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凸显教与学的本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凸显教与学的本质

杨奉明

重庆市字水中学校 重庆 400021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明确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围绕更加凸显教与学的本质,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教与学本质;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为高中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思考如何更加凸显教与学的本质,建立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观。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新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三是新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新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撰写小论文等。新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执行教材的忠实奴仆,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在课程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体例,可以适当改变课程顺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程。

二、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围绕更加凸显教与学的本质,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如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过程中,老师命令所有男生起立,再命令所有长得帅的男生起立,在这个情景中,前者有明确的指令,能形成集合,后者指令中不明确,不能形成集合。再让学生举一些集合的例子,通过老师点评以后一定对集合这个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就是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而读懂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和研读数学试题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想”就是要培养学生反思课堂、拓展延伸、发挥“自由想象”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要尽量为学生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明、写得清、想得深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5. 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参考文献:

[1]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

[2]龙少艺.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年31期

[3]刘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年42期

[4]冯靖,王胜利,杨金书,梅士友.探究性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J].才智.2015年1期

[5].李旭.例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1年54期

[6]王彩琴,王彩云.浅议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J].考试周刊.2011年86期

[7].郑军.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年29期

作者简介:杨奉明(1975—),四川达县人,大学本科,中学数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