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 江西上饶 334100
【摘要】目的:对中风后偏瘫病人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分析其对肢体功能恢复、生存质量提升所发挥的积极改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护理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比指标:护理后第1个月、第3个月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SIS(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FMA评分高,SIS评分高,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形成差异,P<0.05。结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护理;肢体功能;生存质量;改善作用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非常高,且患者的预后较差,会遗漏较多的并发症。偏瘫是中风后的一种常见后遗症,因患者交感神经受损,微循环受阻,从而导致肢体局部温度降低,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临床护理发现,中风后偏瘫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存在非常严重的负性情绪,影响病情恢复,因此要加强康复护理[1]。本文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分析其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先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是2019年6月-2020年4月,研究对象是5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首次发病;完成院内治疗且病情稳定;存在偏瘫症状;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次护理研究。排除对象:严重性脏器功能异常;认知功能异常;生命体征不稳定。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例数是26例。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范围是44~71岁,平均是(57.13±1.0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范围是42~72岁,平均年龄是(58.42±1.21)岁。患者的年龄、性别数据在比较后,P>0.05。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医嘱对患者进行服药护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主要有上下肢伸展拉伸、被动肢体运动、坐站训练、步态训练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具体的内容如下:①情志干预。患者多存在抑郁、绝望情绪,对自身疾病康复信心显著不足,或是紧张、焦虑。耐心与患者沟通,介绍康复现状,传授恢复期病人康复自护技巧,强调康复护理重要性。增强其康复自信心[2]。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在病房播放,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平卧闭目,跟随音乐冥想,使身心放松。轻柔的按摩太阳穴和头面部,按摩四肢,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②穴位按摩压豆。选择太冲穴、曲池穴、足三里进行按摩,按揉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佳。耳穴压豆:选取医用胶布粘绿豆后贴于神门穴、皮质下穴、内分泌穴、垂前穴及交感穴,产生酸麻胀感为宜[3]。③热敷熏洗。使用无纺布包裹中药热奄包,贴合于患肢,药物主要有艾叶、海桐皮、红花、白芷、徐长卿等。④梅花针叩刺。选患侧手阳明经、足阳明经,采用平补平泄法实施叩刺,以促进肌力恢复。
1.3评价指标
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4],分值越高表明恢复效果越好,对比护理后1、3个月的评分。采用SIS(脑卒中影响量表)评价病人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好。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组间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指标数据的表示方法为( ±s),t是检验工具,只有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FMA评分
在比较后1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FMA评分对比(分,±s)
组别 | 例数 | 第1个月 | 第3个月 |
观察组 | 26 | 70.24±0.25 | 84.31±0.58 |
对照组 | 26 | 65.15±1.69 | 75.48±1.91 |
t值 | - | 14.28 | 15.44 |
P值 | - | P<0.05 | P<0.05 |
2.2SIS量表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IS量表数据评分(分,±s)
组别 | 例数 | 肌力状况 | 手功能状况 | 记忆沟通能力 | 行动状况 |
观察组 | 26 | 78.35±0.25 | 79.65±0.44 | 84.26±0.52 | 79.62±0.47 |
对照组 | 26 | 68.11±1.46 | 67.20±1.57 | 70.42±1.49 | 69.23±1.56 |
t | - | 15.62 | 16.05 | 15.09 | 15.28 |
P |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3 讨论
中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致残率非常高。大部分患者带有偏瘫后遗症,降低生存质量。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病情改善,提升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中医康复护理包含情志干预、按摩压豆、热敷熏洗、取穴叩刺和膳食管理等。情志干预可效缓解负性情绪,穴位按摩压豆、中药热敷熏洗、梅花针叩刺等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肢相应功能区产生刺激,疏通经络,补气活血,改善患肢肌力和功能[5]。
结合本次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FMA评分高,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数据与对照组形成比较,证实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中所发挥积极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能够帮助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提升其生存质量,取得积极的护理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文芳.中医护理措施对恢复期脑中风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56-57.
[2]陈国梁,刘结梅,梁伟财.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6):114-116.
[3]刘柠.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0):132-133.
[4]左杏梅,区洁崧,冯婉芬,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海南医学,017,28(3):510-512.
[5]万晓平.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3):361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