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质量作用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质量作用的探讨

兰云霞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急诊科 湖北 武汉 430300

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方式,旨在提升门急诊护理质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管理模式的作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98.25±10.36a)、(95.38±10.23a)、(95.56±10.24a);观察组护理前和干预后HAMA评分,分别为(16.26±2.15)、(8.15±3.38),护理前和干预后HAMD评分,分别为(18.36±3.47)、(12.39±3.13)。与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门急诊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层级护理管理;门急诊;护理质量;护理作用


引言:医院门急诊工作量较大,接收的患者病情具有不确定性,增加了护理工作风险,加大了门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相关研究表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明确划分各个层次的职责,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分工,提高了门急诊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到本院门急诊工作中,呈现了显著的作用优势。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09月接收的门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124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62),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0.6±2.7)岁;对照组(n=62),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5±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遵医嘱开展护理工作,减少患者的护理风险,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旨在提升门急诊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体的模式构建路径如下:(1)成立层级护理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划分组内人员的工作职责,实施层级管理方式,将具体的责任意识落实到部门、到个人。(2)按照实习护士、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等类别进行层级划分,针对护理知识欠缺,护理专业技能匮乏的人员,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加大护理专业知识的渗透,对其护理技能进行考核,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确保护理人员具备胜任门急诊护理工作的能力。(3)针对已经从事医院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以及护理工作>6年以上的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4)针对从事护理工作>6年,且工作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重点提升其对住院患者的护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护理重症患者的能力,并赋予其参与意愿护理研究等工作中[1]。(5)做好护理交接班工作,相关护理人员切实履职尽责,加强对风险的预见和识别,不断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门急诊患者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以及护理管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98.25±10.36a)、(95.38±10.23a)、(95.56±10.24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609cc1b9adb84_html_8f78f48807188b79.gif±s,分)

组别

n

沟通评分

正性心理疏导评分

护理服务态度评分

观察组

62

98.25±10.36a

95.38±10.23a

195.56±10.24a

对照组

62

83.46±9.04

85.59±9.16

80.42±9.14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后HAMA评分,分别为(16.26±2.15)、(8.15±3.38),护理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18.36±3.47)、(12.39±3.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对比(609cc1b9adb84_html_8f78f48807188b79.gif±s,分)

组别

n

时间

HAMA

HAMD

观察组

62

护理前

干预后

16.26±2.15

8.15±3.38

18.36±3.47

12.39±3.13

对照组

62

护理前

干预后

15.89±2.36

5.23±1.56

18.28±1.25

8.24±1.26

P


<0.05

<0.05

<0.05

3 讨论

我国医疗技术快速进步发展背景下,医院门急诊患者对院方护理管理工作模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院方需要基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建立护理管理制度,强化对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约束,严格控制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通过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提升患者护理质量,进而减少不良医疗事件发生几率,缓和护患之间的关系,就医院门急诊护理工作现状看,存在护患关系紧张的现象,内部组织架构的搭建存在不合理之处,护士、护士长、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较弱,进一步加剧了门急诊护理工作难度[2]。本文本院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常规护理措施,发现对照组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83.46±9.04)、(85.59±9.16)、(80.42±9.14);上述数据提升,门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评分不高,且评分与观察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对照组护理前和干预后HAMA评分,分别为(15.89±2.36)、(5.23±1.56),护理前和干预后HAMD评分,分别为(18.28±1.25)、(8.24±1.26),数据提示结果显示,HAMA、HAMD两项评分不高,表明护理管理工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为提高门急诊患者护理管理水平,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文本院采取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院内现有的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年限、护理技能、护理工作水平等指标进行分层管理,并针对护理业务水平不高的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实施专项培训教育,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患者临川护理效果。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98.25±10.36a)、(95.38±10.23a)、(95.56±10.24a);观察组护理前和干预后HAMA评分,分别为(16.26±2.15)、(8.15±3.38),护理前和干预后HAMD评分,分别为(18.36±3.47)、(12.39±3.13);数据提示结果显示,层级护理管理方式,明确护理人员分工,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门急诊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钟开浓,李秀杏,张英梅.分层级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评价[J].智慧健康,2020,6(26):145-147.

[2]林俐,毛红玲.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名医,2020(0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