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混合地被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通过项目实践得出了混合地被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并总结了6种切实可行的混合地被,对混合地被的特点、应用和养护要点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混合地被;生态公园;植物景观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园林景观的要求从“绿起来”逐渐变成“美起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演变成生态型城市。地被植物是城市绿化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绿地的覆盖率,而且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其应用的种类由原来的常绿植物转向观赏类植物,应用的形式也多样化。笔者在设计南京生态科技岛滨江风光带夹江侧公园项目植物景观中,借鉴草花混播和套种的形式,尝试运用混合地被,以达到延长植物观赏期、景观效果的互补的目的。
1 地被植物的概念及应用现状
地被植物概念是指自然生长高度或者是指凡能覆盖在裸露地面上的低矮植物,包括草本植物、矮小的灌木和藤本植物[1]。这类植物的特点是枝叶茂密,覆盖性强,容易繁殖,养护管理粗放,能很好的保护和装饰地面。地被植物的生境不用,可分为阳生地被、阴生地被和湿生地被,根据场地条件不同,选择合适的地被。
目前,在园林城市中,地被植物主要以常绿为主,色块地被运用量较大,如毛鹃、红花檵木、海桐等,这种灌木地被及时效果好,景观持续性长,但日常养护成本高;而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种类多,习性差异大,有的种类夏季休眠;有的种类冬季枯萎,地被植物休眠后,地面覆盖性差,导致其景观效果较差,使得宿根类植物不能很好推广。单一品种片状种植方式是传统的种植形式之一,这种形式往往比较单调,后期养护成本高。国内有类似草花混播、野花草地、套种等形式出现,对其播种的方法、密度和形式等都有研究,但是这种基本以播种为主,第一年开花整齐效果好,第二年品种退化严重,景观可持续性较差[2]。随着城市公园的大量建设,地被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种植形式来弥补不足,混合地被作为新兴的种植形式,弥补了其他种植形式带来的不足之处。
2 混合地被的概念及设计原则
2.1 混合地被的概念
混合地被概念是指在同一单位种植地上多种宿根草本植物能共同的生长,每个品种都能正常表现各自的特征,完成整个的生长周期[3]。多采用3-4种品种混合种植,一般选用1-2个常绿地被植物作为优势物种,其他的种类进行散植或者点植,这种形式是模拟自然的生境,以达到生态稳定的效果。相对单一种类而言,混合地被的优点是绿期长,观赏期长,适应性强,选择的范围更广泛[4];混合地被让整个地被景观效果更加的生动和多样化。
2.2 混合地被的设计原则
地被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生境也不尽相同。在选择地被植物混合时,我们要注意地被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观赏特性,合理的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笔者结合项目实践,总结了混合地被的设计原则如下:
2.1目的性原则
在设计混合地被时,要结合设计的场地及主题,选用合适的地被品种和种植形式。在人流停留活动空间,混合地被要注意多选用观赏性较强的地被品种,延长观赏的季节,让人有景可观。在儿童活动空间,考虑儿童的喜好,选择色彩艳丽、无毒无刺的地被植物,优先选择吸引蝴蝶一类的植物,如松果菊等,满足孩子追逐的天性。结合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地被,让景观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2.2 观赏性互补原则
地被植物的习性,包括植物的高度、覆盖程度、花色、花期、叶色、叶形等观赏特性,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如休眠期、落叶期等。在进行混合地被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植物的花期,让混合地被呈现阶梯式的花期搭配,使得地被景观全年都有观赏效果。
