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所具备的通过分析问题的本质,对感性的表现进行加工、总结转化为理性的认知,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把知识的掌握分为六个层级,并把记忆、理解、应用界定为低层次思考,把分析、评价、创造理解为高层次思考。所谓低层次思考,亦即“低阶思维”;高层次思考,亦即“高阶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然而,在当下的语文课堂表达训练中,存在让学生机械地读读背背,脱离文本乱说一气等现象,将大量时间用在了低阶思维能力训练阶段。语文学习不能只是“匍匐于“低阶思维阶段,应引领学生登上高阶思维列车。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呢?结合自身课堂实践,我在优化言语表达策略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尝试。
一、设计有效问题,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问题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首先,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21课《青蛙卖泥塘》中,在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青蛙听了( )的建议,做了哪些事情?请学生通过观看课文动画进行思考。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将它与课文动画建构联系,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在边看边思考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其次,问题要有适中性、层次性。适中性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小学生的智力特点,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浅,要体现一定的难易层次,由易到难。这样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主动去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同样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21课《青蛙卖泥塘》为例,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去讲一讲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在突破这一重点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你们能根据板书提示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吗?你们可以把这个故事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吗?这两个问题循序渐进,第一个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抓手,请学生借助板书讲一讲这个故事,降低了复述的难度。第二个问题,在借助板书讲述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了难度,意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复述能力。两个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抓关键词语,开拓思维的多样性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支点,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工具,每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品味反刍中促进学生表达力的有效生长,开拓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思维,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中,文章的7-12自然段描写了其他小动物眼中的小路是怎样的?教学中,我在深度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绚丽多彩”,进行了有效的表达训练,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先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画面,请生说说感受)看了刚刚的图片,说来说一说你看见了怎样的小路?
生:自由表达想法。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7-12自然段,直线画出其他小动物眼中看到的小路是怎样的?
生:小动物眼中的小路是绚丽多彩的。
师: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在文中找到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生:五颜六色。
师:所以我们还可以说:小动物眼中的小路是—
生:小动物眼中的小路是五颜六色的。
师:现在你们知道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绚丽多彩的意思是颜色丰富。
师:是啊,如此颜色丰富的小路多美啊。谁能抓住关键词“绚丽多彩”读出小路的美。
生:指名生朗读。
在上述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停留表面的随意表达,而是在理解了词语“绚丽多彩”的意思后,学会了如何变换关键词语去进行多样化的表达,由此,在表达中,学生的多样化表达思维得到了开拓。
三、创设情境,提高思维的深度
表达训练中,在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感悟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度挖掘文本资源,创设合理有效的表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领略文本作者的真实用意,从而提高学生表达思维的深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9课《雾在哪里》,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淘气的语气。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出示了雾景画面,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用曲线划出雾说的话,在指导学生读出雾说话时淘气的语气时,我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师:瞧,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啊?
生: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蔚蓝......
师:雾孩子要把如此宽广无边的大海藏起来,想想这句话你该怎么读?
师引读:雾得意洋洋地说......雾骄傲地说......
师:我藏得还不过瘾,还能加上动作,谁来试一试
生:雾双手叉腰/伸出手向前一指/拍拍胸脯......
(请生起立,做做动作读一读)雾双手叉腰,拍拍胸脯,得意洋洋地说......
师:如果你是雾,你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呢?
生:我要把学校藏起来。
生:我要把操场藏起来。
生:我要把公园藏起来......
在上述的教学环节中,我依托文本,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给学生创设了合理有效的语言表达情境,通过加动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淘气”一词的意思,从而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的语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达训练:你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呢?学生开始畅所欲言。这样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从文本出发,创设合理的情境,提高学生表达思维的深度性。
四、学以致用,拓展思维的广度
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对于文本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实现“言语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本,将学生脑中躺着的语言文字化为生动的画面,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典范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提升语言表达的效度,拓展语言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24课《风娃娃》中,在学习2、3自然段后,了解风娃娃做的两件好事后,我将2、3自然段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这两个自然段的共同点: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是一样的,都是先写风娃娃来到了哪里?再看见了什么?最后写风娃娃是怎样做的。在对比朗读后,我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仿照2、3自然段说一说:风娃娃还会来到哪里?看见什么?怎样做呢?(图片如下)
学生结合图片提示,仿照2、3自然段进行表达。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我立足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后,引导他们探索文本语言文字与运用的过程和规律。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表达需求出发,让学生运用文本的言语范式进行表达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语言表达思维的广度。
五、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提升思维的完整性
关于思维工具,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和分类。 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对思维工具的阐释, 是 “所谓思维工具, 是指那些便于学习者呈现他们的学习内容而采用或开发的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和学习环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表达时不够完整,总是顾此失彼。为了解决这一表达难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转隐形的认知思维过程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把以往单一、乏味的文字思维,变为直观思维,从而提升学生表达思维的完整性,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如:沪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母鸡》,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想象说话,指导母鸡叫声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借助鱼骨图,迁移课文知识,引导学生用母鸡的口吻说上几句话。鱼骨图如下:
请学生整合全文内容,借助鱼骨图,以母鸡的口吻说几句话:
我是一只母鸡,虽然我( ),( )又( ),但我也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会( ),会( ),也会( ),所以请不要对我有偏见。
在上述的教学环节中,我借助鱼骨图,帮助学生回忆整合全文内容,实现叙述表达的完整性。这样的表达训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表达思维的完整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言语表达训练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直面语言内核,从而提升高阶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