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 山东 荣成 264309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坐落于美丽的黄海之滨,三面环海,景色宜人。这里有丰富的渔俗文化,也有鲜明的乡村特色。学校的周边有驰名中外的赤山法华院风景区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岛渔港,辖区内拥有远近闻名的花村、画村和“海上大寨”大鱼岛村。然而,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更多生源的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少问题。相比于乡镇学校,我校学生人数众多,人均占地面积很难满足学生校内劳动教育场地需要;相比于农村家庭,我校家长普遍更加重视学业成绩,对劳动教育存在认知偏差,缺乏高度重视,对于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支持力度不够。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了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认真贯彻上级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整体设计适合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内容,集中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规划学生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将学校德育工作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探索。2020年,学校被评为荣成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由此,学校劳动教育也以德育为依托持续展开。
一、特色课程,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
与家人共同制定春节采购计划、采购年货,一起“除陈布新”、准备年夜饭,自己承包一件家务活……这是2021年寒假我校学生的一项家庭作业。这份特殊的劳动作业单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家长们争相在朋友圈里晒出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孩子们也在劳动中体验与成长,让这个假期变得异常充实、温暖。不仅在寒假,在平时,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也早已融入我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1.开发创意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劳动
学校严格落实每周1课时劳动课程,组织有特长的教师精心打造了陶艺、茶艺、剪纸、刀刻画、园艺等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设置了专门的劳动技术教室,四个年级轮流上课;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的社团走班中,这些技术教室对全体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的劳技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深度创造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其中,确保每一个学生每周都能亲身体验一次劳动创造的快乐、每个学期都能学到1-2项劳动技能。
2.加强学科融合,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劳动教师
生物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制作酸奶、腌制泡菜、开展食用菌培养实验;数学课上,大家围绕“百花园”展开研究性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自主设计理想花园;物理课上,师生一起想办法研究自动灌溉系统;思政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学校提出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劳动教师,让每一节课都渗透着劳动教育的影子,让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深植在学生心中。
3.利用校内资源,让劳动体验无处不在
春天,师生一起动手移栽月季;夏天,大家一起动手清理大雨过后凌乱不堪的校园甬路;秋天,校园里的杏子、桃子、柿子都成熟了,大家齐心协力把它们摘下树梢;冬天,大雪过后的校园则见证着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成长与进步。成立校园环保志愿岗、校园交通志愿岗、班级公物管理岗、班级卫生监督岗……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美丽的校园,在自我服务中养成劳动习惯,也在劳动中收获着心灵的成长。
4.实现梯度评价,让劳动教育有章可循
为了让劳动教育落实落地,学期初,我们为每个学生设计了20项劳动清单,在假期作业里添加劳动教育内容,在周末作业中融入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绘画、照片、资料收集、手抄报、研究报告等形式全面展现劳动教育成果。通过梯度评价,将劳动教育效果记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真正从制度上保证了劳动课程的实效。
二、家校协同,拓展劳动教育新载体
1.从家庭开始,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
红烧茄子、油泼鱿鱼、油焖大虾,还有包子、饺子、面条,每一道菜品的背后都承载着劳动者的辛苦。扫地、拖地、洗衣服、收拾房间,每一项家务劳动都凝聚着对家庭的热爱。为了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我们通过校园微信平台向全体学生家长发放《让劳动教育从家庭开始——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为每位学生建立家庭劳动清单,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做一道菜”“承包一项家务”活动,虽然这些家务劳动的门槛不高、难度不大,却能给孩子们带来满满的收获和幸福,让他们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更加懂得感恩、懂得体谅、懂得分享。
2.从节日入手,让劳动教育更有深度
植树节、地球日、元宵节、端午节、腊八节……很多节日都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植树节到来之际,师生和家长代表一起走出校门参与义务植物,用这样的方式认识自然、感知自然、热爱自然。元宵佳节,大家又一起来到孝爱基地与老人们一起做花灯、捏面属,在其乐融融的劳动气氛中感 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都说,这样的劳动教育更有深度,也更有收获。
3.传统文化润心田,让劳动教育更有意义
每年暑期,学校都会与社区协手开展“非遗传承进万家,中华瑰宝润心田”志愿服务活动。学校专门聘请了身边的民间剪纸美术家方桂凤老师作为学校的剪纸校外辅导员,将剪纸纳入学校教学,并带领师生利用假期期间走进社区为非遗文化代言。捏面花、石岛大鼓、渔家号子,学校还与这些具有鲜明渔家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传人取得联系,经常性地邀请他们走进学校、社区,为孩子们上劳动课,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更丰富了劳动教育的意义。
三、携手社区,开辟劳动育人新天地
1.让“食育”教育进课堂
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厉行节约,拒绝浪费,争做光盘一族,我们义不容辞!”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校将“食育”教育列为学生健康成长必修课。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食物是从何而来,劳动教师带领孩子们走进农场参与田间劳动。生活在大海边的孩子,第一次有机会真正走进田园农场,刨地瓜、收土豆、晒花生、摘玉米、收苹果……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午餐时,基地工作人员给孩子们洗好新摘下来的苹果,引来了孩子们的一顿狼吞虎咽,好几个孩子都激动地说:“从来都不知道,苹果原来可以这么甜!”事后,不少家长纷纷反映,自己的孩子已经变成家里的光盘监督员。
2.让孝老爱亲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代又赋予了孝爱新的定义,从孝敬父母、爱自己家人延伸到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2021年1月2日,学校与驻地社区、社区老年公寓联合成立校外孝爱基地,并多次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孝爱实践活动。孩子们来到老人们的活动场所和房间,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整理内务、诵读书籍,听老人们讲新中国艰辛的成长史,还和工作人员一起为老人们包上了可口的饺子。孩子们付出了劳动,也收获了感动,真切感受到了劳动创造美好。
3.构建研学地图,让劳动教育更具特色
我们学校的周边没有百亩田地,也没有十亩菜园,但辖区内花村、画村、渔村等特色村庄和石岛港、石岛水产集团等大型产业也为我们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学校积极与街道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成立研学活动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经常性地带领学生开展基地研学活动。到花村学种花、到画村学做画、到渔村学织网、到水产公司体验冷藏、加工、包装一条龙服务,这些活动融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于一体,也让劳动教育更具地方特色。
《傅雷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劳动教育,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必要,人的一生与劳动息息相关,爱劳动的生活才会更温暖。”一年来,我们将劳育与德育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在,我们正深刻地感受着劳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转变:提起劳动,大家再也不是敬而远之,而是争先恐后;餐桌上的浪费减少了,个人卫生更好了,校园环境更美了,连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从他们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劳动赋予孩子最美好的意义,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把劳动教育继续开展下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