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方法探析

窦冉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市 200135

摘要:装配式建筑通过在工厂中生产构配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接组装,实现了建筑工业化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克服了传统现浇结构的缺陷,摆脱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方式。伴随着国家及各地政策层面的促进作用,建筑工业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引言

1999年,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建筑业迎来高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过去二十年来,国内建筑界兴建的都是传统式钢筋混凝土建筑,投资大,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在施工过程中浪费严重。由于采用现场湿浇混凝土工艺,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国内建筑业亟待进行转型升级。

1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我国在预制混凝土装配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升温,推进建筑装配化已是大势所趋。装配式建筑对于点大面广的居住性住宅尤为适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国在建筑标准化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构件厂的工厂化生产能力逐步形成,现场装配化施工技术渐趋成熟,施工现场的装配机械化配置也有了很大提升,为广泛推进建筑装配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装配式建筑优势

2.1建筑资源节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的能耗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开展建筑施工的时候,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这与国家提出的建筑节能要求不符,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目前,在开展施工的时候,使用的原材料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比如:矿石、水泥等,且对于拆除的建筑无法再循环利用。但是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方式是通过对结构的合理设计,使原材料的用量大大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损耗。在拆除建筑单体之后,能够重新利用起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使用,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2降低工程费用

由于预制建筑的构件在工厂中集中生产,因此在提高员工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安排,使劳动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且,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生产效率也在逐步提高。另外,预制建筑的标准化预制也将严格控制所用材料的数量,避免材料损失,并可降低相关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在预制建筑的装配和施工阶段,所需的安装工人数量不需要太多,施工期也很短。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工厂生产

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诸如部件表面部件损坏以及剪力墙部件的钢壁偏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要点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将垫片放置在部件的下部,均匀喷涂脱模剂,以避免部件表面;严格控制脱模时间,使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然后取出模具,取出模具。由于剪切壁构件的预留钢筋的偏差主要是由模具的孔位置的偏差引起的。因此,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模具的孔位置的准确性。

3.2预制构件的吊装和定位

吊装时对预制构件垂直度的控制。目前,在吊装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施工精准度不够、浇筑部位出现位移等各种问题,这些都会使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产生垂直度偏差较大的问题。所以,施工人员在吊装作业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施工要求,运用有效的方法将施工误差控制在1毫米之内,并且要加固比较薄弱的区域,以此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螺栓的定位。预制构件和现浇结构的连接都是运用螺栓来完成的。在具体的施工中,会出现螺栓掉环或者拧不上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施工人员要拧实螺栓,还要确保螺栓和预留孔洞的大小相一致,在保证没有任何问题后,再进行连接。

3.3施工图阶段管控要点

设计需审核施工图、精装修机电点位图的合理性及是否达到深度要求。预制构件相关设计需反映到施工图中,施工图中杜绝分现浇、预制两个阶段设计。施工图应表示预制构件模板图、配筋图等,以便控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的质量,同时应包含户型大样图,表示设备专业管线精准定位及轻质内隔墙排布。工程现场需结合施工图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总平面布置、构件运输路线、堆场、塔吊选型、构件检验、构件吊装、安装精度控制、成品保护、模板工程、支撑体系、外围护架等内容。

3.4施工技术交底

项目需组织参建各方召开装配式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强调装配式楼栋现场施工的进度要求,工期要求,明确重点工序及隐蔽工程验收要求,工艺质量和安全施工要求。设计单位需向总包、各专业分包交代建筑物的功能特点、预制构件布置等事项,重点说明预制与现浇部位的连接方式,钢筋绑扎要求、水平缝和竖向缝的防渗处理。总包单位需向各施工班组交代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明确各工序施工时间、施工技术要求、各工序穿插要求、各工种塔吊配合作业时间,交代各工种之间的配合与矛盾,如吊装、钢筋绑扎、精细化管线排布、模板防漏浆等。

3.5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虚拟三维模型提供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全部数据信息(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构件的价格、施工流程等),并让设计方、施工方、业主围绕这个虚拟三维模型共同讨论,从而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可以进行虚拟施工,模仿施工过程,布置施工面,进行成本控制,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运用BIM技术,还可以解决安装尺寸偏差、坐浆-注浆连接等问题,方便施工方研究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后浇筑质量,防止出现漏浆、烂根、拔台。

结束语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并组织各种专项培训与行业交流会议,但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项目未考虑装配式项目特点,按照传统现浇项目进行设计和管理,造成各专业脱节、设计变更影响预制构件深化设计、装配式方案落地差等问题,项目管理招标滞后,总承包对各参建单位管控不足,现场工人盲目赶工等管理问题突出。由于上述不专业、不细化的传统思维模式,导致目前大部分装配式项目成本增加、工期加长、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金生.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江苏建材,2014(2).

[2]祁成财.蒋勤俭,孙凤翔,刘鑫.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技术研究及案例分析[J].建筑技,2014(06).

[3]赵广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质量管

理,201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