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负债解密,助力信贷抗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4

银行负债解密,助力信贷抗疫

包佳淼、谈文婷、游瑞怡、吴晨曦、程逸舟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 南京 211815

作者简介:

包佳淼,女,生于2000年4月3日,汉族,江苏无锡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金融学专业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SX05006Z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大量企业陷入困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复工复产迫在眉睫。有观点认为银行负债成本高、盈利能力下降,是银行信贷利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本课题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寻找积极措施进一步规范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高效传导,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负债管理;负债结构;负债成本测算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大量企业陷入困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为了刺激经济企稳复苏的重要抓手。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配置行为,尤其是规范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或将有利于疏通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银行负债成本高居不下,贷款利率的降低缺乏坚实的基础,本质上是以压缩银行利润空间为代价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及监管趋势

在商业银行各类负债业务中,存款是最为核心的业务。存款为银行带来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流,而同业拆放、向中央银行借款及应付债券等负债类型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随着金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相继研发了一些了新型的负债业务,包括发行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出售或发行商业票据等,这些新业务既大大丰富了负债业务的产品库,也日益成为负债业务发展的亮点和新的业务增长点。

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不仅商业银行自身提高利率以吸收存款来应对竞争,各类资管产品快速发展也倒逼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然而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增加的同时,资产端又要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凸显了商业银行强化负债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国际已逐渐形成比较的完善的银行负债管理模式。在存款成本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国外商业银行为应对存款流失等问题,重心由被动负债向主动负债转移,并开发多种如NOW账户、大额存单等新型存款工具使存款占比下降。在经营条件变换下,大型商业银行把营销重心从公司客户向个人客户转变,整体从公司银行向消费者银行转变,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和理财业务。

而目前国内银行负债端面临着的存款稳定性低、监管政策频出等情况。2013年和2014年相继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20号)和《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规范同业业务,明确“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导致过去依靠同业负债实现规模扩张的商业银行不得不压缩同业融入资金的规模。2017年资管新规对理财的进一步规范将使理财在未来一年持续收缩,从而使银行负债端继续承压。2019年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加速转型理财产品,消除监管套利,实现统一监管有助于引导社会无风险利率的实质性降低,进一步促进“存款回流”,减轻银行负债端成本。

2020年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对市场利率定价机制进行调整,并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明确要求创新存款产品整改,助力降低存款成本,促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下降;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可期,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以降低贷款利率。虽然对于存款利率还有自律机制等约束,但是由于存款流失,银行通过理财、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变相提高利率吸引储户的动机很强。且随着保本理财的高速发展,保险协议存款价格也在水涨船高,导致结构性存款的量价齐升,其他问题也相继出现。

总体而言,银行负债成本不下降将使得贷款利率的降低缺乏坚实的基础,从本质上看是以压缩银行利润空间为代价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这种做法在长期难以维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将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


三、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及成本测算

我们对不同类型的银行负债成本进行测算,商业银行表内负债成本中,占比较大的为向中央银行借款、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四类,其中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这三个部分,我们分别按照这四类负债的成本对银行负债总成本进行测算。

从银行负债结构和负债规模来看,我们选取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的四类负债数据进行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趋势分析,其中国有商业银行选取国有五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选取中信、兴业、浦发、华夏、光大、招商、民生、深圳发展、浙商银行这九家上市银行作为代表,城商行选取北京、南京、宁波、上海、江苏和杭州银行这六家上市银行作为代表,农商行选取重庆、天津、重庆、无锡和紫金农商行这五家上市银行作为代表。

我们对负债成本进行粗略估算,其中向中央银行借款2010-2015年参考再贴现利率,2016-2019年参考一年期MLF操作利率;吸收存款主要依据各银行的存款平均成本;同业负债中,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按照3个月期限同期同业存款价格计算成本,拆入资金按照SHIBOR隔夜利率均值计算,卖出回购成本2010-2014年按照R007计算,2015-2019按照银行间7日回购利率DR007计算;应付债券成本2010-2013按照3个月shibor利率计算,2014-2019按照3个月期限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值计算。


