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部编版语文教材三上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与自然”。语文要素有两个,分别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关于语言的积累,三年级上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进行了安排。第一单元提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和同学交流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并能主动积累。第七单元则提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语言材料,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效果,并将自己喜欢的语句主动积累下来。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到“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学生语言品味的角度得到了拓展。
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中的三个关键词:感受、生动、积累。“生动”是受到课文中那些具有活力的、能感动人的语言影响、感染,使人们也具有活力,其实就是精神和情趣起到积极的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积累”的意思是“逐渐聚集”。“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的意思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受到那些具有活力的、能感动人的语言影响和感染,并摘抄在本子上。“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的落脚点应该是“语言”,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和“动”。
本单元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 、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本单元无论是文本内容的选择,还是课后习题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逐步推进,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积累并表达。
但是在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以下问题:(1)摘抄的目的不明确;(2)难以体会优美的语句好在何处;(3)摘抄下的词句无法运用到语言表达和习作中。对此,我们通过以下策略改善学生语文要素的落实情况。
1.诵读出语感
朗读和背诵都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式。《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均是以总分的方式进行描写,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层次,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采用提纲背诵法,如:“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引导学生理解“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一句时,老师拿出两片不同的树叶,轻轻摇动,让学生分辨声音的不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碰撞,直击语句的字面与内涵,无需更多的语言去解释,学生即可留下深刻印象。因而诵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助于学生内化语言。
2.摘抄带赏析
摘抄属于记忆性积累。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出“摘抄”“归类摘抄”“批注”和“摘抄时写出处”等,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练习。可以自主摘抄喜欢的词、句、段,并阐述摘抄理由;可以归类摘抄,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直接表示声音的词与描写声音的词语;可以主题摘抄,如《父亲、树林和鸟》中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或“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值得注意的是,摘抄积累取决于老师的教学理念,老师应组织学生摘抄落实到今后的阅读生活中,既关注内容的组织、格式的规范,也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把好词佳句储备在头脑中,活学活用,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在课后,老师精心制作了读书摘记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摘抄分享,师生进行评价展示。
3.复述习语言
《带刺的朋友》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这种复述训练也是学生积淀语感的一种方式。对于此项练习,复述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偷枣的过程,还要落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引导学生规范、清楚地用词用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复述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正是作者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生动表达,才让我们阅读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此举,也是为本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4.运用促表达
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课文意思,那么理解并会运用关键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是储备能力也是提升能力。如《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既写得简练优美,又是在文中起到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大自然的声音》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此小练笔应关注三点:一是要关注构段方式,围绕第一句话写;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具体地表达出来;三是感情的基调要与课文一样美好温馨。
5.拓展丰底蕴
《大自然的声音》课后“阅读链接”板块编排了叶圣陶的《瀑布》,可以组织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实现从“单篇”到“类篇”的阅读迁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得到启示。《带刺的朋友》也安排了一个“选做”练习,即阅读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继续了解小刺猬一家的故事,再和同学交流自己对小刺猬的新印象,意在通过阅读丰满认知。可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家多元、丰富的写作风格,体会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一种意识:如何遵“体”识文,依“体”而教,结合文本特点落实语文要素。学生拥有了会读“一篇”课文到会读“一类”课文的学习经历,在平日的阅读生活中就能针对不同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只有把握好这些语文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才能明确教学的起点,才能明确教学的方向,知道教学该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