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新生儿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应用集束化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80例PICC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一般护理)与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11-2019.11收治我院接受治疗,对比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导管滑脱、导管堵塞、穿刺部位红肿、感染)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中,试验组(10.00%)显著低于参照组(32.50%),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对PICC早产儿应用集束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进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一般护理;早产儿;并发症
随着临床重症医学与新生儿医学不断发展,早产儿成活率逐渐呈上升趋势[1]。但大部分患儿仍需长期接受输液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将导管穿刺至患儿外周静脉处,使药物能够快速有效输注于患儿静脉处,从而促进其病情恢复。不仅能够减少药物对静脉带来的刺激感,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疼痛感。但由于PICC属于一项侵入性操作,在治疗患儿同时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发生,进而影响治疗顺利进行,加重患儿痛苦[2],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于减轻患儿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本文为此探讨早产儿PICC并发症应用集束化管理的影响,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18.11-2019.11我院接收的80例PICC早产儿,按照掷硬币发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男女各21、19例,出生时间1-10d,平均(5.12±0.12)d;试验组男女各20例,出生时间1-12d,平均(6.23±0.23)d。两组年龄及出生时间等背景资料相对比未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一般护理,内容包括:评估患儿血管情况、按照无菌原则进行穿刺操作、密切关注其输液反应。实验组则采取集束化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成立PICC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三名主管护师及一名科室护士长,小组成员定期讨论护士PICC置管时出现的问题及并发症,根据问题制定相应处理措施。(2)规范化考核与培训:通过临床示范、专题授课、进修学习等方式,定期培训科室护士置管技术,学习PICC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通过考核、示教、讲课等形式对护士展开PICC相关教育,强化其无菌观念。(3)提高重视程度与完善质量管理:将PICC警示牌贴于患儿床头,警示护士加强患者管道护理。制定相应PICC质量控制表。每天巡视两次病房,将患儿穿刺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导管维护情况、肢体肿胀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拔除无需置管患儿的导管。(4)敷料使用:护士应当在患儿置管后48h内将其敷料更换,在48h后,每七天更换一次无菌敷料。若期间敷料出现脱落、发白、潮湿等情况应当及时更换。(5)抚慰患儿:由于置管穿刺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疼痛感,护士可采取奶嘴或抚触等方式对其进行安慰。置管前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音量需控制在适宜分贝),如轻音乐或摇篮曲等,在患儿血压及呼吸稳定情况下做穿刺操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其中包括导管滑脱、导管堵塞、穿刺部位红肿、感染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参照组(32.50%),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 n | 导管滑脱 | 导管堵塞 | 穿刺部位红肿 | 感染 | 总发生率 |
参照组 | 40 | 3 | 4 | 3 | 3 | 13(32.50) |
试验组 | 40 | 1 | 2 | 0 | 1 | 4(10.00) |
χ2 | - | - | - | - | - | 15.126 |
P | - | - | - | - | - | P<0.05 |
3讨论
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其机体各项功能与器官发育均未成熟,在此期间需长期对患儿输注高糖、脂肪乳、多巴胺等刺激性药物治疗其原发病,提高患儿免疫力,促使其生长发育[3]。PICC是临床长期留置静脉输液方式之一,该项输液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等药物给患儿造成的血管受损情况,在临床治疗早产儿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PICC在输液同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发生,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4]。
临床一般护理在预防和处理患儿并发症方面有所欠缺。随着临床学者不断研究发现,集束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与预防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5]。经本次研究结果表示,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进一步证实集束化管理效果明确。集束化管理通过对培训科室护士的穿刺技术与理论知识,强化其无菌操作观念,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另根据早产儿特点,采用奶嘴、抚触及播放音乐等抚慰方式,降低患儿穿刺产生的刺激反应。相关文献表明[6],对患儿采取音乐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护士顺利置管,降低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管理应用于早产儿PICC中,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促使其病情恢复,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伍芳芳,欧阳小芳.集束化管理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1):152-154.
[2]陈芳媛.风险管理的集束化护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相关并发症与健康状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7):2859-2861.
[3]杨新星,梁瑾,金梦茹.集束化管理在预防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7):45-47.
[4]赵益,卞伶玲,杨金娜.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置管患者皮肤的集束化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7,32(6):49-51.
[5]李艳娜.集束化管理对恶性肿瘤PICC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5):52-54.
[6]李阅,王珊.集束化管理结合健康教育对留置PICC的乳腺癌患者营养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4):5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