(一)样本银行负债结构

从向中央银行、应付债券、吸收存款和同业负债这四类负债的负债结构来看,向中央银行和应付债券在2010年至2019年的总趋势是显著上升的,债券在负债结构中比例明显上升,而国有银行发行债券比较稳定,对优化负债结构的作用性较小,由于国有银行的规模较大,吸储较易,导致发行债券的积极性并不高。2019年下半年银行计息负债中应付债券占比整体有所提升,但结构上出现分化,国有行和股份行的应付债券占比上升,而城商行和农商行该比重则降低。

60b599ba27c50_html_206706337fb33410.gif

2010年至2019年间,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始终高于其余银行,且稳定在80%-90%之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占一定优势,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完备的网点覆盖及强大的吸储能力,而中小银行更多依赖同业、结构性存款和理财。这使得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不如大型国有银行。随着新型负债业务和负债产品的出现,存款所占权重有所下降,借款所占权重略微上升,但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来源上仍然比较依赖于存款。其次是农商行,稳定在70%-85%之间;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商行吸收存款占比趋势相似,城商行要略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16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吸收存款占比只有60%左右。2019年下半年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有所回落,而农商行的存款占比则有小幅提升。纵使比重有所降低,存款仍是银行计息负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60b599ba27c50_html_5acafb221688a025.gif

2010年至2015年同业规模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2012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正式放开。降息伴随着存款利率可上浮,贷款利率可下浮的幅度更大,缩小了利差,银行投资在信贷资产、票据、同业业务上的收益率会有所下降,这类产品的发行也会减少。在2014年同业存放受到限制后各类银行的同业负债权重均有了显著的下降,其中农商行的同业负债占比减少了13.86%,城商行减少了11.37%,同业负债规模压缩趋势明显。而2019年各类的同业负债占比均有所提升。


(二)样本银行负债成本

60b599ba27c50_html_bf6f2010826edf29.gif

通过对2010-2019年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2010-2014年四类银行负债成本的基本趋势都是逐步增长的状态,其中除国有商业银行外,其他三类银行均上涨超100BP, 2014-2016年呈现较大的降幅,均下降了40BP左右。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始终处于低于其他三类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变化趋势大致与城商行相同,2010年到2014年处于逐年递增的状态,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10年的1.55%增加到2014年的2.60%,城商行从2010年的1.53%增加到2014年的2.56%,几乎处于平行状态。而在2015年,城商行的负债成本为2.40%,超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0.08%,并一直到2019年,始终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农商行的负债成本从2010-2014年逐年递增,从1.46%增加到2.80%,且在2012年超过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2012年到2014年间在四类银行中负债成本最高。2014年开始一路下跌,从2.80%降到2016年的2.51%

而在2017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又达到一个小高峰。2017-2019年这个阶段逐年下跌,政策加强了对结构性存款等高息产品的监管,银行存款上升态势放缓。2017年以来“影子银行”迎史上最严监管,影子银行业务的压缩大幅削弱了银行存款的派生能力。同时,监管要求同业负债不得超过总负债的1/3,并且将同业存款纳入同业负债监管,在流动性监管指标等计算中也给予一般存款更高的权重,因此,存款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各家银行纷纷加大揽存力度,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存款成本呈持续提升。2017年以来,表外理财被严格监管,银行通过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来承接表外理财,避免资金和客户流失。

除国有商业银行外,其他三类银行的负债成本在2017年又呈现出小峰顶,城商行的负债成本达到2.82%在四类银行中居于最高。2017年底结构性存款量价齐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在较大存款压力下,各家银行纷纷提高结构性存款利率,其中还存在伪结构实为揽存的现象。

从同业来看,为了鼓励同业负债的透明化,监管机构于2013年开始推广同业存单品种,在2014年同业存放受到限制后,同业存单便替代同业存放收到了城商行的欢迎,但自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监管机构将同业存单纳入到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考核中,导致同业存单发行增速锐减。所以参考3个月期限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的应付债券负债成本为4.17%,相较于2017年的4.63%有了一定的下降。中小银行在网点布局和客户粘性方面有天生的劣势致存款增长乏力,理财和同业存单是中小银行负债端的重要资金来源。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资金利率不断抬升,6个月理财收益率和6个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上涨,但是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加权利率却并未跟上,负债端成本到资产端贷款的利率传导并不顺畅,这吞噬了部分中小银行的息差收入。


四、商业银行高负债成本存在的隐患

(一)高成本负债压缩银行利润空间

银行经营成本上升。高成本负债会引起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削弱银行资本的盈利性,直接挤压银行的净利润,甚至会导致银行亏损,威胁着银行业市场发展的稳定性。

