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自信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自信的提升

张斌

阳光学院 350015

摘要: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城乡间的贫富差距与文化教育差距也在被逐渐拉大,乡村振兴战略是均衡国家发展形式的重要发展方针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涉及到民族文化、社会政治、市场经济、人民生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复杂的综合建设体系。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不可缺失的基础与前提,为其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缺乏文化自信的乡村是难以振兴的,但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等众多因素影响,文化自信缺失一直是我国乡村发展的重大阻力,因此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对乡村振兴建设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本文将系统地研究文化自信的理念和意义,分析乡村文化自信的现状,最后提出通过传统文化建设、文明精神传承、艺术活动举办、思想文化教育以及特色经济开拓发展等策略提升乡村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民族文化、提升

引言:在2018年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根据新时期的国情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方针,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下乡考察时强调了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只有提升文化自信,才能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建立特色乡镇,缩短城乡间的文化和经济差距,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其他西方国家也极其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从19世纪中旬开始,众多工业化国家都相继出现了乡村发展落后等问题,进入到现代化信息时代后,城乡间的差距变得日益明显,国家文化和经济发展越发失衡。

一、文化自信的理念与意义

我国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了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前三个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随着文化自信理念的不断弘扬与强调,人民群众对文化自信的认知也潜移默化的加深。文化自信的根本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风情民俗、自然景观、文化遗产、自然环境、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和高度肯定,并一直保持这种民族自豪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不断的维护并建设家乡文化。文化自信是科学理性的,对待不同文化体系有着包容开放的态度,遇到优秀的文化勇于学习,抵制并剔除消极、暴力文化。

乡村文化自信是在乡村地域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带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色。乡村文化主要是由村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乡村文化遗产以及公共文化交流场所四部分组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独特性和时代性。乡村文化自信是指村民对自身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本土文化的肯定与赞赏。乡村文化自信的形成来源于村民内心深处的情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更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并非是通过外部灌输而形成。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明确乡村未来发展道路方针的基础,一旦形成文化丧失现象,就会产生自卑心理,面对丰富多彩的外来文化时迷失方向、盲目跟从,最后丢失了本身具有的文化精神与民族特色。只有提高人民群众的乡村文化自信,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人们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为心中的国家自豪感和荣誉感而奋斗,不断增强国家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话语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

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是很多人不认同乡村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随着现代化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追求利益的风气正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一味地追寻经济市场中的投机取巧,导致很多人抛弃了传统乡村的淳朴品质。同时也认为乡村生活没有发展前途,应该去往城市打拼发展,逐渐地否定了乡村中一切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使得乡村传统技艺和文化变得没落,无法进行商业化的传统文化被人认为是无价值的,否定了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城乡经济发展脱节导致文化建设也存在巨大差距,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不受重视,公共设施普遍存在落后、陈旧以及老化等现象,使得人们对农村的印象变得更差,更加不认同乡村文化,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导致乡村文化自信缺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城市发展就明显优先于乡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城市概念的雏形,城市的主要意义也从防御转变为了经济发展。在秦汉时代城市概念正式发展成熟,城内道路宽敞、四通八达,经济繁荣昌盛、人们生活富饶。由此可见,从城市概念诞生之初,城乡间的经济和文化差距就存在,经过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城乡间的差距日益增大,乡村贫困落后的理念也变得根深蒂固,最终导致乡村文化丧失。

现实原因: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的发展制度出现偏差,通过限制农村发展来达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强行割裂城市与乡村,形成对立发展的局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过于落后,城乡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局面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专业人才与青壮年流向城市,农村呈现出空巢现象,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现象变得尤为明显。网络媒体对城市丰富生活与农村落后生活的对比宣传报道也是导致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现代化社会网络媒体、影视综艺都对城市进行了过度美化,只展现出城市中成功人士灯红酒绿的多彩生活,面对农村的报道过度、片面地强调于落后、贫穷与愚昧,这种有失偏颇的解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念,使乡村文化自信缺失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小农思想也在影响农民的意识,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等小农思想严重拖后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行。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的策略

提升文化自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国家和当地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加强对乡村居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清晰的认识人生的价值与生活的根本,探寻到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有效地减少盲目从众现象的产生。对乡村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地理特色、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深入挖掘,编写成方志,向农民展现出地域文化的伟大光辉,使其感受到独属于自己的特殊文化底蕴,继承祖辈不畏艰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美德,培养浓厚的爱国情怀。弘扬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精神。在乡村中蕴含了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舞蹈、民间艺术、传统戏曲和文化传说等)以及物质文化遗产(如:文人故居、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等),这些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浓重的特色化地域气质。保护并继承文化遗产对振兴乡村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还可以集资建立小型乡村博物馆,把乡村发展历程、精神文化、风土民俗、历史典故以及地方特产等文化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和物件等形式记入到博物馆当中,向农民免费开放,鼓励大家积极参观,感受并继承优秀的文化精神,从根本上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当地政府应该时常举办群众性质的文化艺术活动,例如:戏剧表演、音乐舞蹈以及书法绘画等。举办艺术活动可以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为有才艺的村民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参与积极性,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公共设施建设是体现乡村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之一,建立公共广场、服务中心、图书馆、阅览室、文化墙和广播站都可有效提高乡村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文化气氛,夯实乡村文化阵地。建立乡村特色品牌文化,通过媒体途径宣传乡村文化的特色价值,吸引各大企业前来合作开发,开发出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旅游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具有历史人文气息、地域文化和民族特点的经济小镇,尽力缩短城乡差距。建立美丽乡村、开发旅游产业的前提是保障乡村环境优美清新,没有工业污染,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化也是需要不断的前进与改变,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是取长补短、优化乡村文化精神的最佳途径,从内部打破传统乡村文化的故步自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到其他文化体系,不断的学习进步,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最终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

总结:总而言之,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国家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了解自己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乡村文化中蕴含了这些答案与道路,所以提升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佳琳,粟启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地区扶贫政策分析及路径创新[J]. 社会科学前沿,2019,8(10):1783-1787.

[2] 白杰峰,魏久朋. 十九大以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 新疆农垦经济,2018,(3).

[3] 周锦,赵正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2018,(9).

[4] 韩大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信阳乡村文化发展路径选择[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5] 孙闪闪.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8,(4).

[6] 马骁. 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双向互动[J]. 人民论坛,2019,(5).

[7] 李明林,刘敏岚.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7).

[8] 于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及提升路径[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3):80-84.

[9] 刘源源,周琳,杨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文化振兴乡村的路径[J]. 乡村科技,2019,(30):53-54.

[10] 梁洋生,吴磊.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自信培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4):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