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临床治疗

郝成山

黑龙江大庆市第五医院 , 黑龙江 大庆 163711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呼吸内科治疗方法的效果与其它方法的效果差异进行研究。方法:抽取68例慢阻塞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收治于2019.7-2020.7)进行本次实验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吸氧、抗感染等)呼吸内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治疗。对比研究组、对照组患者PH、动脉血压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动脉血压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H(7.3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3)升高,而对照组PH(7.0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1)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压分压(80.6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8)mmHg明显比对照组(66.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1)mmHg高(P<0.05);研究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6.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6)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56.2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0)mmHg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0.05)。结论:呼吸内科治疗方式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功效,对慢阻塞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医学上一种常见的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体。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临床上表现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特征,所以对患者病发后实施合理的治疗尤其重要。本文选取我院部分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之上,对患者采取呼吸内科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6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收治于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均分,记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组内17例男性,17例女性,最小59岁,最大74岁,均龄是(66.160b6e4bd2e57e_html_3a66454a65dfb171.gif 4.2)岁;研究组患者:组内18例男性,16例女性,最小59岁,最大75岁,均龄是(67.160b6e4bd2e57e_html_81df742b38b7fb06.gif 4.4)岁。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呼吸衰竭的判定准则,并且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有禁忌症(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排除患有重大疾病患者。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

    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吸氧、抗感染等)呼吸内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治疗,选择适合的面罩连接呼吸机,开启s/t通气模式,分别设置呼吸频率(12-18次/min)、吸入压力(8cm60b6e4bd2e57e_html_c669161f7742e772.gif )、呼出压力(0cm60b6e4bd2e57e_html_4749594a533e00b8.gif )、氧流量(3-5L/min)、潮气流量(500ml),并且在半小时内调升吸气压力至12-20cm60b6e4bd2e57e_html_91f64c823940ae31.gif 范围,调升呼出压力至6-8cm60b6e4bd2e57e_html_2c6f327660d6a463.gif 范围。初期通气时,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呼气后再吸气,当患者能够适应所用呼吸机通气的频率时,再适当调整通气压力以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当患者症状减轻时,再适当调整各项参数,直到最后完全脱离仪器[2]

    1. 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后的血气指标情况。

    1.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对血气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60b6e4bd2e57e_html_716490dd05c514d3.gif )表示,实施t检验。当P<0.05时,血气指标数据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血气指标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对比(60b6e4bd2e57e_html_68d1f6c733a42ffe.gif





PH

动脉血氧分压(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4

7.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2 7.0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1

45.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1 66.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1

67.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3 56.2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0

研究组

34

7.2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3 7.3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3

45.4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4 80.6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8

67.8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5 46.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6

t


1.240 4.242

0.420 13.222

0.650 11.37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上表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H(7.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2)、(7.2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3)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H(7.3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3)升高,而对照组PH(7.0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1)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压分压(45.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1)mmHg、(45.4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4)mmHg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压分压(80.6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8)mmHg明显比对照组(66.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1)mmHg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7.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3)mmHg、(67.8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5)mmHg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6.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6)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56.2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0)mmHg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0.05[3]

3 讨论

慢阻塞肺容易反复发作,并可能引发患者呼吸衰竭,轻则造成患者缺氧,严重时容易导致患者脑细胞水肿而加重患者缺氧状态。这个过程,一旦二氧化碳抑制患者呼吸中枢,就会导致患者脑组织损伤而出现生命危险。本文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内科治疗方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PH、动脉血压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H(7.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2)、(7.2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3)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H(7.3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3)升高,而对照组PH(7.0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0.1)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压分压(45.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1)mmHg、(45.4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4)mmHg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压分压(80.6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8)mmHg明显比对照组(66.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1)mmHg高(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7.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3)mmHg、(67.8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5)mmHg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6.1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2.6)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56.260b6e4bd2e57e_html_521dc4d4cf9b88c5.gif 3.0)mmHg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0.05)。说明了呼吸内科治疗方式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功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v.19(81):117+119.

[2]葛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v.7(36):9+12.

[3]李秀兰.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