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3

全科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洪小菊 陈毅锦

福建省南安市康复院 福建南安 362300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来分析我国全科医疗护理模型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研究分析全科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纳入去年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间累计收治的2型急性糖尿病临床患者68例,随机数据采用各种数字化临床医疗护理表现方法进行划分后作为两个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均分别接受了二型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治疗与长期护理,研究组同时组织开展了糖尿全科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管理,干预6个月后再次随机进行两组针对病人的实际血糖正常水平、生活量及饮食活动质量等的临床综合功能评估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护理后检查研究组两名患者的每日空腹与餐后2h监测血糖均明显显著低于其他对照组,生理及精神心理等多种健康方面的日常生活用品质量指标差异评分均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病全科血糖监督健康护理服务模式在乙型糖尿病的晚期患者健康早期管理中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尿病患者的早期血糖控制监督护理效果,改善许多糖尿病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质量。

【关键词】全科护理模式;糖尿病;管理;血糖;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多种影响因素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伴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会逐渐下降甚至完全失去。[1],伴随病情的发展,患者胰岛功能会逐渐降低甚至完全丧失。预后相对患者差异较大是目前二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判断诊疗防治过程当当中的棘手重大问题之一,2型早期糖尿病的早发患者早期继发其他心脑血管系统病变病的风险明显有所增加,同时二型糖尿病的早期患者如果出现在高血糖不良反应严重控制不好时期还可能会直接发生二型糖尿病急性肾病、酮症性乳酸中毒、周围网膜神经血管病变、视网膜神经病变等严重疾病并发症使其风险相对更高,均时还有患者可能甚至会直接严重影响危及到本病高发人群的治疗预后和临床治疗上的效果,甚至可能会直接威胁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2-3]。均会影响本病患者的预后效果,甚至威胁生命安全[2-3]。全科医疗护理系统是一种基于传统全科医学模式进步而来的全科医疗护理服务,强调了以病人和患者群体为治疗中心的全科医疗服务理念,通过对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来促进健康。本文主要就全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多方面护理干预促进康复。本文主要就全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统计数据资料:统计纳入2016年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所门诊收治的2型妊娠糖尿病病例临床验证患者68例,男女各35例、33例,年龄49~76(57.83±3.47)岁,随机统计数值数据表示方法式可分为临床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组间统计数据资料比较均匀且无任何客观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或降糖药干预,护理人员结合医嘱做好用药指导,同时提醒患者日常饮食要点,嘱患者定期复诊。研究组患者同时开展全科护理模式管理,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通过合理语言进行本病特点、治疗要点等的健康教育,接受胰岛素治疗者须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胰岛素注射指导,确保其有效掌握注射方式。药源性不良反应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护理人员需要结合具体药物种类与特点,进行常见不良反应与针对性处理方式的介绍。②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会因自身病情无法治愈,并发症导致的不良预后等,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故而需要开展持续性的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负面情绪,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言语鼓励。将本组病友进行相互介绍,鼓励相互交流沟通,分享自身经验。③进行膳食干预:对于糖尿病病人进行膳食基础性的干预按照规律、低脂、高糖、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与维生素,护理师要做好对患者的病情及其营养需要的评估,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依据相关的膳食指导[4]对每位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膳食指导进行拟定,提升了患者膳食合理性。④家庭干预:定期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掌握患者居家治疗与生活情况,统计用药、饮食及日常活动情况,存在问题之处及时提出并纠正,用药依从性不佳、饮食不合理、日常活动不足者需要发挥家属的督促作用,提升患者生活的合理性,协同提升糖尿病控制效果。高蛋白与维生素,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病情及营养需求的评估,在营养师指导下,依据相关饮食指南[4]进行每位患者营养食谱的拟定,提升患者饮食合理性。

1.3、观察指标

于每次护理前、护理6个或半月后分别采集每位护理病人的每日空腹及饭后2h外周性活动静脉血,进行最低体重及最高血糖两个等级的初步测定。同时于这两个研究阶段,我们分别采用了一份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关于生存质量的简表》对人体生活心理质量水平进行了一个定量化的科学评估,主要从每个人体的日常生理、心智两个主要方面分别开展了质量评定分析工作,各个领域的人均生活得分100分,评分与其日常生活的心理质量之间基本呈现出正常的相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sspss23.0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6095e1704061e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6095e1704061e_html_fc8474afdbc176.png ,mmHg)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34

8.32±1.18

6.12±0.95

11.17±1.63

9.23±0.96

对照组/34

8.27±1.24

7.33±1.04

11.25±1.59

10.42±1.15

t

0.170

5.009

0.205

4.632

P

>0.05

<0.05

>0.05

<0.05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6095e1704061e_html_fc8474afdbc176.png ,分)

组别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34

69.73±4.46

84.39±3.10

67.46±6.41

85.47±5.38

对照组/34

70.55±5.10

78.65±3.56

68.19±6.27

80.16±5.71

t

0.706

7.090

0.475

3.947

P

>0.05

<0.05

>0.05

<0.05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合并各类心血管病变是健康人群的2~3倍,同时继发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伴随糖尿病的高发呈现一定上升趋势,因而本病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病变之一。糖尿病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受到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发展至今已三十多年,最初的治疗主要侧重于纠正机体糖代谢异常和调节胰岛功能这两个方面,逐步地过渡到对于机体糖代谢紊乱的有效控制[5],而糖尿病早期患者的预后疗效则受到了用药疗法的效果、行为模式、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连续性、规范性欠佳是目前糖尿病诊疗较为棘手的问题。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连续性、规范性欠佳是目前糖尿病诊疗较为棘手的问题。在全科医疗护理管理中,重视每位患者进行各种个体化、多渠道的护理与干预,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接受了健康教育、心理、膳食、家庭等各种多方面的护理与干预,健康教育目的旨在提高研究组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恶性状态的认知度及治疗重视程度,心理与膳食的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各种个体化的生理、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控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家庭干预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糖尿病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日常生活中的合理性。本研究通过分析了全科护理在糖尿病早期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结果表明接受了全科护理干预的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服务质量和血糖水平有所改善的情况均明显优于经过正确治疗的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在对甲型糖尿病早期病人的健康管理中,开展一种基于全科健康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干预,能够大幅度地有效提升其对糖尿病早期病人的日常血糖健康管理控制的实际效果,改善其日常生活条件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臧志伟.持续性膳食营养指导配合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慢性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13:136-138,153.

[2]巫丽琼,陈秋菊,李丽群,等.孕期膳食指导在改善孕妇脂代谢及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1):95-98.

[3]Rezagholizadeh f,dJafarian k,khosravi s,et al.A posteriori healthy dietary patterns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central obesity: finding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nutr res,2017,41:1-13.

[4]《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编辑部.《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核心推荐意见[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6):133.

[5]杨帅,王祥,赵尔奎,等.以药物治疗管理为核心的社会药房糖尿病管理实践研究[J].中国药业,2020,2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