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机关第二幼儿园
深圳市宝安区机关第二幼儿园创办于1997年7月,是宝安区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机关二幼一园三部共有37个教学班,1290名幼儿。
宝安机关二幼依托20余年蒙台梭利教学的经验积累,将特色聚焦于幼儿混龄教育活动,通过开设混龄班、开展全园性户外混龄,为幼儿提供“连续性混龄活动”及“间断性混龄活动”的不同体验,尝试从混龄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着手丰富幼儿园课程内涵,推动幼儿园特色建设。
一、特色建设过程
我园是深圳市较早接触、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的幼儿园,多年来,不断探索蒙台梭利的园本化,为幼儿学习和成长提供适宜的支持。2016年9月我园将混龄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列入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分步推进混龄教育活动实践。
在混龄活动的实践初期,我们尝试“间断性混龄”(全园性户外混龄活动)和“同龄班的走班互动”等形式,丰富教师们跨班、跨级的教学组织经验,为混龄编班、“连续性混龄”活动的开展储备师资;2017年我园先后开设了两个混龄班,尝试开展“连续性混龄”活动组织。从小混(小班、中班两个年龄段的幼儿混龄编班)到大混(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混龄编班)逐步推进混龄班的实践。在人员安排上严格控制师生比,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配备三教一保。以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创设3—6岁混龄班级环境,选择课程内容和适宜的组织形式(同龄或混龄),保障混龄班各项教育活动的实践需求。同时,开展全园性的户外区域混龄活动。将幼儿园场地设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打破班级界限,自由选择运动区域进行活动;这种某个时段之内采用混龄教育的“间断性混龄”活动能拓宽幼儿的学习交往资源,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从混龄班的创设到全园性混龄活动的开展,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我们还通过观察、记录、评价,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从而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师课程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如针对幼儿混龄活动中的同伴关系,从活动类型、幼儿异龄互动行为的施动者、受动者、异龄互动行为的主题、交往策略、交往方式、交往时间、交往地点和交往结果等方面进行信息与数据的采集,尝试对原始资料进行定性定量的提炼与分析,形成文字材料与经验总结,为幼儿园混龄教育特色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初步构建混龄教育活动的评价体系。
二.混龄教育特色内容
1.特色建设目标
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两条线路,明晰混龄教育活动的内涵、幼儿游戏的价值以及建立幼儿园混龄活动的可行性,探索教师在幼儿混龄活动中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组织策略,并通过幼儿园个案和幼儿个案的实证研究,最终建构和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混龄活动教育课程。
2.特色建设主题和内涵
经过深入的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我们明确幼儿园以“混龄活动”为主题打造办学特色,对混龄教育环境、混龄教育活动(混龄生活活动、混龄主题活动、户外混龄活动等)进行实践探索,力求给幼儿提供真实的生活环境、丰富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习惯的养成与经验的获得,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国外混龄教育活动缘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
国内混龄教育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幼儿园办学经验及相关的教科研成果
幼儿园混龄教育活动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园地域、人文、周边等园本实际
实施体系
实施方案
机制保障
组织形式
活动评价
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连
续
性
混
龄
间
断
性
混
龄
户外活动
学习活动
生活活动
混龄教育是蒙氏“儿童之家”的活动形式。是将年龄在3-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为儿童提供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带动的成长环境。我园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旨在让儿童在活动中拥有更多不同层级的学习和交往的伙伴,获得更多学习和选择的机会,促进其认知及社会性发展,为积极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混龄教育活动特色的明晰,让幼儿园发展定位及内涵深化有了新的动力,幼儿园文化特质也更为凸显。
3.幼儿园混龄教育环境创设
我们的混龄教育环境,尤其是混龄班级的环境是借鉴蒙氏“儿童之家”的形式打造的,并在其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室内环境还是室外环境,都是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带动的成长环境。
(1)混龄班活动环境:混龄班教室中有适合小、中、大不两只年龄幼儿的教玩具,采用开放式和区隔式相结合的空间设计满足幼儿在混龄教室中各种活动的开展需要。
(2)全园性户外混龄活动环境:结合幼儿园实际,将幼儿园户外环境设置成17个区域,充分利用户外场地的地面、立面、天面,创设体育或非体育区域并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打造多元而富有挑战的活动空间。每个区都不定期地设计特设的混龄互动自选游戏,如操场的球区、大门口的车区、小舞台的民间游戏区、后花园的野战游戏区、科学探索区等等,为提高幼儿混龄活动的互动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幼儿园混龄课程
(1)混龄课程理念:我园课程落实“尊重每个孩子、关爱每个孩子、促使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师观及“每个孩子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的儿童观,认同并严格落实“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学习观。
(2)混龄课程目标:
构建了“总目标→领域目标→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
(3)混龄课程内容框架