植物的形态差异,有阔叶植物如玉簪、大吴风草等,还有剑形叶如鸢尾、苔草类等,通过不同植物的形态和质感互补,营造变化多端的景观效果。季节性色彩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季相变化非常的明显,在时空维度,枝、叶、花、果的变化,呈现出动态美,通过这些动态效果,营造四季的轮转景观效果。我们在设计地被组合时,要多角度考虑,在习性、形态和季相上合理运用,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2.3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平衡关系,在考虑地被混合后,品种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相互和谐吸取养分和空间,这样才能形成共生的植物群落关系;另一方面是生态美学,在景观需求角度,模仿自然的景观,能达到生态野趣的景观效果。在混合之后,植物都能存活,让植物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这种地被组合景观效果才能更加的持久。另外,还要考虑生态节约性,注意地被植物的混合比例,避免后期的过度养护。并不是植物种类混合数量越多越好,要在生态型景观的基础上,考虑覆盖性和观赏型。
3 混合地被设计的方法
3.1 植物构成
在设计组合时,植物选择是重要的一步,一定要适地适树。混合地被的植物组成包括填充植物、散式分布植物、点缀植物和间隙分布植物。通常填充植物是以低矮的常绿植物为主,其特点是枝叶细密,覆盖能力强,如麦冬、吉祥草、兰花三七等;散式分布植物是在填充植物的周围种植,增添景观的色彩和空间的变化,选择高大的宿根植物,如狗脊蕨、姜花等,也可以选择多年生开花植物,如黑心菊、大花金鸡菊、鼠尾草类等;点缀植物通常选择观赏草一类,如小盼草、细叶芒等;间隙分布植物主要在高大宿根植物的周边种植,选择阔叶植物或者开花的植物,如玉簪、大吴风草等。通过不同高低组合,地被层次丰富,使整个景观更加的生动和自然。
3.2 植物配比
构建持续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要考虑植物的种植密度,密度的取决要素是设计的场地和群落的生产力大小。研究表明,稳定的群落生态系统一般密度在40-50株/m2,初期密度为幼苗200株/m2,2-3年后群落稳定[5]。笔者设计混合地被是模拟草甸景观,设计1m*1m的样方(见图1),将不同植物分布在样方中,一般填充类植物约占50%,中间层植物包括散式分布和间隙分布,共约占35%,点缀植物约占15%,根据市场上苗木规格,1 m2苗木的总株数约110株,这样构成的混合群体可以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根据场景设计,一般可选择4-5种多年生宿根植物进行组合。
图1.组合样方设计示意图
4 混合地被的实际运用
根据样方设计,结合场地和群落关系,将地被组合分成三种:观赏性混合地被、林下混合地被和湿地混合地被。由于组合的应用场景不用,样方里植物品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笔者主要分析了6种地被组合,详细介绍在项目中的实际运用和后期养护的情况。
4.1观赏型混合地被
该类组合形式主要是运用在近人的尺度,在大草坪的边缘,人能接触的地方,可以近距离观赏。此类地被主要用于观赏,开花的种类和比例要偏多。这类组合喜阳,适合种植在郁闭度0-20之间的林下空间,这样才能利于植物的开花。
4.1.1兰花三七+小盼草+柳叶马鞭草+深蓝鼠尾草+天蓝鼠尾草
此组合主要是开花植物为主,深蓝鼠尾草花深紫色、柳叶马鞭草花蓝紫色,天蓝鼠尾草花浅蓝色,颜色从深到浅。两种鼠尾草和柳叶马鞭草均在夏季开花,花期6-8月,不间断的开花;秋季小盼草整株棕红色,花序奇特,一丛丛散植在其中;冬季有兰花三七作为基础植物,仍有绿色可观。这种组合主要是突出宿根花卉的色彩之美,观赏草小盼草起到调和的作用,这样整个地被景观更加的优美。后期发现在组合中点缀少量的黑心菊,黄色和黑色的增加,能起到很好的撞色效果。天蓝鼠尾草和深蓝鼠尾草花期过后,可适当的修剪,这样初秋可二次开花。柳叶马鞭草花期过后,可以修剪,这样避免植株太高,容易倒伏,影响景观效果。小盼草冬季不建议修剪,花序宿存,冬季不落,整个冬季的景观效果甚好。
图片2 4.1.1组合道路转角夏季实景图
4.1.2宿根天人菊+大滨菊+蓝蝴蝶鸢尾+穹隆苔草
此组合主要用在草坪的边缘,春季蓝蝴蝶鸢尾开蓝色花,花期4-5月;随后,宿根天人菊和大滨菊开花,颜色分别是橙红色和白色,色彩上形成对比,展现了宿根花卉之美;穹隆苔草常绿植物,作为组合的填充植物,秋季一丛丛苔草散植在其中,展示了自然野趣的景观效果。该组合可以粗放管理,后期蓝蝴蝶鸢尾长势太好,可适当的间苗,更利于混合地被的生长。
图片3 4.1.2组合草坪边夏季实景图
4.2林下混合地被
该类组合形式主要种植在乔木林下,地被的选择与乔木的郁闭度有关,乔木的郁闭度越高,地被的耐阴性越强。根据常绿林、落叶林、混交林三种情况分别设计了三种混合地被。
