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3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宾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 ,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收治的采取不同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80例患者,一组为常规组(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另一组为创新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血清 HBV DNA水平、肺结核病灶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新组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 HBV DN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吸收和痰菌阴转率均大于常规组,未变、恶化率低于常规组,P<0.05;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生物学活性,降低细胞免疫对被感染肝细胞的损伤,改善病患肝功能,促进肺结核病灶恢复,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肺结核;临床疗效

由于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较多,部分肺结核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抗结核药物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病患因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降低而出现肝区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免疫功能减弱,影响对肺结核病灶的治疗[1]。相关研究反映,恩替卡韦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生物学活性、阻碍细胞免疫损伤被感染肝细胞的药理效果,已应用于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我院为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作用,对病患展开相关实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采取不同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80例,一组为常规组,另一组为创新组。常规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1-71岁,平均(43.13±5.98)岁;创新组:男35例,女45例,年龄23-73岁,平均,(44.29±5.53)岁。该实验已获得伦理部门的批准,患者自愿参与实验并签署相关文件,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临床主诉:伴有半个月以上的咯血、咳嗽、咳痰症状,最近经常出现盗汗、疲惫等症状;经乙肝两对半、肝功能等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排除标准:患者临床检查反映伴有肺功能衰竭或丧失、肝功能残缺、内环境紊乱等可影响病情恢复的疾病。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给予:(1)异烟肼片(吉林省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174):口服,每次3片,每天1次;(2)利福平片(万邦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231):口服,每次5片,每天1次;(3)盐酸乙胺丁醇胶囊(哈尔滨市龙生北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478):口服,每次3片,每天1次;(4)吡嗪酰胺片(回音必集团浙江齐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2659):口服,每次两片,每天3次。

创新组在常规组的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恩替卡韦片(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408)治疗:口服,每次一片,每天1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月。

1.3疗效判定

治疗2个月后,检查病患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两种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以及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病患肺结核病灶变化:包括显著吸收、吸收、未变、恶化、及痰菌阴转的发生率;记录病患治疗期间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四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水平

创新组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HBV DNA(lg copies/ mL)

常规组

80

81.32±1.39

78.40±2.42

7.73±0.63

创新组

80

47.49±1.42

37.59±2.35

1.34±0.55

t


11.437

13.429

11.583

P


<0.050

<0.050

<0.050

2.2比较肺结核病灶变化情况

创新组肺结核病灶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肺结核病灶变化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效果吸收(%)

吸收(%)

未变(%)

恶化(%)

痰菌转阴(%)

常规组

80

21(26.25)

23(28.75)

31(38.75)

7(8.75)

27(33.75)

创新组

80

34(42.50)

35(43.75)

11(13.75)

3(3.75)

42(52.50)

χ2


4.532

5.459

5.403

4.534

6.493

P


<0.050

<0.050

<0.050

<0.050

<0.050

2.3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创新组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乏力(%)

肝区不适(%)

食欲减退(%)

肝功能损害(%)

常规组

80

12(15.00)

11(13.75)

15(18.75)

41(51.25)

创新组

80

2(2.50)

3(3.75)

3(3.75)

2(2.50)

χ2


4.538

5.305

6.498

4.576

P


<0.050

<0.050

<0.050

<0.050

3讨论

肺结核疾病主要是指由于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接触结核分枝杆菌而出现连续半个月以上咳嗽、咳痰、且伴有咯血等异常体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免疫力较强的病患感染后常无明显临床体征,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传染性较强,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研究发现,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时,药物对病患肝组织的副作用较严重,若长时间服用,可引起肝功能衰竭,且降低病患免疫功能,对同时处于乙型肝炎潜伏期的病患产生不良影响[2]

由实验结果得,在治疗两个月后,创新组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吸收和痰菌阴转率均大于常规组,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反映创新组病患治疗效果较常规组好。主要原因是,在治疗乙型肝炎潜伏期的肺结核病患病患时,同时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可长时间阻碍乙肝病毒复制,从而减少血清中HBV DNA水平,改善肝脏功能指标[3]。同时,该药物具有维持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作用,可减少人体免疫力低下时乙肝病毒激活而引起的肝区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不良症状的发生[4]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激活、改善病患免疫功能,促进乙肝病毒携带者肺结核病灶的治愈,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庆宇,邢军彪,聂志红.温肾解毒协定方、恩替卡韦及二者联用治疗肾虚毒伏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265-267.

[2]王冬艳.恩替卡韦联合用药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治疗中的作用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73-74.

[3]刘施佳.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7):20-21.

[4]黄夏玲.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21,19(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