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颈性眩晕行风池穴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治未病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中抽取60例 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施行常规针刺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使用风池穴温针灸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了风池穴温针灸治疗后,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性眩晕患者积极开展推拿结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关键词】风池穴;温针灸;颈性眩晕;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xingfengchi point for cervical vertigo.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for rout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0 patient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with fengchi point temperature. Result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fengchi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ssage combined with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is outstanding and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 Key words 】 Wind pond cave; Wen acupuncture; Cervical vertigo; The curative effect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尚无确切定论,但西医临床认为该病发病与颈椎动脉受到炎症的影响,加上周围组织的压迫刺激,椎动脉神经反射出现异常痉挛,从而使得颈椎基地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导致前厅中枢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中医则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主要由经气不足、脑失所养[1]、经脉空虚导致,气血不能上荣清窍所致,临床治疗重点在于舒经活络、解除痉挛。本次研究分析了颈性眩晕行风池穴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先将研究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治未病科接诊的共计60例颈性眩晕患者纳入观察对象,通过入院日期的奇偶数将所有患者对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3±1.2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12年,平均病程为(3.42±0.12)年;实验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2±1.24)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11年,平均病程为(3.41±0.14)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眩晕治疗专家共识》[2]中对于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眩晕或者头晕大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影像学检验结果显示异常;伴随颈椎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对研究知晓。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凝血功能障碍;视听障碍;临床资料不全。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颈性眩晕患者的基础性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颈性眩晕患者施行常规针刺治疗,患者需要平躺采取仰卧位,放松患者的颈部肌肉,常规消毒以后,采用一次性无菌毫针,规格0.25×40mm,选取百会穴,针尖要与头皮有30度夹角持针顺着督脉循行方向,快速针刺至皮下,之后针要与头皮平行刺入约35mm,留着时间约30-60分钟,起针后叮嘱患者“米”字缓慢活动颈部,每日一次,连续针刺一个月。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风池穴温针灸治疗,患者低头伏案接受针灸,选穴为风池穴,利用3.5寸的28号毫针进行穿刺,提插捻转得气之后于针柄位置点燃一寸艾草,燃尽为止,每次针灸燃烧三次艾草,留针时间为半小时,每日一次,连续温针灸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相关临床指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和半年内眩晕发生情况(%)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来计算,采用卡方检验或者t检验计算。P<0.05表示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接受了风池穴温针灸后,恢复情况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对比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对照组 | 30 | 15 | 9 | 6 | 80% |
实验组 | 30 | 18 | 11 | 1 | 96.7% |
X2 | - | - | - | - | 4.335 |
p | - | - | - | - | 0.031 |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眩晕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颈性眩晕患者接受推拿治疗后,ESCV评分从(20.32±1.32)下降为(15.87±1.09)分,半年内的眩晕发生率为30%(12/40),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接受推拿联合风池穴温针灸治疗后,ESCV评分从(20.42±1.29)下降为(13.16±1.10)分,半年内的眩晕发生率为7.5%(3/40),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显著降低,半年内患者的眩晕发生率更低,和对照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风池穴属于颈部的重要穴位,属于足少阳胆经的范畴,也是手足少阳和阳维脉的交会关键穴位,风池穴联通了多个经脉,发挥着通脉络顺气血的作用,通过对风池穴进行温针灸能够激发穴位的阳经之气,进而疏通经脉、顺畅气血、消除眩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接受了风池穴温针灸治疗后,整体治疗与针刺治疗相比有效率更高,且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显著降低,半年内患者的眩晕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针对颈性眩晕患者积极开展推拿结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突出,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预防眩晕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凯,王春丽.“调理脾胃”针法联合风池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6):15-18.
[2]李标,蒋花,周伟松, 等.风池穴傍针刺联合阿是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CASCS评分、NDI评分及眩晕程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7):84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