式,不利于实现 “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
虽然各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确实不少,但部分选修课的开设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教师开课的随意性较大,并没有从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设选修课,而是为了完成选修课的“任务”而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一个内容便开设了选修课,往往脱离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的提升作用有限,致使学生选不到自己想要选修的课程和内容,开设课程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导致了学生选学选修课也存在着较大的功利性,选课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选学一些轻松的和考试容易通过的课程,这些学生选课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学分,取得毕业的资格。致使选修课不能充分支撑“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
2.4信息化技术运用还不能很好地为“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服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种行业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现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为“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现在信息化教育还不能很好地为“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教育服务。主要原因是网课的内容比较单一,只有视频课件、作业、没有分层次设计和实施。有些教师信息化技术还不够强,信息化资源不够丰富,有待开发和提高。
3.“因材按需分类分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不能漠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必须在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个性化特点,实施 “因材按需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是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进行培养;按需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的合理、实际和正当的需求进行培养;分类分层是把学生的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分层培养。
3.1 样本
项目团队选取了13级汽修专业中1、2、3、4、5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3班为实验班,4、5班为普通班,我们在实验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个体需求将学生分类分层,以高职高专的最低毕业要求为基础,深入研究确定汽车专业各类别和各层次的开设课程和课程标准,并据此组织各类别和各层次的教学,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学习目标。从而满足各类别和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各类别和各层次的教学质量。
3.2 研究设计
为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进行比较研究,要求普通班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实验班的教师采用“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3 研究实施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实验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3.3.1研究汽车运用专业 “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教学模式
“因材按需分类分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分类、分层并充分利用理论课、 实训课、选修课、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为有效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个体需求将学生分类分层,以高职高专的最低毕业要求为基础,深入研究确定各类别及各层次的开设课程和课程标准,并据此组织各类别和各层次的教学,从而满足各类别和各层次的学生需求,实现 “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超高发展。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能成功,个个有发展”的办学目标,提高各类别和各层次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
3.3.2 汽车运用专业的分段、分类和分层教学
(1)汽车运用专业的分段教学
分段是进行 “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的基础,项目团队将汽车运用专业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 | 专业基础学习阶段 |
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 | 专业方向学习阶段 |
第三阶段(大学三年级) | 专业技能提升和专业特长培养阶段 |
(2)汽车运用专业的第一阶段的分层教学
第一阶段为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即大学一年级。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进行初次的分层,包括两个层次,基础层次和提优层次。若专业招收人数较多,采取分班授课,分为基础班和提优班,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内容和标准要满足专业最低要求;对于提优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和标准按学生的质量和需求结合学校的期望制定。各层次再以选修课和课外学习小组为载体,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实现有效的补充。若专业招收人数较少,不能分班,则两层次的共同授课内容为基础层次,通过以选修课,课外学习小组为有效载体,信息化教学为手段进行培优和补缺工作,发现和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好基础。
(3)汽车运用专业的第二阶段的分向分类教学
①第二阶段的分向教学
第二阶段为专业划分方向学习阶段。经过第一阶段专业基础学习之后,学生对大学生活和自己的要求和兴趣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定位。所以,我们在第二阶段既大二第一学期把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划分为汽车检修,汽车电子检修,汽车营销等三个大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与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方向,以利于实施分类教学。
② 第二阶段的分类教学
第二阶段的专业分向为分类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相同大方向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都有所不同,现有的三个大方向的分类分流的教育模式还远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急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个体需求将学生分类,从而满足各类别的学生需求,提高各类别的教学质量。所以每个方向又将学生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技能型:此类学生是只能学好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达到专业的最低要求。
第二类为技术型:此类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深专业课的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第三类为拓展型:此类学生在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基础上,希望拓展知识面,培养自己喜欢的领域。
专业招收人数较多的可按类分班全面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各类再以选修课、课外学习小组、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为载体,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实现有效的补充。若专业招收人数较少,不能分班,则三类的共同授课内容为技能型,通过以选修课、课外学习小组、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为有效载体,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进行培优和补缺工作,培养发现学生兴趣特长,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好基础。
(4) 汽车运用专业第三阶段的分类教学
经过第二阶段专业课的系统学习,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的还拓展了自己的领域,培养了自己的特长,为第三阶段专业技能提升和专业特长继续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的学习以第二段的分层为基础,进行分类。
第一类就业型
第一类是就业型,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企业招聘和自主联系选择就业,由企业对其进行第三阶段的有效培养。
第二类实习型