我们的园本课程框架是以蒙台梭利教育与主题教育为主干,以蒙台梭利的经典教具的工作、预设主题教育活动及主题探究活动为内容,努力做到既要考虑预设,也要考虑生成,既关注幼儿有序专注品质的养成,又注重其社会交往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幼儿园的混龄教育活动也是在这个课程理念统领下开展实施的。因为混龄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年龄各异,其学习形式大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的活动强调适应儿童发展的敏感期,我们的混龄课程坚持发展适宜性和整体发展观,不仅包括认知能力,而且包括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同时,以《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的基本规范为指针,在户外混龄活动的内容设置、场地安排以及教师支持上都作了一定的探索,重在培养混龄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能力,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质量,真正促进混龄幼儿之间的社交能力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
(4)混龄课程实施计划
为安排科学适宜的一日活动,我园制定了系统而详细的混龄教育课程实施计划。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为指导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将一日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生活活动、体育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结合五大领域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使幼儿获得均衡的发展。
混龄班的活动更趋多元,设置了适合各种层次需求的游戏与活动。教师在混龄教育内容的设置中,既考虑全体幼儿发展的普遍性需要,又照顾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在具体实施中进行适度的调整。
(5)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我园根据各领域学习特点,灵活采取集体、小组、个别形式组织各项活动。在此基础上,针对混龄活动的开展,集体和各小组又分别区分了同龄及混龄两种不同类别的组织形式,并尝试用混龄走班、同龄走班、级组小混、全园大混等不同形式丰富幼儿的体验,给幼儿创造更多元的学习机会。
幼儿内在的秩序感也在混龄教育活动得到加强,从制定个人的日计划、周计划到月计划,从教师指派性的长幼结对到制定个人计划中明确大带小的合作内容,幼儿混龄互动更有针对性,互相学习、互相带动也更加明确(目标、内容、同伴),提升了混龄互动活动的实效。
(6)落实混龄课程评价
混龄教育课程评价是对混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其结果所产生的价值和效益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幼儿发展情况实施动态评价,以审视课程目标及内容的合理性、适宜性。
在评价过程中,力求形成“教育关注每一个儿童”的过程性评价。混龄班的教师尝试探索评价的途径与方法。通过随时随地文字、图像的记录、各类检核表、设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等方式在一日活动中观察记录、分析与评价,藉此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过程,提供适时、适宜的帮助的。依托课题研究,还开展了混龄活动中某些关键因素(如同伴交往频次、内容等)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为后续的混龄活动组织与开展积累素材、调整适宜的策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5.针对混龄班的相关制度措施
针对混龄班的设置和日常管理需要,幼儿园管理团队结合实际完善了从编班、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家长工作等一系列的制度要求,并利用全园资源,丰富了混龄班的走班制度、数据采集、教研员跟班要求等相关细则(参见佐证性材料 )。此外,为有利于混龄班及全园性混龄游戏活动的管理,促进混龄幼儿更好地发展,幼儿园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在部分区域、活动、生活环节(如新入园年幼儿童的入园适应、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照顾)中落实小组成员结构化设置,强化每个幼儿的长幼角色定位。
(2)坚持一日生活中的交往互动(同龄或混龄)是自然真实、符合儿童意愿的,在此基础上鼓励长幼结对,并引导年长幼儿调整计划,加入引领带动幼童的内容,落实长幼交往。
(3)严格混龄活动中的责任区划分。结合户外混龄活动的开展,制定了包括时间安排及组织要求、人员配备及站位、各区域人员职责及观察反导方法等,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
四、特色建设成效
(一) 基础扎实、师资雄厚,混龄教育科研频结硕果
我园自1998年正式办学以来,即确立了以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的课程建构,一直坚持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园本化研究与实践,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教育——中国蒙特梭利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优秀成果奖、子课题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先后开展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论与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宝安区教科院课题《蒙特梭利教育背景下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均以优异的成果结题。
在确立了混龄教育特色之后,我园坚持在混龄活动的上深化实践,目前正在实施的课题研究有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混龄”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户外混龄游戏中的同伴关系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研究课题《幼儿混龄游戏中的同伴关系研究》,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三五”研究课题《幼儿园混龄教育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2018年3月我园获批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
(二)中西融合、立体建构,混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我园以“尊重每个孩子、关爱每个孩子、促使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为教育理念,以“既考虑预设,也考虑生成,既考虑孩子的成长需要,也高度关注其兴趣”的思路建构课程,在多年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坚持课程园本化建设,形成了既关注幼儿有序专注品质的养成,又注重其社会交往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蒙特梭利教育与主题活动并行的课程架构。构建了“总目标→领域目标→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
