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中心小学校 646404
摘要:五年级的孩子正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步。五年级的孩子正在准备收起幼年的稚气,也正准备迎接中学生的责任。因此培养一个优秀的习惯在这个时间段是最合适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发展独立性格,大胆思想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迸发出与成人不一样的灵感,妙语连珠。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直言“优秀是一种习惯”,又言“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少年强则国家强。周恩来先生曾明确指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键词:语文阅读;朗读;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
引言:少年是人的个性,性格,行为举止等包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促进社会文明化,重要成长期。因此,教师成为这一阶段少年的人生导师。在这段时期,教师在小学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习惯为主,比如在语文阅读课程上,可以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所谓朗读,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高声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在大脑里形成记忆点。持续性朗读能够使人的大脑皮层激起尘封的知识层面,形成对语言的敏感度。
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权威言轻,学校和家长置若罔闻
在新社会发展时期,新现代化教育也在逐渐成型。但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种仍然深深寄生在教育体系中,比如学校与家长。在学校与家长的世界观里,朗读这种学习方式只是一种浪费口舌,徒劳无益的学习负担。教师与家长非但不会重视朗读技巧,还会劝说孩子以快速浏览或者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技巧去分析文章重点或者揣摩作者思维。
普及度低,耽误教学进程
朗读作为当代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却没有完全正确的被教师宣传或教授恰当的技巧。对学生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朗读内容是需要慢速,高声诵读,以方便体会文章的意境,作者笔下的深处。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足量的时间。并且如若在朗读过程中,出现读音错误等问题。教师需要打断学生,进行一番讲解。这些操作都不如直接让学生进行默读并自行分析更有效率。
形成习惯,影响行为
教师在普及朗读的重要性并且坚持让学生朗读时,一般会给学生潜移默化一种心理负担。在考场上或者在公众场所,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些考生会大声朗读自己的题目。此行为难免不是因为长期朗读所造成的后果。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结果,学校并没有坚持让学生培养朗读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入渗透朗读的有效方法
利用名人名事来树立学生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作用
五年级的学生正是树立和培养自己的价值观的好时机。这个时段的少年通常会被那些书里的大英雄所吸引。因此,与其教师谆谆教导朗读的技巧和方法,都不如让孩子自己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诵读书里的文章。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会加固孩子的思维。
比如学习《山居秋暝》《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结合《古人谈读书》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及曾国藩先生的古言“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等古诗古文来帮助学生体会到古人读书的刻苦,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像这样的利于宣传国家形象,教育少年美德,树立社会文明的经典国学更能让学生从朗读中深切体会到作者对国家之发展,社会之进步,人民之安康,学子之孜孜的深切展望。孩子会通过朗读这样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对书里的细节有自己深切的体会。而这些都能从孩子的声音,语气,语调中表达出来。
利用传统故事或西方童话来吸引学生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意义
五年级的学生虽处在中学与小学的过渡成长期,但是家长与教师不得不承认的是,五年级的少年仍然会被童话故事所吸引,比如我们国家传承的成语故事,西方国家的童话故事,里面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勾着学生的心理,以致于很多学生会模仿故事里的人物行为。
比如学生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结合《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文章中“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名言让学生朗读这句话。并能从中体会出其中的处世之道。刘大魁老先生作为清代著名的教育家曾言明“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的领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逐字逐句的诵读,去体会“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过程。朗读这一学习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笔者文章的用心,使学生隔空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斟酌笔者的妙笔生花,更能让学生深悟到社会国家所之期盼。
结束语:
朗读是什么?这一切只有让学生经历朗读之后,才能体会到朗读带来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正字归音。朗读这一学习技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让学生在诵读时感受到笔者的格局与章法,理解到教育的传承与形成,醒悟到社会的发展与理念,更能让学生重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掌握主动学习的过程,框架学习的力量。古有刘向“书犹药也”,今有陈独秀“不学则殆”。亘古亘今,唯有读与诵才是学习阅读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欣欣.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名师在线,2021(04):76-77.
[2]王雪芳.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考试周刊,2018(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