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因疫情而引发的在线教育热潮,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线教学已从“新鲜感”转变为一种“新常态”。如何立足线下与线上教育融合的迫切需求,进行前瞻性规划与建设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现有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构建一种基于完备的技术支撑的在线教学模式,建立严格、规范的在线学习保障措施,探讨重构在线教学师生关系,以此达到促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快速、健康、科学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新常态;互联网+;继续教育;在线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来,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构成巨大影响。2月初,教育部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各高校积极制定相关措施,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做为高等学历教育的补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也面临着不能集中面授的问题,这就迫使必须要迅速调整教学模式,将原来的面授、面授+部分线上教学的课程,转为全部在线进行。
长久以来的不规范运行,使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成了“重招生、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社会早已对此诟病的继续教育学生质量不高、文凭不硬,各级各类学校一直在探索改革,但推进缓慢、收效甚微[1,2]。此次突发疫情成为试金石,这种松散而不规范的教学现状所带来的弊端进一步浮出水面。如何能做好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机衔接、如何在有序开展在线教学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质量,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次疫情带来了危机,但同时也成了促进继续教育改革的推进器。
二、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方案陈旧
1. 模块设置不科学
由于对教学过程的不重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多老旧,照搬普教模式,理论课板块比重较大,实践课板块分散,不适应成教学生在职提升、突出应用性的特点。
2. 课程更新滞后
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专业类课程老旧,更新极为缓慢,这也就导致了在教学中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各类优质教学资源。
(二)技术支持局限
1. 平台技术支持不过硬
在线教学虽然早已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应用平台的发展而进入人们的生活,但其运用于高校教学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背景下,正常时期稳定有序的线下教学活动受到阻碍而难以开展,在线教学迅速成为一种替代方案流行开来。因用户量陡然猛增,超越了平台系统设计的同时最大承载用户量,这必然使得平台系统难以承受,于是经常出现卡顿和难以登陆等情况。产品技术条件不过硬,会直接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 平台运作条件缺乏
在线教学依赖相关的电子产品以及互联网络等硬件。电子产品作为基本的载体,目前以电脑和手机为主,有不少专业类的课程电脑学习效果更佳,但因事发突然,各级管理部门、教师、学生都无充足准备,不少居家师生未将电脑等带回家。再者,强大与完善的网络技术是开展在线教学和学习的前提与基础,由于支持在线教学的网络条件参差不齐,导致系统崩溃、网速卡顿时有发生。
(三)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缺乏
熟练使用各类在线教学应用平台及辅助教学软件是成功开展在线教学的基本前提,实际上这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之前几乎没有出现重大疫情或类似的情况,在线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普遍现象,此次因为突发疫情仓促上阵,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是初次采用在线教学方式,熟练使用的程度是不够的。尤其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对于在线教学手段的生疏,将会降低教学的实际效果,还会影响到师生的积极性甚至师生关系[3]。
(四)在线教学过程监管体系不完善
由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多是学历的再提升,大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都面临着工学矛盾、家学矛盾,学习时间不能得到保证。采用在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但当下大规模采用在线教学模式,如何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促进教学过程健康有序进行,相关的技术支撑、制度及规范都还不完善。
(五)师生交互活动消减
在线教学同传统的实体课堂区别极大,在线教学活动消解了师生关系的建构,这其中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遭到弱化,也有学生的主动作用不足。在疫情下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只有少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师生关系无法有效建立,教学效果难以最大程度呈现,最终极易走向“教师放任不管,学生自我放逐”的形式主义。
三、构建网络在线教学模式
网络在线教学模式的建立,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在线教学平台的选择,二是在线教学方案设计,三是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四是实践类课程的开展设计。在线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结构见图1。
在
线
教
学
模
式
图1. 在线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
(一)优选在线教学平台
在线教学已发展多年,各类应用平台层出不穷,不少已具备了较完备的功能。这些应用平台各有侧重,有的优势在于直播,有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课件资源,有的具有较强的过程监控功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与本校教学情况相适应的在线教学平台,在应用平台已有成熟功能及资源基础之上,加入本校需求并利用现有师资、课件等资源,能够更快地推进在线教学开展进程。
(二)优化课程设置
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有效利用各类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优势,将网络教育的多媒体学习渠道、丰富的资源、个性化的支持服务相结合,从而满足随时随地进行教和学的需求[4]。
