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镇街整治提升的特色营造要点探析--以韶关乳源县桂头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镇街整治提升的特色营造要点探析 -- 以韶关乳源县桂头镇为例

阳开典

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 广东韶关

摘要:近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镇风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扶持力度,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本文在分析当前镇街普遍存在的建设千篇一律、地方特色不凸显、发展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基础上,结合当前政策和发展背景,以韶关乳源县桂头镇规划实践为例,提出了镇街整治提升在特色营造方面应注意的要点,为“一镇一品”的目标实现提供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整治提升;特色营造要点

一、引言

自2018 年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号文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广东省近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政策要求,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镇区人居环境,韶关市制定了《韶关市乡镇(镇街)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各乡镇重点开展“139”行动计划(1个规划、3项整治、9大基础工程)整治提升工作;同时,韶关市近年提出重点发展“大旅游”的战略布局,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的重要途经。韶关各镇镇街整治工作在此背景下展开。

  1. 当前镇街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几年韶关多批次镇街整治提升工作的开展,通过实地调研韶关多县的多个乡镇,对比发现,目前镇街现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规划指导缺位,镇街风貌不统一

受现代建造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影响,出于成本的控制,以建筑风貌为主的乡镇景观营造,多为形体简单,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的“方盒子”,且以镇民自建为主、开发商或政府成片开发为辅的多主体建设模式,加之乡镇多年来的自由生长,规划指导的缺位,以及规划实施监管不到位,造成了乡镇建设风格多体现了建设主体的个人喜好,形成了建筑色彩、形式、风格各异,镇街风貌杂乱不统一。

2.2 地方文化不乏、镇街特色缺失

通过现场调研访谈,我们发现各个乡镇其实并不缺乏地方文化资源,多数的乡镇除了拥有“工矿”“红色”“客家”“瑶族”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拥有因“毛竹”“米酒”“番薯”“三华李”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而扬名四周的产业文化。丰富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并尚未得到较好的利用和凸显,镇街的个性不明显,特色缺失。

2.3 乡村振兴抓手不足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了乡镇基础和公服设施的建设、建筑风貌的整改,用外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镇的人居环境,而疏于对内生力量的培育,产业支撑力度薄弱,致使改造完成后的乡镇的造血能力不足,自我管理维护的可持续性较差。

  1. 特色营造要点

针对目前乡镇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139”行动计划的具体改造内容,结合目前已开展的改造实践成效,我们从“目标定位、文化提炼和运用、文化载体的活化利用、特色产业发展”4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镇街整治提升的特色营造的要点。

3.1 凸显文化主题的目标定位确立

目标定位是整治后要达到的结果,是对外宣传展示的特色、发展目标的凝练,也是整个整治提升工作的行动纲领,确保下一步的分解工作突出特色,方向不走偏。因此,凸显文化主题的目标定位确立,显得尤为重要。

桂头镇位于乳源县东北部、东邻韶关市浈江区,处于韶关市区的西北部,是韶关丹霞机场的所在地,镇区距离机场约2.5公里。上层次规划及地方政府目标是将桂头镇区打造为航空特色小镇,同时桂头镇还是乳源瑶族自治县客家人文浓郁的中心镇,作为乳源县的经济发展的副中心打造。因此,在结合上述内容,将桂头镇的目标定位为“航空旅游服务基地、客家特色风情小镇”,希望将其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具有航空、客家两大特色的宜居小镇和生活服务中心。

3.2 地方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运用

3.2.1 文化元素的提炼

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的首要工作在于对地方地理环境、特色文化资源等的研究,寻找其独特的魅力并加以提炼总结,通过文化符号化、形象化、载体化,变成地方独一无二的标签。

通过研究桂头镇的历史沿革、现有文化载体、传统民俗风情、现有自然地理格局,总结其最具代表的为“客家、航空、山水”三大特色文化。

(1)客家文化:现存的客家围楼、莫家古商业街、祠堂等客家建筑形式、色彩可作为镇街建筑立面整治的提炼要点;客家人端午节赛龙舟、舞狮子的文化传统活动,可通过民俗文化广场、文化宣传方面体现。

(2)航空文化:依托机场周边航空产业园的建设,桂头镇打造为航空配套服务特色小镇,主要从镇区标识、飞行小品、点缀色彩以及俯瞰所涉及的建筑第五立面方面出发,全面凸显航空主题。

(3)山水文化: 桂头镇拥有贯穿镇中心的清澈武江河、放眼可见的最美乳桂线大瑶山脉、四周平坦的农田景观;同时“ 桂头”名字的由来也镇区镇位于桂山(长满桂花树)东南端头而得名,现“桂头中学”校徽为桂花图案,桂花也是“镇花”的象征。因此,显山露水、桂花的运用也是凸显文化的重点。

3.2.2 文化元素的传承运用

提炼的三大元素主要运用于建筑立面、建筑附属设施、logo、门户标识、公园绿化、道路美化亮化等方面整治,通过将元素融入规划设计,从各方面综合提升镇街的文化特质和内涵,提升可识别性。