第二类是实习型,学生不能就业,就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到企业进行实习,要注意的是找不到有效实习岗位的学生,不能将学生随便安排个实习岗位去实习,这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学校一定要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实习岗位,实现实习目标。
第三类创业型
第三类是创业型,学生要自主创业,就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创业计划和需求给予大力支持,给学生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结合创业进行毕业设计。
3.3.3 构建梯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 “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这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的国情是企业很容易招聘到需要的职员,不需要过多的投资,政府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所以企业也就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所以企业希望接受有顶岗实习能力的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养。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技能,就要加强实践教学,改变实践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为此,我们研究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梯度实践教学模式。
(1)加大课内实习力度,为实现“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进行理论课的教学时,加大了课内实操训练。采取了讲完课就实操,把理论课与实操课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将实习课纳入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吸收率,为校内实训打下基础。
(2)集中实训与业余实训相结合,加大校内实习教学的力度,“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增强学生的实操技能
校内实习是校内以增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学生顶岗能力为主要目的基础实习,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操作所实习内容,并独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为校内以培养学生顶岗能力的实习奠定基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基本功的训练,是需要时间和功夫的,只靠集中实训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增加实训时间,由于较多的教学内容,不能无限增加集中实训时间,我们采取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训室,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设备,增加学生的实训时间,使每个学生在校内这块实训基地上都能完成基本功的训练,练就出扎实的基本功,真正实现以实用为主线组织教学。
(3)建立以学生为主要工人、培养学生顶岗能力的校内实习工厂,贯穿传帮带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每个层次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力
建立以学生为主要工人、培养学生顶岗能力的校内实习工厂,贯穿传帮带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达到自己层次的技能要求,成为企业欢迎的有一定技能的能从事相应工作的人,而不是没有基本训练的,只能当作廉价劳动力的学生。
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我们建设了集“学与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修配厂。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虽然建在校内,但投资采取了多元化,当然有条件可以学校全部自投,在该实践环节中贯穿传帮带的教学模式,汽车修配厂是以学生为主要工人,有一定的报酬,整个汽车修配厂只有几个师傅指导的生产方式,具体做法是先由几个师傅带出一批学生,然后由第一批操作熟练的学生带第二批学生,再由第二批操作熟练的学生带第三批学生,一个学生带一个,循环往复,一批带一批。这样,既能完成培养学生顶岗能力的教学任务,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使企业能正常运行,保证企业赢利。由于要培养学生顶岗能力,总会降低生产效率,所以接受生产任务时,我们充分考虑教学需要,以教学为中心,不完全以赢利为目的。通过以学生为主要工人、培养学生顶岗能力的校内实习基地的培训,增强了学生的顶岗能力,这样就不愁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各实习单位都会欢迎能顶岗的学生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4)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分类实习的顺利实施
通过加大校内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增强了我们学生的实操技能,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有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加入给企业带来了高层次的劳动力,也能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价值,企业自然非常愿意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有很多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成为学校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也能在顶岗实习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真正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工厂也得到了满意的技术工人,从而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就能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层次和需求到企业实习,我们创新和改革了学生实习的内容与方式,不再实行由学校一刀切的统一实习模式,实行分类实习,因材施教,按需选择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层次和需求与企业协商并由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和工作,使学生在企业中能得到相应的技能训练和提高。
①学校与企业协商由企业分层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和工作
学校根据教学要求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学生的层次和需求与企业协商由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和工作,进行有计划、有标准、有目标的实习,真正完成实习的目标,实现实习的目的,提高各层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特长。
②企业招聘,企业派人在学校培训,再到企业实习,直至工作
第二种方式是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求,企业、学生双向自主选择,入选的学生由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和培训师到学校进行培训,提前学习企业的工作与管理方式,培训后再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实习模式。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学生双向自主选择企业择优留用。
③企业招聘,在企业培训,然后继续在企业实习,直至工作
校企合作的第三种方式是我专业与华南万力轮胎有限公司的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形式采用了企业和学生双向自主选择,以企业培训替换学校学习的培训模式。在此次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生依然是双向选择,差别在于入选的学生在大三开始完全进入企业,接受企业的管理与培训,以企业的培训替代学校的学习,以企业的培训学分替换学校的学习学分,培训后就被企业录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效果甚好。
为了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有后劲的高级实用性人才,一定要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通过集中实训与业余实训相结合,加大校内实习教学的力度,增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建立以学生为主要工人、培养学生顶岗能力的校内实习基地,贯穿传帮带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建立真正能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构建梯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才能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3.3.4 创新选修课选修模式,实现”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
自然班的学习能够完成自然班共同的学习内容,而差异性的内容就难以实现了,各层次的教学不能完全依靠以自然班的学习形式来完成,由于选修课范围广,机动灵活,所以差异性内容的教学重担就落在了选修课上,不同内容的教学要靠选修课来完成,为了更好地发挥选修课的作用,以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按需施教,真正让选修课起到个性化培养的作用, 我们对选修课的选修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加强选修课的选修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选修课的学习