选择网络学习资源,以专业设置近似度高、网络学习资源丰富、课件质量优良为首要要求;将各专业人才培养初步方案中的课程与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比对,最大程度进行对应课程匹配。与网络课程资源匹配度较高的课程,将保留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优化配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对于量大面广的基础类课程,尽量全部安排使用网上资源,实施完全在线课程学习模式。对于专业类课程,在满足专业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尽量实施网络在线学习,或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实施线上指导及答辩。
(三)科学设置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对科学评估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5]。
根据在线学习的特点,按课程性质的不同,分类建立线上学习+线下考试或线上学习+线上考试的考核模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一方面,开展在线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与督导,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形成性环节可设置多项内容:学生登录、在线课件学习、电子教材学习、在线作业或小测验、在线研讨等。经过充分评估,我们提高了在线课程学习形成性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40%提升至50%;另一方面,每学期举行终结性考试,考察学生学习效果,更注重实践性、应用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的60%下调至50%。
因继续教育学生受学习条件、学习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再加其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较差等主观因素,导致对学习过程的不重视。调整考核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加大对线上平时学习的考核力度、提高线上学习平时成绩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加注重网上课程的过程学习和练习;坚持施行终结性考核,对学生的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但适当下调成绩比例则可避免“一考定音”的投机取巧行为。
(四)改革实践及毕业论文开展方式
实践环节的开展过去一直是继续教育的一大难题,学员很难集中时间段参与,若分散性地开展,又会冲击主办学校教学安排。但同时又看到,继续教育对象多为在职人员,其专业选择大部分与从业情况基本一致,学员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因此对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可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方面可利用现代虚拟技术,创建模拟实训环境,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完成相应的考核;另一方面可实施综合实践设计,将一些专业相关课程整合,设置成综合性实践,建立导师制,由指导教师利用各类网络交流平台,根据学员工作环境和专业情况提出实践要求,学员在工作过程中完成实践过程,并形成实践报告。学员可通过在线提交研制过程及成果录像、照片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教师线上完成报告批阅。
而周期更长的毕业设计环节,到校集中进行对于成教学员而言更是难以实现。因此采用网上远程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是非常必须的,借助各类线上交流工具、在线学习平台,教师远程指导、学员网上提交论文及设计成果、师生网上交流以及远程答辩等环节均可顺利实现。
实践环节及毕业设计的远程开展方式,可最大限度利用师生的业余时间,降低教学成本,解决学生长途往返学校的不便,同时也缓解了学员工学矛盾。
四、建立在线学习的保障措施
要保持在线教学的有效、有序运行,必须从制度、课程资源、师资及技术支持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建立监管保障机制
所谓“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从在线教学到在线考核,涉及到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保障是需要先期解决的[6]。通过走访、学习和交流,在分析在线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针对教学、考核、管理的模式及过程,在教师、学生、班主任、教学站(点)等方面进行规范;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各个环节和节点,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教学管理、教师、班主任三位一体在线学习监控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三位一体在线学习过程监控流程
(二)开展在线课程的建设
具有行业背景的一些特色专业,因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较少,线上学习课程资源缺乏或陈旧,可采取自建网络学习资源的方式进行充实。
在充分考虑技术、人力、经济等方面因素,采取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资源是比较可行的方式。学校与成熟的在线教学平台合作,借助其完备的在线教学平台及强大的技术团队,组织专业教师编制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及在线授课计划,制作在线教学课件,在线教学课件可以多种形式呈现:系统性教学视频,课程ppt,知识要点片断等。根据课程性质或教学需要,可建立配套在线练习题及在线测试题等。
对于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专业,如我校的石油、冶金、化工类等专业,可根据继续教育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优势,突破“学科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样更便于在线课程建设,也紧跟当前微课、金科建设的步伐。比如在一些专业课程建设中,针对学员分散、建设成本高等难点,采用经典案例或项目建设方式,而不是大而全的全课程建设,这样在丰富在线课程资源同时,又降低了课程建设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成本,学生学习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低。
(三)组建适应在线教学的师资队伍
作为线下教学的主体,教师在线上教学中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对在线学习进程的推进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借此契机,遴选并培养责任心强、熟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特点、同时又能熟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在线教学的教师,组建适应在线教学的师资队伍,这已是势在必行的事。
