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校
美,能使人愉悦;美,能使人快乐;美,能激发人的活力;美,能给人朝气;美令人向往、追求、创造和表现。要完善美、表现美、最重要的是会审美。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挖掘和发挥教材中的美学因素,以形象的力量,感情的真切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明辨真、善、美、假、恶、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学会做人。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美的概念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能够正确理解,科学评价人生生活和社会中美和丑,进而逐步把握做人的基本原则。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此我从三方面谈谈认识:
一、引导学生关注美,投入美。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因素十分重要,教学中要运用形象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而要引导学生在追求新颖情节的同时,关注美、投人美。经验证明,凡是鼓舞人心、情感丰富的教学内容,都能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智力活动不同寻常地活跃起来,学生优美的审美情趣被激发出来,其心灵自然而然地得到净化。在教学《海上日出》时,情天看日出那段:老师强调动态词“负着”、“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升”、“冲破”、“跳” ....色彩词:“红得很”、“红得可爱”、“深红”、“发出夺目的光芒”。形状词:“小半边脸”、“圆东西”。老师深情地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日出的壮丽景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引导学生从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中品味张家界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课堂教学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投人美,当审美主体:和审美客观在情感上还
存在一定距离时,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给学生给出些背景材料,为加速主客体的“反应”添加一点“催化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为了体会到军民之间的人情美,老师要介绍当时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二、帮助学生认识美、追求美。
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美育目标,语文教学还要讲究教学艺术。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为课堂教学营造美的气氛,把学生引人一个学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在教学《游子吟》时,我这样开讲:母亲怀胎十月含辛茹苦,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把孩子们哺育大,母亲多么亲切的称呼,母亲多么伟大的奉献。同学们,我们一起去享受伟大的母爱《游子吟》....充满激情洋溢的话语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情绪引人到了美丽的母爱中,学习的激情倍增。由此,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十分重要的,美的语言再加上美的课文,其效果才能获得真正的高度的完美,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说起话来干干巴巴,词汇枯竭,那么即使再优美的文章,讲起来也会使学生听了觉得味同嚼蜡,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美育效果。其次,要引导学生对各种生活现象做出评价,把作品中的人和事与自己周围的社会生活比较,增强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从而对人生,对社会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了解一点基本的美学知识,在理性上提高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享受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产生追求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冲动,学会用审美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最高层次的表现,除了课堂上进行审美教育之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举行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美在我们身边”征文,母亲节征文,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馨,寻找到前进的动力;采用这些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有利于运用美知和美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在语文教学中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博览群书,注重美育理论的学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语文教材,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美的仪表和美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唯其如此,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发挥自身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完成“以美育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