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集体有效管理的几个不能“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浅谈班集体有效管理的几个不能“少”

刘雪忠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 (小学部)

[摘要]班集体管理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要爱心为先,做到润物有声;要洞察先机,及时把握工作时机;要匠心独运,创新管理方法和活动方式。本文将从班主任思想与智慧、仁爱与宽容、体验与引领三方面具体阐述班级的智慧管理。

[关键词]智慧;仁爱;体验;引领;成长

一、思想与智慧不能少

教育是走进心灵的艺术,班主任都会遇见很多学生问题,班主任应该将自己变成一把智慧的钥匙,用思想和智慧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用仁爱与宽容筑就教育的城堡,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材料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瘦小的钥匙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为什么铁棒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要是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我女儿到一年级还是不喜欢刷牙,这坏习惯如何消除呢?我费尽心思,但效果甚微。有一天我因为蛀牙牙疼的厉害,医生建议我钻牙。我把女儿往补牙手术台一放……她老爹在手术台上牙被钻得死去活来,女儿也看的心惊胆战,一回家真没想到开始刷牙了。但好景不长,没几天又不刷牙了……这习惯怎么改呢?这把“锁”怎么解呢?

反思与启发:教育是充满智慧的艺术。如果把学生比作这把“坚实的大锁”,那么我们教师巧妙的、智慧的、艺术的应对就是这把锁的金钥匙。但是我们在教育中也经常看到这样格格不入的解锁方法:学生或没有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不佳,或违反班规校纪,有些教师就会急火功心,“严”字当头,“凶”字为先,甚至对学生恶语相向。其结果,不仅损学生“体肤”,更伤其“心骨”这教育方式就是材料中那根“铁棒”。

材料二:“小猪佩奇”解班级管理困惑

我们班主任经常会遇见这样让人头疼的事,原本让学生轮流管理班级钥匙是一番好意,但是班级钥匙会匪夷所思的丢失。老师经过一番无效追问,并狠下决心立下规矩:谁丢失惩罚谁为班级做三把钥匙。但是事与愿违,是孩子没有责任心吗?是孩子故意的吗?是孩子压根就不喜欢管理钥匙吗?

一个学生给我送来一把很漂亮的“小猪佩奇”钥匙挂件。我想:至少这挂件一挂,钥匙整把就变大了,总不会丢失。来到班级,我神秘把钥匙挂件一亮,教室里炸开了锅,“这扣扣太可爱了!”“好萌的小猪啊!”从那刻开始,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争取保管钥匙,教室里的钥匙从没有丢失过。

反思与启发:老师把“小猪先生”邀请到孩子身边来,这无意之举触动了孩子童真、好奇的心理特点,“小猪先生”给班级管理的方式上找到了针对性与趣味性,它读懂了孩子心理特点。这样看来,要艺术应对班级问题就要做到德心相容,案例中“小猪佩奇”的无心之举是德育与心育的美妙交集。

材料三:小创意破“不爱刷牙”坏习惯

为了破解我女儿不爱刷牙的坏习惯,我时常学着去走近她、读懂她。有一天,我带着她去超市玩,她竟然在一排牙膏面前驻足观察,她兴奋地说:“爸爸,我要买这种牙膏。红黄橙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牙膏刚好每天用一种颜色!耶!”一排牙膏买回家,女儿就把它们摆放得整整齐齐,从此女儿每天开始爱上刷牙。

我没有想到,纳爱斯公司这小小的创意竟然点燃了我女儿爱刷牙的习惯。

我在想,培养孩子的习惯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善于运用符合孩子的趣味性、形象性的德育手段去引导!德育读懂的是学生的正面,而心理可以读懂学生的后面,德育只有立体读懂学生,只有遵守教育的规律,才能产生力量。

所以,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将自己变成一把拥有观察力、判断力的钥匙,学会用思想和智慧开启学生心灵之锁。

  1. 仁爱与宽容不能少

材料四:吉他男孩的蜕变

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体型粗粗,手指也粗粗的,长得也很粗壮,握起笔来很困难,因此,书写出来的字也不好看,我时常鼓励指导其效果甚微,时间一久,他渐渐失去信心。有一天,同桌陈忱的杯子被其他同学打翻了,我正想去帮忙的时候,他拦住了我说,“老师,让我来帮忙!”我呆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虽然捡杯、拖地只是简单的动作,但他做了很久,也很认真,不一会儿额头上冒出了晶莹的汗珠……打扫完地,他乐呵呵朝我笑。我赶紧拉着他的大手走向黑板,把他的手轻轻地放在黑板上,说:“这是一双很有爱的双手,我要把有爱的你介绍给大家!老是相信你这双智慧、温暖的手会给你与大家带来快乐……”也许因为这翻鼓励,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与努力……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他被评为班级进步之星,我还知道他会谈一手吉他。

反思与启发:爱是最能感化人的教育。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在心灵的交流中才能更有效地唤起他人的自我矫正的愿望。师爱是班主任精神关怀的永恒主题,班主任应该“偏爱”学困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才生。

三、体验与引领不能少

如果学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缺乏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则必定妨碍他们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观念、信念的构建。

材料五:有活动≠有体验

班主任决定在班级搞一次体验活动。活动的内容就是感受一下70岁老人的生活。活动课上,小学生带上一套增加体重、影响活动能力的道具,这是老人协会发明的一套专门用于体验老人生活的教具。这套道具加在一起重量超过20斤。

孩子带上这身行头不仅增加了20斤体重,而且活动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之后,还要再佩戴一个干扰视力的眼罩,干扰听力的耳塞,再拿上拐杖,这样孩子的活动能力就相当于一个70岁的老人。很多孩子脱下这身行头后,第一个感慨就是:没想到周围的爷爷奶奶每天是这样生活的,以后在公共汽车上,我一定把座位让给老人。

【反思与启发】本次班级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体验教育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心理体验和实践体验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进而促动了道德选择行为的发生。其实质是把道德律令融入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扈中平、张俊洪等主编.《现代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2]林志超著.《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M].附件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