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叶强林 付宇

湖北省英山县金家铺镇六口塘完全小学

摘要:数感是指对数的理解或数概念的形成。数感建立起数量与计数之间的联系,对数的多与少、相对数量、空间与数量的关系(即数的守恒)、数量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善于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正确运用数理关系、数与数量、运算结果等等,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数感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先分析了小学阶段的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再阐述了数感培的养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感;培养

前言:在2014年,为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明确指出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 ,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综合学习能力,真正学会体验数的意义与价值。

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数感。由此可见,数感培养十分重要。其次,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理关系、数与数量、运算结果估计等的感悟,只有学生懂得感悟数的价值与意义,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力。再次,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它不仅仅指某种知识或技能,也体现于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感。所以说,加强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数感的培养能够进一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感

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这首先就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而学会观察又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通过观察,学生从数实物开始认识数,由具体到抽象,初步建立数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并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理解,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经历、体验数学的产生过程,从而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培养良好的数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例如:在“认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学生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数字“5”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主题图上鲜艳的颜色以及富有童趣的画面很快会把学生带入对学生生活的美好回忆之中,学生会兴致盎然地数出画面上能够用“5”表示的物体:5棵大树,5个小动物,5面彩旗等,从而抽象出“5”这个数。数是学生和书本上的图画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观察发现实物,由抽象到具体,初步培养数感。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动手学数学、用数学。数感的培养和发展,当然离不开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学生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取得良好的数感培养效果,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应用的自信心,应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练习机会,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数感体验。

例如,在“认识元角分”一课教学中,可先以课件形式为学生展示人民币,带领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元、角、分三个单位。接着,设计一个“小小商店”课堂情境,并选择两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人扮演卖货人,另外一人扮演顾客,顾客要买1支铅笔和2个练习本。而1支铅笔是1元钱,1个练习本是5角钱,看一看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是否能顺序完成给钱、找钱的任务。

上述教学案例,鼓励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用所掌握的课堂知识进行“找钱”,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对人民币的使用和认识,也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良好数感。

()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数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良好数感培养目的,使学生达到数感方面的升华,拥有良好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长度单位—米”后,组织学生到操场上体验一下,亲身感受50米、100米、200米的实际距离,并让他们分成小组合作,利用标杆、卷尺和测绳等测量工具进行实地目测练习,从中体会所学知识。学习“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后,让学生称一称、掂一掂各种物品、水果的重量,感受500克、1千克、3千克的实际重量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数的大小,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优化数感。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数感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也可真正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锻炼。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把培养数感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趣味中感受数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数感。通过数感的培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策略探讨[J].喻小娟.科技资讯.2020(06)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马翠梅.学苑教育.2018(12)

[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周筱婷.学周刊.2019(34)

[4]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J].汪燕梅.吉林教育.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