  1. 建筑立面

通过提取客家历史建筑的青砖墙面、岭南黑白灰色调、窗边框、山墙、坡屋顶等特征元素,运用到建筑立面改造中,彰显客家文化主题;同时结合地方经济状况,考虑到镇区现有风貌、质量较好的建筑,多采用白色、米黄、浅灰等浅色调,为加强规划近远期建筑色彩的统一协调,建筑主色以浅色调为主。

  1. 建筑附属设施

将桂花花瓣的形状变形美化图案、代表航空的蓝色运用到门店招牌、防盗网、空调外机框架等建筑附属设施的设计,强化文化元素的展示。

  1. Logo设计

Logo的设计由桂头的拼音手写字母--G和T 变形形成主要框架,G上方延伸成飞机图案体现航空的关联 ,T的变形成山峰样式,加重影体现桂头山体生态资源多;字母T的蓝色即代表航空之蓝和桂头江水之蓝。飞机从山体穿过,寓意桂头以生态为基础,航空旅游服务为引擎的经济腾飞 。

(4)门户标识

设计融合了客家建筑、航空飞行、山水元素。左半部分以航空元素为主,以拉丝金属作为主要材质,白、蓝作为主体颜色,体现航空的现代和科技感;右半部分以木质作为主要材质,以白墙灰瓦为点缀,运用传统中式园林中‘框景’与‘漏景’的设计手法,形成了极富历史感的镇标,底座采用了山体轮廓线,体现桂头优美的山水风光。

(5)公园绿化

充分整治镇区武江河两岸滨河沿线用地,通过滨河绿带的打造,构建休闲绿道、木栈道等慢行道串联滨河空间,增加亲水平台,充分发挥滨河休闲功能;沿线布局龙舟广场,便于端午龙舟赛等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通过设置多品种桂花展示园、飞机模型雕塑科普园等强化文化印象。

河堤绿化的改造以“尊重现状,自然为主”构建滨河展示面,武江河南岸现有直立式防洪堤通过垂直绿化手段柔化视觉冲突,北岸结合自然式堤岸,采用倾斜式岸线,多层次美化岸线景观展示面;

滨河公园河滩部分地势低洼,在雨季存在河水淹没情况,规划保留现状乔木林,补种树种选择上以耐水淹的植物为主,并结合洪水位合理设置木栈道,满足休闲需求的同时强化生态的保护。

绿化树种的选择上以韶关当地树种为主,公园铺地、树池、休闲凳等椅等可采用地方丰富的河卵石作为建材,凸显乡土气息。

(6)道路美化亮化

对镇区生活性道路的绿化美化选取桂花树作为主要行道树,在营造桂花飘香的小镇慢生活气息的基础上,强化镇花的标志形象,对于两侧行道空间狭小的路段,可采用墙面花箱式、地面可移动花箱式、檐口吊挂等形式绿化;路灯的设计方面以简洁协调为主,点缀色彩采用天蓝色,强化与航空主题的呼应。

3.3 历史文化载体的活化利用

位于镇区滨河沿线的莫家古街,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建筑质量较好的客家排屋、老街巷、宗祠,以及见证过去商贸繁荣的水运码头、古榕树。整治规划通过对客家排屋的屋顶、墙面及建筑构件进行加固和修补,恢复其青石板道路,修建莫家文化墙,回收破旧房屋建材铺设广场;对古树和码头周边环境进行优化,增设休憩座椅,增加水上游览体验,将古码头打造为休闲码头;通过莫家古街的活化利用,打造滨河绿带上的重要文化体验节点。

3.4 发展地方文化特色产业

积极响应韶关发展大旅游的战略部署,深挖桂头镇域范围内的特色文旅游资源,依托莫家古街、侯安都纪念馆、小龙底温泉、丹霞航空产业园的打造,提出以下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考,并制定了以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为主的文化游,以观赏游览、温泉度假为主的生态休闲游,以航空文化与体验为主的航空特色游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强化特色旅游产业对桂头镇经济的支撑作用。

(1)结合现有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侯安都墓和侯安都纪念馆,组织开展祭拜和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爱国精神。

(2)活化莫家古商业街,重修古树码头广场,开展游船观光、摄影、写生等旅游项目,感受历史文化。

(3)结合小龙底温泉,打造集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商务会晤于一体的温泉度假村,体验舒适服务。

(4)结合航空产业园建设,打造航空主体公园、展馆、科技馆等科普观光项目,举办航空展、航空赛事等文化创意活动,开展低空驾驶培训、低空观光、热气球、跳伞等项目,充分体验航空文化。

四、结语

镇街整治提升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乡村振兴、契合地方向旅游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完善乡镇基础和公服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为旅游产业体系的构建打好基础。特色和内涵是一座城镇的灵魂,每座城镇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均不相同,整治提升特色营造的要点也不尽相同,需结合整治对象其地方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提出与地方需求和经济状况相匹配的详细方案。同时要达到整治的效果,还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规划管理、用地落实、资金保障、公众参与、对外宣传等保障工作,确保镇街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街道整治探析--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街道整治规划为例.刘俊杰,刘振威,吴志勇.规划师.2012

  2. 基于民族特色与文化创新的城市街道整治探析--以新疆博乐市北京路和青得里大街综合整治规划为例.张翼峰 黄生辉.中国工程咨询.2014

  3. 小城镇街道整治规划中特色构建路径探讨--以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区重要街道综合整 治规划为例.郑钢涛.旅游学刊.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