首先要通过讲座的形式,班会的形式对选修课设置的目的和初衷、选修课对学生本身的成长,素质的提高的作用采用在网上公布,微信,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选修课教师对自己选修课开设的意义和内容,对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提升,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进行宣传,
(2) 拓展选修课的范围,充分发挥选修课的灵活作用
现有的选修课规定不能为专业的拓展课程,专业的提升课程,这违背选修课的初衷。为此我们在13汽运专业实验班1、2、3班作了改革,选修课可以是人文素质课程,也可以是专业的拓展课程,专业的提升课程;选修课可以是一个科目或一个项目、一项技能的初级、中级、高级,上、中、下的连续的学习,使学生在一个科目或一个项目、一项技能的学习中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真正体现选修课的意义,使学生能够选到自己需要的选修课,并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到达一定的水平。比如汽车专业英语的学习,这门课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并且是个慢功夫,学不好学了也无法应用。所以,我们把这门课在13汽运专业实验班1、2、3班设为选修课,并且将该选修课分为1、2、3、4、5五个部分,分五个学期开设,学习两年半。3个班总共有28人选修,最后还剩19人。到毕业时,这部分学生能熟练地阅读英文维修手册和使用说明书,读取英文故障诊断仪等。学生普遍认为英语选修课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与而普通班4、5班没有改革比较,通过改革,实验班学生都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3)多开并开足社会学生需求的选修课程,给学生创造充分的选修空间
一方面,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选不到自己喜欢需要的选修课。学校可通过鼓励教师通过调研,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领域多开设学生喜欢需要的选修课;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喜欢需要的合理的选修课,学校选择、培训或聘请该选修课的优秀教师开设,这样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喜欢需要的选修课。另一方面,很多学校规定每个教师的选修课不能多于两个班,使得欲选修该教师选修课的学生无法选到,但为了完成选修任务,不得不选择自己不喜欢和不需要的选修课。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改变这种状况,可通过奖励政策鼓励老师多开设几个班,有几个班就尽最大可能开设几个班,再不够,就鼓励多个老师开设这门选修课,使每个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喜欢和需要的选修课。
(5)提高学校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定向培训选修课教师
目前,学校教师往往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开设的选修课往往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致使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学校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鼓励教师参加定向培训,定向培训选修课教师,提高教师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聘用专家作为学校的选修课教师,提升学校选修课的质量和适应度。
(6)拓宽选修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传统选修课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形式来进行,形式单一。我们以选修课开设的初衷为出发点,拓宽了选修课的学习形式。开发了网络选修课程和专题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确定专题研究学习,主动地学习、获取、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增强自主学习研究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动机兴趣需求出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教师只起辅导作用。
选修课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所以要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要对现行的选修课模式进行改革,拓宽选修课的范围,特别是专业领域的选修课,使选修课真正起到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人才的特长的作用;规范化和制度化选修课的开设,减少选修课开设的盲目性和临时性,促进选修课健康持久稳步有效的良性发展,从而真正地实现“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3.3.5借助信息化教学,实现“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
现在有很多平台如超星、职教云、清华在线等平台。在这些平台可以利用视频、学习导图、提出问题、讨论、作业、测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层次、分类型因材实施教学。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实现不同类别和层次之间差异性内容的教学,从而实现不同类别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建设分层次的网课适应“因材按需分类分层” 施教的教学需求
信息化教学比较灵活,视频的学习时间相对自由,不受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方便快捷。所以可以制作丰富的网课,可以在各种教学平台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平台视频最好分层录制,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理解比较慢的学生可以慢放,多看,回看教学视频,最终能够准确掌握与理解要学习的知识和原理。另外,课堂上不能讲的太深和太难,因为有很多学生可能听不懂。而接受能力强感觉课堂上的内容不够用的学生可以通过拓展提高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拓展和提高自己专业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补充学习。信息化技术是“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教学的重要手段。
(2)开发高质量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满足“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
现在的信息化资源还不够丰富,所以要制作高质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满足分层教学的需求,制作出各个层次所需要的视频、课件和作业等以实现分层教学。一个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要有共享意识,为此,可加强多方院校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进行资源共享,扩充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互惠互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要制作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就要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为“因材按需分类分层” 施教提供保障 。
要制作高质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就要有高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教师,但是部分教师信息化技术还不够强大,所以制作不出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因此要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才能组织有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教师制作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4.结果分析
实践证明,13汽车运用1、2、3实验班学生提高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技能和特长的培养,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实验班专业的学习的感兴趣率比普通班学生的感兴趣率提高了20%。实验班学生专业课成绩比普通班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要高,实验班与普通班毕业后的就业率比较;虽然实验班与普通班毕业后的就业率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的毕业后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率有显著的提高。
四、结论
通过全面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因材按需分类分层施教,才能使各类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高效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天华.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2007.4.
[2]李康举,赵林.产学研一体化模具数控实训基地建设之尝试.辽宁高职学报,2007.2.
作者简介:于景福,黑龙江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职业教育
电话:0762-3797785,邮箱: hzyyjf@126
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