我们的课程内容包括:1.蒙台梭利教育:主要是通过操作蒙台梭利教具而习得的经验,它涉及到了幼儿发展五大领域方面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有日常生活活动、感官活动、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平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文化教育。2.主题活动:既包括基于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的预设主题、也有基于幼儿兴趣和环境变化因素等生成的探究活动。
我园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经验,将预设的单元主题方案、生成的探究性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以单元主题为主,穿插探究性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建构对周围世界的新经验,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在实践中,倡导教师参照课程目标体系,补齐或生成蒙氏教育中缺失的内容,以促成幼儿全面的发展。
在园本课程的基础上,我们也丰富了混龄教育活动课程的框架,构建了间断性混龄和连续性混龄活动为主的混龄教育活动体系,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以期丰富混龄教育课程内涵。
(三)创设环境,注重体验,混龄教育品质稳步提升
环境创设是幼儿学习、发展的最好源头。我园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注重有序环境创设,强调实践体验与操作,教学品质得到稳步提升。
我园的混龄教育活动环境充分考虑三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创设一个富有层次性的弹性环境。如混龄班教室中有适合小、中、大幼儿的教具,不仅如此,混龄教室还进行了合理的空间安排,采用开放式和区隔式相结合的空间设计。一方面,在教室的前端会有一片开放式的空间,能够给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提供充分活动的场地,同时也有利于开展集体活动;另一方面,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摆放最好采用区隔式的空间设计,不同的区域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实行动静分离,减少不同区域活动之间的干扰。
(1)“有准备的环境”
在蒙台梭利工作区域部分,我们强调:有序的环境、真实的环境、自由愉快的环境、丰富的操作环境、根据每个主题的变化与发展的环境。在幼儿活动室里我们设置了: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语文区、科学文化区。各区域根据年龄班投入了与之相适应的蒙氏教具。
(2)补足全面发展的活动区
基于蒙特梭利教育在幼儿创造性和社会体验等方面的不足,我们补充设置了积木区、角色区等突出象征性游戏的区域和美工区、沙水区、自然角等突出情感表达和创造性培养的区域。
(3)灵活设置户外非体育活动区
户外分为体育区和非体育区两大类,其中,体育区按照场地的不同划分为:综合练习区、奔跑区、投掷练习区、合作竞技区、球类区、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非体育区在充分满足幼儿体能活动的条件下,利用幼儿园边角地方分别设置了敲打区、涂鸦区、沙水区、科学探索区、生活馆、触摸墙、建构园等。
这些户外区域的规划设置大大地丰富了环境的教育内涵,为全园性的户外混龄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在这样的空间里,天面、立面、地面都被有效利用,全园幼儿自由选择,实现跨班、跨级的交往互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同伴协商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建构能力、自信心等均获得有效提升。
(四)关注过程、运用分析,混龄课程评价日臻规范
混龄教育课程评价是对混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其结果所产生的价值和效益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我们坚持科学性、参与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运用观察、记录、测评、问卷、座谈等方法,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幼儿发展情况实施动态评价,以审视课程目标及内容的合理性、适宜性。
在评价过程中,尝试探索混龄活动评价的途径与方法,老师通过随时随地文字、图像的记录、各类检核表、设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等方式在活动中观察记录、分析与评价,藉此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过程,提供适宜的帮助。
依托课题研究,还开展了混龄活动中某些关键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为后续的混龄活动组织与开展积累素材、调整适宜的策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五)注重沟通、达成共识,家园共育成效明显
家园互动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我们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为促进幼儿发展努力提高家园共育水平。在混龄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注重沟通达成共识,稳步推进混龄活动的探索实践,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混龄活动开展之前,通过家长委员会广泛征求家长意见,与家长们一起构思完善混龄班的管理思考;在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时,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活动、承担任务等,使家长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混龄活动的意义。
利用家长学校的平台,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家教交流、亲子活动、家教咨询、家长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梳理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家长教育方法。家长从最初的疑虑困惑到积极响应,混龄编班的方式得到家长们的普遍认同,对班级工作的参与度极高(家长和孩子一起为班级起名、设计班帽,制作专属的班牌等)。学期末的家长问卷也显示,混龄班的家长对幼儿园、班级教师及幼儿进步的满意率明显高于普通班。混龄活动的实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教育环境,使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共育成效得到明显地提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