资产定价不合理。银行的负债成本管理极大地影响着资产的定价,高成本负债不利于管理层对银行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准确测算,在业务的开展中也不利于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商业银行对部分客户给予更优惠的定价方式以维系市场规模的经营方式,必然导致整个流动性市场定价的不合理。而不合理的定价也必然将导致资金实际价格的扭曲,进一步推高资金成本,挤压商业银行利润,形成恶性循环,间接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

利差难以维持。负债端成本的上升,自然会导致银行在资产端要求更高的收益,银行若想保持以前的利差,那只有抬高贷款利率,这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相悖。


(二)高成本负债影响银行的风险偏好

为了冲销负债端的成本上升的压力,银行的风险偏好一般会明显上升,经营管理方式也将粗放化,可能带来较大范围的不可预测性风险。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负债扩张使得银行难以在安全性的要求下合理运用资本,导致资金大量闲置,商业银行不得不投资信用评级并不高的项目上,其结果无疑会使银行的经营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在2019年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事件反映了部分中小银行发展的共性。近年以来在金融严监管趋势下,部分中小银行过去的发展模式蕴藏的风险逐步暴露。

另一方面,当前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与国外银行相比较为单一,在负债成本高的环境下,不仅阻滞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也不利于其财务的健康发展,存款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负债,也是最主要的负债来源,其占比下降增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此外,因为道德风险和逐利驱动,还可能导致合规风险。由于高成本负债的主动增长自身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所以外部监管难以到位,更多的层面只能靠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这种经营方式很容易异化为非法揽储或是洗钱的不法行为。


(三)高成本负债无法巩固客户基础

当前互联网金融公司依托电商平台吸引了大量基础客户,在泛金融领域快速扩张,不断侵蚀银行的零售债务基础,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逐渐流失,增加银行的负债成本。

银行产品主要面向购买人群是普通人,中国中老年人群更倾向于存款保证资金不会受损,只有年轻人可能会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受众方面遭遇阻碍。规模较大、网点渠道广泛的国有银行等大型银行的客户黏性相对较大,但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客户基础不扎实,客户议价还会加大成本,单纯的价格竞争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口碑,难以真正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存款的稳定性。

五、压降负债成本的方法

(一)政策端: LPR机制与监管并行

在价格调控方面。更好地平衡资产负债关系,理顺利率传导机制链条。商业银行要继续强化 FTP建设,通过内部收益曲线融合增加FTP定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理顺内部利率传导机制,为合理确定风险溢价建立基础。可以参照LPR报价向信贷利率的传导机制,优化和改革一般性存款的利率传导机制,缩短传导链条,增强其与金融市场利率的关联程度,从而提升货币政策操作利率及金融市场资金利率对一般性存款利率的传导效率。

在政策建设方面。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对同业负债占比的监管要求,或适当放宽一般性存款的认定标准;也可精准施策,对符合政策导向的银行定向给予负债结构比例的优惠和奖励。这样可提高银行主动作为的意愿和能力,也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增加银行负债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性。


(二)银行端:优化运营模式、产品升级、强化风险管理

从运营模式来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改善银行体系存款结构的不均衡,才能够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提升利率传导效率。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减少高息存款依赖,降低结构性存款等高息负债,提升活期存款比重;合理布局商业银行网点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信贷质量及精细化水平等来提高运营效率。

从产品端来看,银行需要完善自身管理模式和能力,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银行产品购买者为广大老百姓,中国又是偏向老年化的国家,中老年人群更倾向于流动性不大、收益不高但是较为安全的存款项目;少部分年轻人愿意投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因此,如果开发新型产品,中老年群里可能并不愿意了解和购买,开发产品和升级产品还需更有针对性。

从风险管理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我国金融风险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信用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银行需要加强内部审计,配合外部监管的落实,规避不可预测性的风险。贷款端“利率并轨”后,存款端并轨势必也会逐步被提上日程。存款利率并轨将直接对银行负债成本带来影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全面评估存款基准利率取消后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吴俊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第5期

[2]沈晓羽.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陈芳.商业银行负债压力分析及政策建议[J].债券,2018,第5期

[4]刘宏海.当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银行家,2018,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