在线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教学,一类是参与教学辅导。教师能力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包括熟练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利用辅助软件制作各类课件等;一是建立线上教学工作模式的能力,包括形成课程在线教学工作开展流程、制定在线教学方案、编制在线作业及测验等,同时还应做好课程教学过程管理,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熟悉在线考试及成绩评定方式,客观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四)构建人工智能+线下督促机制
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实现人工智能+在线学习、人工智能+在线答疑、人工智能+在线考试、人工智能+教学管理,在提升个性化、精准化管理能力的同时,辅以线下监督、提醒及指导,可以从全局了解及掌控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从而适时改进课程评价方式,修正教学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7]。
五、重构师生关系
在线教学活动消解了师生关系的建构,这其中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遭到弱化,也有学生的主动作用不足。在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已成了最重要的甚至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自此以后,在继续教育中也将成为一种常态。要想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除了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及时更新,更关键还在于重建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见图3)。
图3. 在线学习师生关系架构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何谓教师主导,就是说教师应起主要的、引导性的作用。不同于实体课堂的在线教学,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及管控,这需要众多教师的付出与坚守,同时需要发挥他们的智慧与能量。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方面要增强自身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充分调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熟练使用各类辅助软件参与教学制作、教学交流、监督及统计分析。
一方面要重构教学设计,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选择课程教学方式,精选课程学习资源;在完成常规教学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保持师生间的日常的沟通与答疑解惑;加强课后作业的监督与检查等。
(二)积极调动学生主动作用
何谓学生主动,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在实体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方法与要求,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做好自我规范和自我行为约束。在线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作用,需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学生自控能力须养成。参与继续教育的学生已是成年人,应理解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加强自我修养,增强自律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教学活动,自主进行拓展学习。
一方面监控机制须形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被调动,仅仅依靠学生自身条件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管理者及家庭甚至社会力量的配合,从技术上、方式上、观念上进行统筹考虑,形成超越实体课堂的监控机制。
六、结论
为保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正常运行,继续教育人一直在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管理者们由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接受并熟悉在线教学模式,由新奇、兴奋到倦怠、停滞,再到平稳有序。经此一疫,继续教育的在线教学模式已开始步入“新常态”的轨道。调整教学模式由现有的线下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模式转变,这是符合继续教育特点的举措,也同时契合了时代进步的要求[8]。改变观念、积极应对、调整策略、科学管控,共同探索构建适应新常态下的继续教育在线教学模式。
[1] 姚喜华。关于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18,32(10):14-16.
[2] 许江波,余洋林,包含,骆永震,晏长根。“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19, 6(36):79-80+94.
[3] 周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2(09):51-52+61.
[4] 段金菊, 詹雪菲。"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改革模式及服务路径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4(03):85-88.
[5] 梁华坤,高建军,常薇。利用“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远程培训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9(12):63-66.
[6] 陈曦, 侯晓博。大数据时代应用技术型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 022(003):207-209.
[7] 张文琪。分析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J]. 信息记录材料, 2018, 19(01):231-232.
[8] 赵亮。大数据下谈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J]. 通讯世界, 2018, No.335(04):130-131.
作者简介:王敏(1970.10--),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2018年度高等教育改革重点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18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