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面瘫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面瘫的效果观察

李长学

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1342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神经科面瘫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科就诊的面瘫患者94例,随机分为单纯针灸诊疗的对照组(n=47)和进行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组(n=47),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72%(37/47),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B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面肌功能恢复效果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相较于单纯针灸治疗,诊疗效果更好,诊疗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治疗干预后,H-N评分显著升高,面肌功能恢复良好,所以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面瘫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面瘫;护理效果

面瘫系因面神经受损,多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从而导致面肌功能障碍,不能蹙额、皱眉、鼓颊,甚至味觉减退消失,多起病急。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治疗已经成为面瘫的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改善面瘫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推出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疗法[1]。本文通过对比单纯针灸治疗和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于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神经科就诊的面瘫患者94例,随机分为仅进行穴位针灸治疗的对照组(n=47)和进行针灸联合中药穴位治疗的研究组(n=47)。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4±5.7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4例,年龄29 ~69岁,平均年龄43±6.3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面瘫的诊断标准,排除因外伤、神经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面瘫,排除伴有其他危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对相关中药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进行针灸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针灸治疗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取穴按照中医理论,面瘫系因风邪侵袭经络,治疗重点在于驱除经络中的“风”,取穴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在病变部位针灸取穴多达10个以上的穴位,手法多为浅刺、斜刺、透刺,此外,配合耳后、手等部位的穴位;若为风寒型,加风池穴,若为风热型,加曲池穴;每天针刺一次,持针20-30分钟;

中药贴敷治疗:风热型,取马钱子1g、冰片2g、麝香0.2g、薄荷6g、黄连6g、连翘10g,研磨成粉末,加入清水调和,制成直径2cm的药饼敷于翳风穴、下关、完骨等穴位,并给予固定;风寒型,防风10g、白附子10g、肉桂10g、全蝎6g、制川乌10g,研磨成粉末,加入清水调和,制成直径2cm的药饼敷于太阳、下关、颊车等穴位,并给予固定;血瘀型,泡山甲10g、没药10g、乳香10g、红花6g、三棱10g,研磨成粉末,加入清水调和,制成直径2cm的药饼敷于太阳、阿是、牵正等穴位,并给予固定。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计算有效率并进行比较;

1.32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面肌功能H-B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设定P<0.05为检验标准。

  1. 结果

2.1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62%(44/47),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72%(37/47),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对照组

X2

P值

47

47

29(61.70%)

15(31.91%)

3(6.38%)

44(93.62%)

13(27.66%)

24(51.06%)

10(21.28%)

37(78.72%)




4.374




<0.05

2.2结果显示,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H-B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面肌功能恢复效果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评分情况对比 (x±s)

组别

治疗前H-B评分

治疗后H-B评分

研究组

对照组

t

P值

74.3±11.6

91.4±3.5

73.9±12.9

85.6±7.4

0.158

4.857

>0.05

<0.05

3讨论

面瘫系因面神经受损致使面肌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口角歪斜、流涎等临床症状,可发生任何年龄、性别的人群。面瘫患者中大多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所致,其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卒中、炎症、肿瘤等,寒冷是其重要的诱发因素。中医药治疗面瘫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主要以祛风、疏经通络为主要目标,其疗效也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肯定。中药穴位贴敷是指将行气活血的中药制成药饼,敷于相关穴位,起到疏通经脉、趋散风寒、调气血等功效[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72%(37/47),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B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面肌功能恢复效果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的来说,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相较于单纯针灸治疗,诊疗效果更好,诊疗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治疗干预后,H-N评分显著升高,面肌功能恢复良好,所以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面瘫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桂胜.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对促进患者面部神经恢复的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9):149-150.

[2]王金荣,王利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要[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0):156-158.

[3]孙炳义,刘超,安跃华.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对风寒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09):172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