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温泉学校 邮编: 264206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师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期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以数学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时,应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在数学上的应用能力指的是学生运用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题型,即应用题。在分析过大量应用题之后,我们能够发现应用题所用到的知识背景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在生活中看到相应的原型。所以说,数学中的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反映在生活上,就是在生活中认识和分析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这种联系看似稀松平常,但对一些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的前期,由于将学习与生活割裂,所以在将数学上的解题能力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困难。由于在解题时没有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所以解题只是流于形式,在面对题型的改变时,或者说需要自己先发现问题进而才能解决问题时。简而言之,学生可能因为在解题时缺少这样的生活背景而只能应对一种题型,一旦转变,学生就会在学生上产生较大的困难,从而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真正将数学的解题能力应用于生活之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对生活来说是有意义的,认识到学习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于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兴趣。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合理利用环境
大部分教师将数学教学限制在课堂之内,依靠板书、口述、教材等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在这一封闭的教学体系下,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数字,其主动回应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极差。针对这一情形,教师应发挥环境的积极影响,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的情境之中,依靠不同的资源、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以兴趣为动力,主动应用所学知识。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可发起以“图形”为关键词的交流活动,向学生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图形?这些图形都出现在哪些事物上?”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回答:“我的数学课本是长方形的,我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我的橡皮是正方形的。”当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时,证明其已经对图形的概念产生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但对于图形的定义并不能给出回答。教师可提出新的思考问题:“将你的橡皮与数学课本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区别?”学生提出:“是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区别。”当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差异时,学生能够从其平面特点作出回答:“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只有相对的边一样长。”依靠情境,教师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答案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为其提供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二)通过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要想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不仅要把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可以清楚认识到原来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也会成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最终让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完和几何体周长、面积有关的内容以后,就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测量实际物体的课后作业,比如学习完长方形周长的知识以后,可以让他们回到家量一量家里的门框、窗框等长方形的长和宽,最终计算出周长。再比如学完几何体的面积知识以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测量居室的面积,在具体测量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而且要考虑到房间的形状和测量边的数量等。这样的作业形式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活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知识的应用往往与数学问题的出现有关。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能够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对此,教师可尝试在教学中发起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互相提问,促使其在客观生活中找到观察对象,从而对数学概念、数学定义加以说明。
以“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可讲解有关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事物发起统计活动,并绘制条形统计图。在全体学生完成数学任务之后,教师下发新的任务:以同桌为单位,对你的同桌所做的条形统计图进行评价。在开放性较强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以“鸡蛋里头挑骨头”的态度去检查同桌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的问题在学生的大脑中涌现: “同桌所做的条形统计图是否标准?是否标明了单位长度?不同统计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否合理?”这些数学问题为学生发起评价活动提供了参考标准。与教师直接提问相比,学生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更有意义。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这一阶段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外在条件上和内在的潜移默化之上都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应该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进行,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最终需要应用于实践的学科,应该不断地参考实际生活,借鉴实际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真正将教学融入生活之中,不断探寻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耿艳玲.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文渊(高中版),2020,(8):888.
[2]张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2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