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品 思中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读中品 思中悟

陈春燕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学 福建泉州 362302

摘要】当前我们正从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我们的学习最终指向的是素养的形成。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本文就从“读与思”的角度将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形成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集合。

关键词朗读;思考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力是关键能力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学习力,它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果,所以不会阅读的学生将是潜在的差生。思考力能使人对某种事物或人类做出正确判断和进行自我约束及自我超越的思想活动,进行一定的大脑思维或判断的过程。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二条路径,引导学生有效朗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一、引导学生朗读

(一)读出层次感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将其运用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多读,而且要做到读有层次。如教学《伯牙鼓琴》一课,我们要依据六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文本特点,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做到有目的地读。先读准文中易错的字音,再读懂每一句话意思,然后划分节奏读,最后读出文本的意境。这样引导学生不同层次的朗读,学生就不会感到朗读的枯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入情入境。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伯牙和钟子期对话,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出伯牙遇知音之喜,失知音之悲。

(二)带着方法读

1、抓住特征想象读

童话创作中的幻想贵在新奇而又自然,为了表达时更生动、形象,一只只小动物有了“人情”“人性”,狗、小鸭子、小鸟会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有时也可以起到朗读提示的作用。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往往生动、有趣。如指导学生朗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变长的?它都用这要长胡做了哪些事?胡萝卜先生的际遇令人惊讶,学生在想象人物特征后,喜悦、哀伤、惊讶等情感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2、重点语句品味读

写人的文章,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描写能使读者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明人物的品质。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教学《军神》一课,为了体会刘伯承钢板般的军神形象,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课文第17至21自然段,找出描写刘伯承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边读边走进刘伯承手术时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
    如《穷人》一课之所以成功地塑造了桑娜纯朴、善良的形象,是因为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文中的“五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忐忑不安”?虽然“忐忑不安”但她为什么还是那样做了?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细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此时可能会想些什么?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二、启发学生思考

实效课堂,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是课堂学生的主体,想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要把他置于一个积极又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去,这说需要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积极思考问题。

  1. 从遣词造句上培养

一篇好的文章,作者的遣词造句往往是经常认真思考的。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在《掌声》中的“掌声”一词,把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它的意义就不一样。⑴、“‘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根据这句话,可以设问:从这个“掌声”字,可以看出同学们怎么样的心理?⑵、“‘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中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根据这句话,可以设问:这个“掌声”又可以看出同学们的什么心理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从提问上培养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学会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平时教学时,我也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问。如教学《灰雀》一课时,我问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什么要提问的吗?”话音一落,学生争着举手:
  生1: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 

生2:灰雀为什么不见了? 

生3:列宁为什么自言自语?  

生4:列宁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生5:课文为什么以《灰雀》为题?
  ……
面对同学的质疑,我不急着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带着问题回到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再深入解读课文,在小组学习交流中解答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答案的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当学生启动了思维之门,他们就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

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有目的地提问,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学生将逐步养成积极思维、善于提问、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3、从写作上培养

曾经在教育刊物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在:“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作文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让学生扩写、续写作文。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我设问: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请求老屋帮忙呢?理由是什么?老屋会答应吗?故事还没结束,每个学生都有让老屋不倒的理由,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了,思维被激活了,他们有了续编故事的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的组合思维,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如教学《美丽的春天》这篇作文,大部分同学写起来像记流水帐似的,东拼西凑。我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走进春天的公园、花园、果园,观察小花、小草、小树,观察春天里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们,并把它们请进自己的日记本,然后再从日记里的整理出一些美好的景物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就将作文写活了,写生动了。

“读与思”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成功落地。课堂不仅充满活力,学生有了自己阅读的空间,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同时他们还获得了属于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在思考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习变得更高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辩证思考能力都得到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4):60-61

[2]陈海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0(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