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凤中学,广东 中山 528425
摘要:随着新课标与新课改在国内的不断深化,目前国内的教育体系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同时在新课标与新课改的助力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了目前所有教师应当首要完成的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在中学内的有效落实,除了让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贴近素质教育的要求外,在做好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寻找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平衡点更为重要。而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内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中学内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亦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而小组作为班级学生群体的最小单位,若引导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那么将能够在班级内构建起一种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管理网,这为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于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而言也有着极大的益处,本文也将围绕于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
基于近年来国内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社会大众所面对的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较曾经而言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也帮助社会大众开始脱离追求“温饱”的阶段。而针对于现阶段社会大众注重发展的核心进行分析,目前社会大众因意识到有效开展国内教育且做到促进国内教育事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使得社会大众开始注重于推动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在当前阶段对国内教育事业所提出的发展要求,国内教育部门不断推陈出新,新课标与新课改由此应运而生。面对于新课标与新课改的到来,开展中等阶段教育工作的相关教师开始进行个人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革新已势在必行。而接受中等阶段教育的学生,因个人心理与生理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师针对于此在班级内应用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将因推动学生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的实现,做到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目的
1.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为在当前社会中确保中学学生能够在发展过程当中拥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因此针对于学生的竞争能力展开相关激发、培养工作是较为重要的。反观现阶段的中学学生来看,目前绝大多数中学学生存在有缺乏竞争能力的问题,竞争能力的缺乏将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而为了让学生在接受中等阶段教育的过程中被激发、培养起竞争能力,结合于班级管理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竞争、参与竞争十分关键,因此中学教师定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
围绕于现阶段仍被广泛应用在中学的班级管理模式来看,不少中学内的教师仍未脱离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使得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对于班级管理模式的选择仍旧十分落后,且开展管理的主体为教师。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有机制僵化、并未重视起学生在班级内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在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班级管理下,教师常为了强化班级管理质量,同时为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便会在班级内挑选较为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但因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学生数量较少,同时又因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面向整个班级,使得基于少量班内学生而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有明显的质量问题。考虑到中学学生正处在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以教师为中心而开展的班级管理无法有效做到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激发,因此进行班级管理模式的调整已势在必行。针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激发,让班级内所有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将能够基于此实现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激发,而若要让学生均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将能够提供出良好的环境。
2.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因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在中学班级内的应用,使得班级内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当中,这在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因参与其中而对自身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令学生的自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又因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开展需要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学生需要了解并学习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与流程,这在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基于此实现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3.增强合作意识及学生的自信心,有效转化后进生
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开展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而为了强化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开展质量,教师有必要构建起一套科学的奖惩制度,进而基于此在班里内各小组间创造出恰当的竞争氛围。面对于小组竞争的出现,组内成员需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而在此过程中因组内成员均基于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小组竞争力的提高,使得组内成员的自信心得到了有效的增强,部分组内的后进生也将因此被激发出学习积极性来。
二、实践策略研究
1.小组划分的均衡性
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旨在针对于将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补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而引导小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实现对于组内成员多方面能力的强化。而为了实现组内成员个体优点的相互影响,科学地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将是关键。为了做好小组划分的均衡性,中学教师可以在接管班级的第一时间结合于学生的入学登记表对学生进行了解,同时结合于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来确定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优点,从而做到小组成员的合理安排,让小组合作能够在互补的基础之上得以开展。
2.小组内部合作与竞争
不可否认,让学生基于小组开展学习将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面对于此,中学教师定要积极地开展相关引导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基于小组进行学习时感知到小组学习能够助力于自身的学习。而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基于学生对于小组的认同,进而才能够做到学生个体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面对于班级内的多个小组,教师定要为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而注重将学生的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最终在确保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的基础上,协调好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共同发展。
3.小组化日常行为习惯督导及评价。
将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应用于班级内,是希望能够通过引导班内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并基于此被激发起主人公意识,进而强化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管理,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但不可否认在一定情况下,小组内的学生仍存在行为不良或对于小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约束小组化日常行为习惯,适当提出相关要求来对班内所有小组进行督导是较为必要的。另,为了激发起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为了要求学生能够从约束个人行为出发更好地履行小组化任务,同步制定出科学的衡量标准来对学生及小组进行评价亦是不可或缺的。
三、案例分析
小组的划分在部分情况下会出现组内成员关系不和谐、对于小组没有认同感等情况,面对于此,中学教师可以结合于相关小组趣味活动的开展做到拉近组内成员的关系,进而强化组内成员对于小组的认同感与集体感。而为了激发起组内成员的集体感,教师可以引导小组进行小组名字、小组口号的构思,最终基于此让组内成员的集体感、团队意识均得到激发与培养。
四、结语
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进而推动班级建设将让学生在过程中因实践而被培养起良好的道德行为,这在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外,也为学生后续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于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在应用时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中学教师定要积极将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引入所在班级。
参考文献
[1]陈琴.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N].中国教师报,2020-04-01(010).
[2]杨晓革.小组化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8(24):29-30+42.
[3]刘涛.探析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新路径[J].新课程(下),2018(0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