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72.97%,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P1>0.05无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也更能改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冠心病;治疗依从性;自我行为管理能力
目前,冠心病患者的人群日益增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化所导致的管腔狭窄,导致心肌供血和氧供急剧减少,极易诱发心律失常致死[1]。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就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和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1)信息干预: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信息调查,可自制《冠心病患者信息调查表》,对该疾病的病因、治疗方式、药物、症状、注意事项、心理因素以及急救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作为向患者提供信息支持的依据,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2]。(2)动机干预: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讲述诉求与顾虑,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引导患者认识到生活和行为改变的意义所在,强化患者渴望健康的积极意识。(3)行为干预:详细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以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掌握发作时的自救方法并常备急救药物,不断向患者强调不健康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影响,告知患者健康生活的积极意义,敦促家属进行监督[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患者积极配合饮食以及运动等方案)、部分依从(通过护理人员的督促方可配合护理方案)以及不依从(需要护理人员的反复督促和严格监督才可配合)。对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进行打分,共分为症状管理、急救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疾病知识管理、一般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这七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卡方检验,本次采用SPSS 21.0版本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对比P﹤0.05有意义。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72.97%,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n,%)
组别 | 例数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率 |
对照组 | 37 | 15(40.54) | 12(32.43) | 10(27.03) | 27(72.97) |
观察组 | 37 | 20(54.05) | 14(37.84) | 3(8.11) | 34(91.89) |
| -- | -- | -- | -- | 4.5725 |
p | -- | -- | -- | -- | 0.0325 |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P1>0.05无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意义。见表2
表 2两组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情况对比( ±s)
组别 | 对照组(n=37) | 观察组(n=37) | T | P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症状管理 | 7.96±1.11 | 9.83±1.32 | 8.02±0.91 | 11.72±1.15 | T1=0.2543 T2=6.5668 | P1=0.8000 P2=0.0000 |
急救管理 | 7.53±1.41 | 10.06±1.55 | 7.62±1.39 | 11.87±1.72 | T1=0.2765 T2=4.7551 | P1=0.7830 P2=0.0000 |
不良嗜好管理 | 9.46±1.22 | 12.37±1.53 | 9.75±1.33 | 14.86±1.09 | T1=1.0608 T2=8.0626 | P1=0.2924 P2=0.0000 |
疾病知识管理 | 12.03±1.26 | 14.69±1.87 | 11.88±1.35 | 16.04±1.66 | T1=0.4941 T2=3.2840 | P1=0.6228 P2=0.0016 |
一般生活管理 | 12.21±1.73 | 13.04±2.06 | 11.84±1.64 | 15.97±2.14 | T1=0.9441 T2=6.0001 | P1=0.3483 P2=0.0000 |
情绪认知管理 | 9.31±0.97 | 10.58±1.80 | 9.26±1.10 | 13.54±1.61 | T1=0.2074 T2=7.4556 | P1=0.8363 P2=0.0000 |
治疗依从性管理 | 6.63±1.02 | 8.34±1.32 | 6.55±0.96 | 9.07±1.51 | T1=0.3474 T2=2.2140 | P1=0.7293 P2=0.0301 |
3、讨论
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是结合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兼顾个人和社会的动机、协助患者改变行为这三个方面,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4-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72.97%,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P1>0.05无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也更能改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金洁, 张雪华.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二次入院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01):105-108.
张义.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干预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干预效果[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 000(002):P.224-227.
李聪芳. 多因素行为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临床研究, 2020, v.28(03):150-151.
马丽翠, 段霞.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新疆医学, 2018, 048(001):97-101.
王丽.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结合情志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0卷22期, 62-64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