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中心学校 363207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课堂内容,能够深入地理解事件走向、人物情感、描写手法等知识点,从而启发思维,学会自主学习。为了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帮助理解课文和学习知识点,教师一定要能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提问艺术。设计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仅能够帮助课堂推进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解读文章、理解课程内容,学会知识点。同时,在师生的课堂提问交流当中,无形之间构成师生的互动系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积极有效的参与方式,从而更加配合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性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绝对离不开提问,教师通过设问、解问等步骤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但传统的课堂当中,教师对于提问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此。其实高效合理地运用提问艺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对课文内容及知识点进行充分理解,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学习思维与方式,促进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提问非常考验小学语文教师经验与能力,也存在着各种各样制约与限制,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更多思考探究。
一、目的明确,引导启发
课堂教学环节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那么,每个环节的提问一定要是基于这个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具有明确目的性的。但在传统课堂提问当中重复内容的提问,起到的只有过渡和完结复习的作用,无法帮助学生深刻体味文章意蕴,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故事走向,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深刻含义。那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启发性提问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打开新的思路,体会新的思考和感受,从而获得明确方向,挖掘正确答案。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给予了学生主动权与参与感,在提升兴趣的同时,更能锻炼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课文《荷花》当中,对荷花这一意象有非常多的描写,许多词语用的非常的生动。相关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理解白荷花在花塘中茂盛盛开的画面,可以重点引导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描写。如果这时,教师以传统课堂提问,询问学生:“为什么要用冒这个字呢?”,那么学生没有思绪,也没有办法想到感情色彩方面。因而,绝对不能机械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牵引着学生自己去挖掘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引导有非常多种方式,表现关键词语可以通过词语替换来体会“冒”的表达效果,如换成“长”出来,“伸”出来,其感情色彩的对比立即就体现出来了,完全失去了荷花“急切地、笔直地”开放着的精神劲。这样一来,通过引导和启发式提问,学生理解了课文想要表现的荷花真正形象,也学会了拟人的用法,在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同时,也帮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校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由浅至深,逐步推进
我们知道,教学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过程,而在教学脚步与每节课程任务目标的带领下,提问也应该重视由浅至深的原则,需要逐步推进,一步步挖掘文章内部深刻的思想内涵。那么,在提问过程中的由浅至深,也利于让学生逐步理解。开始绝对不能提问过于困难的问题,一定易于理解的问题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深层更难理解的部分挖掘,如此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带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逐渐的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又不给他们太大的负担和压力。由浅至深的提问会给予学生勇于发言的动力和勇气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提问的效果。
比如:在第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当中,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可以看出文章主要从燕子的外形、燕子在春光中、飞行、燕子停歇等4个方面来描写燕子。那么课堂的提问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逐步推进,首先,可以在最开始对燕子的外形进行提问:“燕子有什么样的尾巴、羽毛、翅膀?”。紧接着,再以燕子的飞行进行提问,如“燕子的飞行有哪些特点?”,以此类推,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学生通过燕子在春光中的飞行的动作来体会燕子活泼灵动的形象,把握文章对于燕子这一形象的喜爱和赞美。由此可见,课堂的提问要具有递进性,让学生在层层问题中感知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意图,从而不断深化学习实效。
三、紧抓关键,核心提问
在学习散文、议论文、诗词等课文内容时,往往必须要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题眼”等,以及存在特定的某些重点表现情感、关键转折、伏笔、优秀描写等关键字词句,这些关键点对于课文理解和知识点学习绝对至关重要。但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往往忽略和错过了这些关键信息,导致难以理解课文、跟不上情节发展、学不进关键知识。这时,教师需要紧抓这些关键点进行提问,问到点、问到核心,才能起到提问的最佳效果,避免提问泛滥而无效。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课学习当中,就可以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表现的景物,通过理解意象来理解诗歌的感情色彩。文章第一句“梅子”和“小溪”都表现了山中游玩时的意趣无穷,而后两句的“绿阴”与“黄鹂”得交代了宁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展开提问,让学生在问题中体会诗表现的意境,感受美景,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以此来深化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由此可见,抓住关键词来进行课堂提问,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帮助他们快速理解课文,轻松体会文章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探究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只能不断在实践中思考、改革、创造,从而让提问更具创新性、艺术性。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将课堂提问的艺术牢牢把握住,通过提问有效地活跃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开拓探究思维,在层层递进的提问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求识,深刻思考。与此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够让课堂回归其教学主体当中,形成师生的提问交流,构成互动系统,从而有效提升课堂质量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文万江.巧妙运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2020(48):169.
[2]李芳芳.艺术性的提问,让小学语文课堂“生动活泼”[J].家长,2020(25):104-105.
[3]张德彪.以“艺术性”提问带动语文课堂深层教学[J].新课程(上),2018(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