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 福建省泉州市 3627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水平的持续上升,人们对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必然也需要作出一定的改进。生物课程学科素养的培育当下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在中学的教学体制当中,生物学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对学科素养的培育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其能够更为熟练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那么怎样培育学生自身学科素养,成为中学生物教师在目前教学当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本篇文章就如何在中学生物课上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科素养;策略
就我国社会现下具体的发展情况而言,教育领域的变革是持续推进与变化的,生物学科素养在课上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出来,同时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目前的中学生物课堂当中,怎样对学生开展学科素养的培育也变成老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学科素养就是学生能够借助科学观念与方法来对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进行解决。生物课程是中学教学体制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针对生物课程所具有的特征,来对学生实施学科素养培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设计问题情境,培育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关键标志,中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想要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有效发挥出老师所具有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设计问题情境,借助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述“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出遗传上相同的个体”这部分知识时,课本中配有图文资料信息。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先问学生“你听说过克隆羊多利吗?”,该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开始讨论起来,“听说过”“还是克隆牛和克隆人”,“最近新闻中提到克隆人,部分人认可克隆人,部分人则不认可克隆人。”这时老师便可以提出:“大家了解克隆是怎样回事吗,克隆羊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请阅读以下信息。”通过问题,学生能够借助问题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克隆,并且知道了遗传物质处在细胞核当中。这时老师便可以提出:“大家之前提到了克隆人,现在又大概了解了克隆技术,大家对最近新闻中存有争议的克隆人想法,以小组的形式去搜集信息,表述其观点。”每个学生都在课下进行准备,把自己持有的观点带到了课上,这样多个小组你一句我一句积极发表着自己所持有的观点与依据,“认可克隆人,因为克隆人能够治好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据调查癌症、心脏病及其老年痴呆这些病症都可以借此来治愈。”;还有学生并不认同克隆人,觉得“如果坏人再借助克隆技术克隆出另一个自己。岂不是乱套了”。各个小组在课上相互争论,在课余时间仍是意犹未尽。老师也因学生能搜集到这么多资料而感到惊讶,这也证明了学生对周边新奇问题较为关心。在该过程中老师并未说出自己的见解,也不需要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学习结果。
培育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生物素养
首先,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借助自主探究来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科学素养的含义告诉我们,课程知识仅是科学素养的构成部分,探究能力的培养则是目前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教学内容,它更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老师应转变学生所用的学习方式,即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讲述“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这部分内容时,老师把填鸭式的讲述方式变成要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鸟卵,借此来观察鸟卵每个部分的特点,探讨交流鸟卵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这样学生在自主研究期间,不仅学会了知识,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式。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感受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实际教学期间在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后,能够指引学生结合现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作答。接着依据研究方案来展开研究,收集证据,最后分析所得结果和实验预测是不是相同,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如,在开展“研究鼠妇的生活环境”这个教学活动时,老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抓鼠妇的活动,在该活动当中学生对鼠妇具体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认知。然后要学生在课前收集衬衣盒子与盖盒子需要用到的硬纸板。在正式上课期间指引学生结合相关条件,在划分小组的前提下设计研究方案,同时落实方案记录情况,经过一番讨论以后得出结论。
重视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
灵敏的洞察能力是人们创新思维的开端。如果没有观察也就没有发现,更说不上创造了。而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究的是生命现象与其活动的规律。老师需要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敏的观察能力。因此,老师在开展“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事先设置几个问题:1.蜘蛛幼体是在刚出生的时候就会结网吗?2.杂技表演当中小猴骑车是一种什么行为?3.菜青虫为何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4.猴子为什么可以模仿人类如此高难度的作用。接着要学生借助课下时间进行实际观察和思考,进而培育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又如,在讲述“社群行为”这部分知识时,针对“群体当中的信息交流”是这样描述的:“动物本身的动作、声音及其气味这些都能够发挥出传输信息的作用。”老师根据这个描述,让学生在学校里观察正在地上“牵线”的蚂蚁,将提前收集好的唾液,放进正在“牵线”的蚂蚁当中,观察后方的蚂蚁是不是可以寻找到本来的前进方向。通过这个实验观察,学生能够得到“蚂蚁的通讯是借助气味来展开的”这个结论。事实证明,观察是促使学生建立学科素养的关键渠道。
结束语:总而言之,就我国社会目前具体的发展情况而言,教育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科素养的培育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现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当中,对学生开展学科素养的培育成为老师工作中的重点,同时学生拥有的学科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生物学科老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之中应提升对学科素养的关注程度,运用更为高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育。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来教学经验,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提出一些浅见,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晓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07):160-161.
[2]陈惠琴.浅谈初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J].考试周刊,2020(A3):119-120.
[3]林兴.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