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探讨

章昊南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52

摘要:我国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这些园区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基地,集中了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园区;规划设计;问题探讨

一、我国产业园区规划与开发现状

据2019年中国产业园区市场现状分析,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国家级开发区628家,省级开发区2053家,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相对于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我国包括现存和规划中的产业园区不仅数量多,而且多数尺度很大,动辄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这样的规模已经是新城的标准。国外的产业园多是几公顷到几十公顷的用地,鲜有大者如硅谷,也不是最初就做了大规划,而是慢慢发展形成,经过了几十年才到今天的规模。前些年来东南亚地区推出了一些大规模园区规划,如台湾新竹工业园,规划21平方公里,至今30多年,也只开发了6.3平方公里。

在过去的20年,全国做了大量产业园区的规划,规划师和策划师们几乎穷尽了所有可能想到的产业方向,五花八门,包括各类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孵化器、总部基地、加速器,以及近期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与此形成反差的是, 到目前为止,可以称为成功的园区屈指可数。客观地讲,产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国外的成功园区也基本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一个产业新城,要有大量的的资金和土地投入,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做基础,有成熟的技术做支撑,最重要的,还要能够聚集大量的人口。以上每一条都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一个园区尚且如此,全国成百个园区同时上马,互相争抢资源,情况就更是难上加难。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我国存在两种典型的盲目开发模式:一是过剩式开发;二是等待式开发。许多被吹的天花乱坠的“未来增长极”或者“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如今大量园区空置,杂草丛生,或者物业过剩,人迹罕至, 成为产业“鬼城”。这样的开发建设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超前开发,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

二、产业园区规划新思路

(一)与时俱进 动态定位

产业定位是产业园规划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产业定位有四个主要决定因素:首先是政府与政策的指向,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第二是本地的资源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矿产物产、交通等条件,还有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技术人才、院校分布等;第三是区域协同,主要考虑区域内(本省、地区)的成功产业或新兴产业发展与自身的竞合关系,找到合适本地的产业环节切入,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取得一定产业的快速发展;第四是与社会和科技更新同步。前面三条比较容易理解,下面着重讲讲第四条。

人们把近代历史发展定义为六次重大的科技革命: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蒸汽机革命;第二次,19 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电力革命;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脑、能源、新材料、空间、生物等新兴技术革命;第四次,20世纪后期,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第五次,电子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第六次,“新生物学革命”和“创生和再生革命”。

伴随着近代几次科技革命,世界各地产业发展的重点也在不断转移。曾经以棉花产业和蒸汽机的使用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工业城市的曼彻斯特,就曾经在20世纪转型为金属业和工程业的主要中心,食品和饮用品的生产销售中心;20世纪60年代,该城市依靠码头和贸易保存活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地经济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着重文化、旅游等方向,同时发展金融业;1987年后,运动、休闲、文化、遗产成为地区产业主流;2000年,曼彻斯特的经济复苏,主要依靠遗产、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和科技产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二)分级研究 弹性规划

产业园区需要理性思维,合理规划,分期进行开发。表面上这似乎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做起来并不轻松。时代变化和科技的进步,对于空间、技术、需求都在不断更新,人类的认知在被不断刷屏,生活、工作、休闲方式都不断被重新定义。园区规划中,产业类型、能源方式、基础设施配置、交通方式等的调整和变化往往是我们难以预测的,与其大张旗鼓的盲目铺大摊子,透支后人的土地资源,不如小步走,弹性规划,不断调整方向。

(三)兴业宜居 建城策略

兴业与宜居是不可或缺的“孪生兄弟”。产业园需要有各种人才方能发展,而要留住人才就需要有宜居的环境和设施。建“园”首先要建“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产城融合”。产与城,早已不是对立的概念。这里面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合适的人口配比: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合理比例,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条件。在导入人口时充分考虑比例,才不至于出现早期某些园区发展中的满街光棍儿,或者刑事案件频发的现象。二是园区建筑和生活服务设施同步建设:分期进行园区开发时,考虑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建筑的建筑规模配比,同步实施。三是便利的交通:路网的合理密度。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尤其是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鼓励以人行尺度为导向的街区设计。四是优质的环境: 合理的绿地密度与覆盖率,形成连续的景观环境,结合室外广场等人工开放空间,提供休息放松、交流会友、健身娱乐的场地,是吸引优质人才落户的必要条件。五是功能的多样性:近年来混合开发的概念早已被国内业界接受。将产业功能与居住、休闲、学习、娱乐等功能结合在一起,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生活选择和便利性, 成为保持园区活力的基础条件。

(四)市场导向 运营思维

很多“专业人士”认为产业园区规划是前期工作,与后期开发关系不大,实则不然。规划师一厢情愿地制定“宏伟蓝图”,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脱节,往往导致招不来产业的尴尬境地。没有产业,自然就没有人来,商业也活不了。国内有很多大型园区都面临这种状况:路铺好了,房子也建了不少,就是没人来。

一个更有效的做法,是在规划城市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未来招商的可能性,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管理者制定的运营管理策略,进行规划设计。以目标为导向,随机应变。不求大求快,而是有的放矢。比如在规划深化的过程中,结合未来产业运营商和开发商的需求,进行设计调整,实现“定制”或“部分定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在园区发展方向、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关人员需要通过对当前各类园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其中面临的问题,进而深入探究规划对园区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司马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模式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04):21-23.

[2]王玲杰.工业园区国土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02):148-150+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