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储备中心,北京 10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比较完善,并且不只是停留于当下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当中,一些工程目前仍然在建设当中,并且在建设的时候采取一些新型的高科技技术,这样对于工程完成的质量以及工程完成的速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当中,很多工程都已经采取了信息化技术,这一技术已经被建筑建设广泛的应用了,并且在多个工程的建设当中都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当中加入这项技术是很好的一个途径,对于建设的效率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本文笔者主要是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市政道路;前期规划
引言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不断出台导向和支持政策。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以信息数据技术为支撑体系,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是工程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工程概况
1.1规划背景
根据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敦煌路西起金鸡湖大道,东至钟南街,本次改造范围西起莲葑路,东至星塘街,长约820m,红线宽3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50km/h。周边地块基本开发成熟,主要是住宅用地。以服务功能为主,兼顾交通功能;周边地块进出主要通道,莲葑路与星塘街交通转换道路。
1.2现状分析
道路建成于2003年,路幅为4块板,车行道路面结构为沥青路面,现状老路宽度一般段为32m。道路沿线跨越2处河道,现状为1-8m墩头桥和1-16m娄斜巷桥。车行道路面出现裂缝、沉陷及起拱等病害,为了改善道路的通行条件,与周边道路环境相协调,需对该条道路进行提升改造。
2国内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市政道路工程前期规划所需整合、分析的信息非常多元化,需要对各方多源的相关成果方案进行梳理、分析、借鉴和吸收,以便与上下层规划相互衔接。目前这部分工作主要是依赖人工方法识别,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缺少信息化的解决手段。
(2)现阶段前期规划成果的纸质文件通常通过资料册、文件夹等贴码分类装订收编;电子文件通常按照一个规划项目建立总文件夹,下设若干个子文件的树状结构方式进行管理。不同项目规划资料分散在不同部门,存在信息隔离,无法有效共享、缺乏统筹组织;数据管理凌乱分散,造成资源壁垒,数据难以得到高效利用。
(3)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人员往往从城市路网的分布、布局等宏观层面上进行规划控制,而未做具体的市政工程设计,并对具体的施工设计规范理解不充分,经常遇到土地权属与规划红线相冲突的问题。
(4)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证办结,涉及到项建书、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个阶段的方案征询、行政审批工作。特别是工程方案复杂、实施周期长的项目,由于经手人员较多、经办人员变动等,还可能存在经办人了解信息不全面、引起误解或做无用功的情况。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各项功能
3.1突出城市交通的基本功能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突出城市交通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城市道路中,不同功能等级的道路的车流量分配规律有所不同,如快速路和主干路车道无论是在高峰期或非高峰期,都会汇集较大的车流量,而次干路和支路车道则一般会在高峰期明显增大车流量,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等级道路的基本配置。例如,主干路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增加车道数量和加大道面宽度,如双向3车道、单向3车道等;再如,次干路在设计中可按照双向2车道,或单向2车道进行设计。除对道路宽度进行合理配置外,更加要重视交通节点的设计,在城市重要的道路交汇点要规划设计交通枢纽,变平面交通为立体交通,道路交叉口必须进行合理的渠化设计,在道路断面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机非分流、人非分流,最大限度地避免车行和人行的相互干扰,在设计跨街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路段,在交通管理上可以考虑采取设置硬性隔离和沿人行道设封闭栏杆的方式进行行人引导,从设计上避免行人违规穿越机动车道的行为。在车流量大的道路非机动车道设计时,可以采取人非共板设计,缩小人行道的宽度,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道路资源优先车辆交通,使道路的整体配置更加合理。
3.2城市道路的景观功能
道路是城市的经纬,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走廊,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道路周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着重突出道路景观功能。城市道路要求合理的密度和线型,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遍布整座城市,形成错落有序的城市区划空间,沿道路采取具有特色的线性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配合城市建筑形成流动的城市景观天际线,在此基础上实现线面结合的城市生态景观。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将道路两侧的绿化作为重点内容,根据需要拓宽人行道和道路绿化隔离带宽度,采用符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具有四季连续的景观效应的绿化树种及草坪,将道路绿化设计与当地的文化氛围进行有效融合,形成突出城市特色的城市景观。除此之外,以植物降解汽车在行驶中排除的尾气污染,可以进而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空间。
4信息化解决方案
4.1空地联合影像融合建模技术
倾斜摄影测量是基础测绘、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领域获取数据的主要手段,是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技术通过从1个垂直、4个倾斜镜头同步采集影像,获取丰富的地面高分辨率影像信息。它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地物情况、高精度获取建筑物纹理信息,还可以通过先进的定位、融合、建模等技术生成真实的三维环境模型。倾斜摄影测量相比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可以通过一次飞行,同时获取垂直、前后、左右5个角度的地面影像信息,同时通过POS系统获取与每组曝光影像相对应位置及姿态信息,从而得到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影像及姿态位置文件。该方法获得的数据具有高真实性、可量测性、全要素性,但是由于建筑物等地面实体的遮挡和摄影角度的不同,会造成近地面和建筑物侧面数据的丢失、细节显示不清晰等问题。
4.2基于实景影像与BIM融合的工程规划空间分析技术
基于BIM的中心数据库作为信息流的枢纽,是以底层信息的组织融合、分析应用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各类信息处理专业软件、信息分析软件、开源数据平台功能的“数据仓库”。中心数据库能够连接不同的对象数据、过程和资源,涵盖了工程前期规划阶段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有效信息量,并能够将信息类型复杂、数据格式多样的底层数据标准化,使信息传递过程完整记录、可查询并具有信息标准化和信息追溯能力,能够支持项目生命期中动态的信息创建、共享、更新和管理,保持信息的清晰度和一致性。
结语
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搭建市政道路工程前期规划平台,创建可容纳市政道路工程规划条件相关多源异构信息的数据中心,通过平台对空间分析功能,自动计算不同规划方案的影响因素,提高沟通和决策效率,为市政道路工程前期规划阶段提供一套协同管理和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并为城市市政道路工程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国东,王民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及展望[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1):13-18.
[2]余萌.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16,(2):149~151.
[3]张世军.BIM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推广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