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本土非遗文化在小学教学中传承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浅论本土非遗文化在小学教学中传承的作用

崔建君

(重庆市巴蜀小学 重庆渝中区 400400)


摘要:学校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承担着教授学生知识的责任,更有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学生也应当通过学校教育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潮一浪掀一浪,现阶段很多学校教育也都开始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证明,在校园文化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还能真正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发育人的作用。本来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作用,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本土非遗文化;小学教学;传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国际文化日益碰撞,多元文化日益交流的今天,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就一定要以文化软实力为重要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增强综合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包含着很多价值观,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也是在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在当下社会,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已经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内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传承中的问题提出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历史,在文化源远流长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审美品格,人文精神等的沉淀,也是泱泱中华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推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更能够展现中国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出了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侧面也能反映出一代人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中国,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并且也采取的措施对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保护。比如在2013年12月之前,中国一共有37项传统技艺和文化入选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了世界上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承载了华夏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国文化又一笔财富。由此可见,从学校教育对维护物质文化遗产开始挖掘和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学校,学校作为专业教育的组织机构,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但是在当下很多学校教育女生物质文化遗产在衔接上有着断裂的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

(一)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连接

在国家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指出,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作用,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当贯彻相关原则,制定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贯穿在学生的教育整个过程中。但是,虽然有政策提出,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教育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间也会有着无法融合的现象,因为不同层次的教育系统对非遗传承教育资源并不相同,掌握的情况也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性也导致了学校和学生无从下手,更不能稳定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以及中等教育都开设的音乐课程,但是也只有大学时音乐专业才会上音乐课,这样一来文化输送中就会产生断裂。由此可见,如果能够厘清学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级教育系统共同提升,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在学校教育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能够拓宽学校教育对象的知识面,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然而现阶段很多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并没有明显的效果,比如组织发展不良好,很难达到持续性等,这些对非遗的传承都会有无阻碍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邀请民间传统工艺人,曲艺继承人等定期来校进行讲座,真正向学生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学校也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成立活动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比如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已经开设了非遗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领略不同手工艺人的手工,同时,有的学生以兴趣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真正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流程。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了社区,手把手教小朋友参与手工类的活动,这样一来,就不断培养新的非遗手工传承人。教师还可以每学期配合学校进行一次非遗特色汇报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家、校活动,配合支持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出勤率为90%以上为优秀导师。

(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范围非常广泛,也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适合在学校中宣传。比如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宣传过程中并没有良好的效果。因为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应当以群众做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地域传承并且传承,内容也具有个性化,地域性等的特征,因此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方向,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趣味性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的工艺制作,戏曲等提高学校教育的乐趣,使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衔接。


总结

总而言之,学校教师当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作品,更是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要想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不仅需要人们的智慧,才艺以及创造力,还需要人们行动上的支持。首先,应当让非遗回归社区,回归生活,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并传承,国家文化部以及当地的政府等工作部门也应当做好文化遗产工作,坚持围绕保护和利用的原则,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周玲丹. 浅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实施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J]. 科学咨询,2019, (018):157.

[2]赵兴元. 非遗传承主体在学校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困境[J]. 科技资讯,2020(8):113-114.

[3]谢文江. 非遗文化在中职学校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实践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0(37).

姓名:崔建君,女(1985.06.03),汉族,重庆渝中区,本科,研究方向:德育课程,地址:重庆市巴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