4.2.1兰花三七+黄花石蒜+姜花+玉簪+常绿萱草
此
类组合主要是种植在落叶林下,郁闭度一般在20-40之间,在项目中水杉、无患子、黄山峦树等林下都有种植。常绿植物兰花三七作为填充植物,间隙种植阔叶植物玉簪,姜花点缀在其中,团状种植,夏季植株高度50-60cm,这样提高了地被的层次感。该组合的花期阶梯设计,萱草花色橙红;玉簪花白色如玉,一串一串形似头簪,甚是雅致;黄花石蒜花黄色;姜花花白色,芳香;兰花三七花紫色;花期从5-10月不间断开花,林中不断窜出各色的小花,地被景观效果甚是野趣。
图片4 4.2.1组合水杉林下夏季实景图
4.2.2吉祥草+贯众蕨+狗脊蕨+大花萱草+鸢尾
此类组合主要是种植在混交林下,郁闭度一般在40-70之间,项目上主要是香樟和无患子等常绿落叶混交林下,吉祥草是填充植物,选用开花的植物大花萱草和鸢尾,耐荫的蕨类植物,在常绿树下种荫生地被,在落叶林下种大花萱草和鸢尾。春夏,萱草和鸢尾开花,橙色花和蓝色花点缀在其中,春夏效果甚好。冬季,贯众蕨和狗脊蕨分布在林下,高度40-50cm,整体的层次很明显,营造出自然野趣的景观效果。
图片5 4.2.2组合混交林下冬季实景图
4.2.3吉祥草+石蒜+黄花石蒜
此类组合适合种植在常绿林下,郁闭度一般在70-100之间,石蒜类和吉祥草均是耐阴地被,吉祥草是常绿草本植物,冬季覆盖性强;石蒜和黄花石蒜散植其中,秋季开花,红色和黄色穿插其中,秋季景观颜色非常的亮丽。冬季,林下地被覆盖性好,阳光照射下,满地金黄的感觉。此类地被养护简单,但是经过2年后,建议吉祥草适当的间苗,这样地被群落更加的稳定。
图片6 4.2.3组合香樟林下冬季实景图
4.3湿生混合地被
该类组合主要运用雨水花园边和湿生环境下,根据从浅水区到深水区选择不同的耐水湿植物。在浅水区选择开花植物;过渡区域选择常绿植物作为填充植物,如石菖蒲等,其中穿插配景植物;在深水区选择耐水湿的植物等。
4.3.1玉婵花+石菖蒲+常绿鸢尾+灯芯草
此类组合适合种植在水岸边或雨水花园中,这4种地被植物均耐水湿,石菖蒲是常绿植物,作为填充植物,能够保证冬季的景观。玉婵花花期6-7月,常绿鸢尾花期5-6月,整个夏季呈现蓝色的海洋,与岸边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构成了草甸式的景观效果。灯芯草点缀浅水区,高度80-100cm,这样植物层次非常分明,整体景观效果很生动。
图片7 4.3.1组合湿地组合实景图
5 结语
在城市建设当中,生态理念是现在流行的趋势,生态的绿化种植技术的开发非常的重要。混合地被这种新的生态种植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混合地被的种植比例、种植技术和后期养护等方面研究不成熟,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苗木的标准化生产还欠缺,很多地被都没有大量的生产,组合的形式难以实现。我们要了解市场上地被的苗木情况,挑选地被植物,分析地被植物的搭配,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推动混合地被的应用,这样才能丰富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夏宜平.园林地被植物[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2008.
[2]高亦珂,吴春水,袁加.北京地区草花混播配置方法研究[C]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3.
[3]张美萍.园林地被植物套种应用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60-261,267.
[4]黄潇婷.混播地被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花卉,2019(18):38-39.
[5]詹姆斯·希契莫夫.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中大规模草本植物群落种植设计与管理的生态途径[J].中国园林,2013(3):16-26.
[6]杨靖,尹豪.草甸型景观的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分析[J].中国园林,2018(02):128-132.
[7]李冰华,高亦珂.草花混播发展历程研究[J].北方园艺,2010(19):218-220.
[8]王会娟.地被植物混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观察[J].河南农业,2015(23):18-19.
作者简介:戴双 女 1984.11 湖北黄冈 中级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