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岐中心小学 350516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随之得到一定的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热情在多元的授课方案下实现有效激发,但同时也暴露出“两极分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共同成长,可能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极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之带着阳光的心态走上成才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对策探析
近几年,小学数学课堂在改革与实践中得到创新,却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愈发严重,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与局限,同时也易给学生的心理蒙上阴纱,限制其个性特点的发展。为此,小学教学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对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使能力不足的学生不再只是“观众”,而是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新的课堂中共同成长,享受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从而带着持续的热情参与课堂活动,有效地预防“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与恶化,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一)学习能力有差异
正常来讲,学习量与难度会跟随年级的增长发生变化,教师已及时对授课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但仍不能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这是因为每位学生的真实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在课堂中彰显出个性化,能力差的学生逐渐走入后进生的行列,无法对新的知识做到吃透,能力强的学生也开始“吃不饱”,导致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两极分化”,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逐步恶化。
(二)良好习惯未培养
在实际授课中,教师不仅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还要对思维进行多层次的拓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目前,部分教师依旧重视成绩的提升,虽更新了授课的新理念,但却未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惯,成为局限其全方位成长的因素,也会导致“两极分化”。
(三)教学存在依赖性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大部分教师的理念已得到转变,仍有少部分的教师还会使用题海战术,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并付诸行动,并不能达到“激趣”的授课目标,还有一些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对教材极为依赖,使教学风格较为单一,在固定模式下加剧“两极分化”。
二、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少教多学,燃起学习热情
小学生比较好动,其精力也异常的旺盛,教师应结合其成长中凸显的特点对授课方案进行灵活的调整,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均能获得不同的收获,也使课堂极具趣味性,学生便能带着热情参与到每一个课堂活动,做到“少教多学”,将其潜在的热情进行有效激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带着前瞻性的思维,不仅对自身的角色做到多元的转换,还要通过多样化的点拨将学生推送至课堂的主体,使之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决生活中所遇的诸多数学问题,形成数学素养。例如,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解读中,教师借助探究性的问题来落实“少教多学”,给出相应的练习题“寻找满足□□×□□=1600的数字并填定到□中”。此时学生会在思维的发散下去尝试,教师随之让学生先完成210×20=?45×30=?4×25=?的计算。学生有意识地从三个算式的计算中看到三道题的潜在规律,从而找到当中的共同点,结合乘数的特点来进行揣测,基于旧知识的巩固与新知识的理解,探索乘积的最后两位为0时:两个数会有什么特点,又会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在多次的尝试与反思中对自身的想法进行验证,同时也对计算中的规律做到逆向的推理,借助乘法口诀表来寻找答案。该方式下,学生乐于探索新的数学知识,这与之认识规律相契合,在相应程度上使之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在根本上减少“两极分化”。
(二)秉承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
对于“两极分化”的出现,教师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先进理念,借助分层方式来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将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双向互动或作业等方式掌握小学生的能力范围并了解其真实的需求,从而将其进行科学的划分,例如:基础层、待提升层、优秀层三种,注意只需“心中有数”,切不可在学生中公开,以免影响教学成效。二是重视课堂的预设,保证课堂可以自然和高效的生成,从而让基础层的学生能够对公式和概念做到吃透,使待提升层的学生可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对思维进行针对性的拓展,更是给优秀层提供个性特点不断释放的机会。三是明晰学生的差距,巧设阶梯式的教学方案与作业,学生会在尝试中进行能力的提升,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带着热情参与后续的课堂活动,形成极强的数学素养。
(三)借助多元评价,形成良好习惯
为更好地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教师应对评价方法进行创新,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融入其中,使学生可以正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得到教师、同学与家长的肯定,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点进行有效弥补,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鼓励学生运用错题本进行自我总结,从而找到出错的原因,主动寻找解决对策,将知识快速内化,认识到能力的提升是成绩变化的影响因素,从而紧跟授课节奏来探究更多的内容。教师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平均分、优秀率等进行掌握,根据出错几率来调整解读的方案也巧用强化训练来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重视小学生的反馈,让其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而不再过度的依赖教师,使学习进度得到有效控制,也能带着极强的自律能力,免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习惯,将“两极分化”的问题逐步解决。
结束语:
教育在新时期下不断发展,“两极分化”虽然是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只要教师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与精准的把握,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授课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将该问题解决。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对教学方案做到创新,让数学课堂风生水起,给学生带来足够的思考空间,使之思维得到极大程度地发散,将教学的改革与思维的启发结合,从而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不断的实践中,教师意识到教学方案的改进是极为灵活的,将导致“两极分化”的具体原因进行不断探索,从而结合学生的能力范围来选用科学与可行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其潜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态度,将两极分化的情况逐渐减少,使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霞.探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215.
[2]豆银霞.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读写算,2020(21):120.
[3]彭春伟.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探究[J].读写算,2020(19):127.
[4]韦鑫.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