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李延飞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原则进行研究指导,研究时间区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资料范围为院内脑梗塞患者,随机抽选70例,依照治疗护理的差异分为常规(常规护理)、康复(康复护理)两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4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MBI评分为(71.45±4.34)分明显高于常规组(62.29±4.66)分,其FMA上下肢功能评分也明显更高;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康复组治疗显效人数更多,治疗有效率也相对较高(P<0.05),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身体功能恢复速度,利于建设良好医患关系。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塞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较为严重,其致病原因主要与患者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有关[1]。其病症严重程度与患者梗死面积呈正比,昏迷、语言功能、运动功能障碍是该疾病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为严重[2]。近年来,临床上为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会在治疗期间为患者搭配康复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基于此,本文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时间段,在我院确诊需接受治疗的7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35例,在治疗期间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指导。常规组男女病患比例构成21:14,年龄区间为42~70岁,平均年龄为(56.19±5.44)岁;康复组男女病患比例构成20:15,年龄区间为43~71岁,平均年龄为(57.06±5.19)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患者CT、MRI影像资料均符合疾病确诊标准;②患者家属已了解研究内容愿意参与配合,签写知情协议;③已排除有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用药指导以及康复训练计划,对于康复组在治疗期间做好康复护理指导,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在开始护理前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向其说明积极开展并配合康复护理对降低其后遗症发生率、损伤影响的积极意义,并说明护理期间需配合事项。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介绍院内其他康复治疗案例,帮助其建立疾病治疗信心,及时在护理过程中解答患者或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帮助其降低护理措施执行难度[3]。②吞咽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其上半身至30°,前屈头部,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让患者在进食前尝试空吞咽,在吞咽过程中要保证注意力集中。对于重度障碍患者,采用鼻饲方法辅助进食,但在进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吞咽情况降低误吸、反流发生概率。③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可通过语言、手势、纸笔等多用方式进行交流,鼓励患者通过练习吹吸、鼓腮、单音节发音等练习以训练面部肌肉,结合患者具体失语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引导患者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广播播放、影视剧观看等对患者进行听觉、视觉刺激[4]。④肢体训练:护理人员隔2h应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防止出现压疮等疾病,鼓励患者每日进行肢体活动训练,先从简单的抓握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自主翻身、起卧等练习[5]

1.3观察指标

1.3.1康复情况:采用MBI(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量表、FMA(肢体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其中MBI量表,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越好;FMA量表分为上肢、下肢两部分,上肢总分66分,下肢总分3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3.2治疗效率:依照临床观察与患者主观感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症状明显减轻,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有减轻势态,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为有效;患者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系统为SPSS20.0,计量资料用(60b6f7e098280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表示,检验用t,计数资料用(n,%)表示,选择X2检验,若两组数据比较P值未超过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


2 结果

2.1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康复组患者评分相对较高,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两组评分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60b6f7e098280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分]

组别

例数

FMA

MBI

上肢

下肢

常规组

35

35.87±4.24

29.33±4.37

62.29±4.66

康复组

35

40.71±4.41

36.67±4.55

71.45±4.34

t


4.68

6.88

8.51

P


0.00

0.00

0.00

2.2 患者治疗效率比较

在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治效果,发现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显效人数更多,治疗有效率也相对较高,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治疗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常规组

35

15(42.86)

12(34.29)

8(22.86)

27(77.14)

康复组

35

21(60.00)

11(31.43)

2(5.71)

32(91.43)

X2


/

/

/

4.20

P


/

/

/

0.04


3 讨论

脑梗塞疾病具有起病急、病势变化快、致残率高等特点,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还会存在后遗症情况,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维护。通过加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疾病致残影响,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生活[6]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康复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发现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高。脑梗塞疾病的后遗症一般都与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出现障碍有关,因此对患者生活影响较为严重,对一些老年患者而言,会因为自理能力下降而产生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不愿积极配合康复护理,降低护理效果。在护理期间做好心理护理,说明护理配合的重要意义,及时解答其与家属提出的护理疑问,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度与自护意识,为后期康复训练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另外从吞咽训练、语言训练、肢体训练等多角度进行康复护理,也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综合性与科学性,对治疗患者疾病后遗症有积极影响。

总而言之,对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进行治疗时,做好康复护理指导,可有效提高其肢体康复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对降低疾病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战爱芝.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干预化护理的实施效果评析[J].中外医疗,2020,39(26):144-147.

[2]冯会华,吴小玲,卢佩兰.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0,33(02):479-481.

[3]杨阳,贺伟芹.个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中的价值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8):111-112.

[4]姚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1):150+152.

[5]韩玉芝.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研究[J].智慧健康,2019,5(17):100-101.

[6]王文秀.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干预[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8(0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