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张诗如

河北省隆尧县大张家庄校区 05535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行程问题凭借其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思维和模型意识的优势,已成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应用题。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到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现阶段数学教研工作者探究的重点。本文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长期思考出发,浅析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教学;应用策略

  1. 引言

多媒体技术凭借其直观性和交互性的特征,成为了现阶段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一种重要辅助工具,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更为具体直观的问题情境,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以搭建形象的行程模型图、呈现知识框架和分析思路,从而加深学生对行程关系式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从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直观解题氛围;构建模型,加深理解数量关系;呈现知识框架,梳理课堂内容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浅析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途径。

  1. 对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行程问题通常被设置为具有一定难度,能够考查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应用题。具体而言,行程问题主要是探究物体运动,分析运动主体的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三者关系的数学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并且其中包含多种运动变化类型,单一主体的运动情况、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主体的运动都会被涉及到,利用数学公式可以将行程问题表达为以下三种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1]。在冀教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涉及到的“行程问题”主要是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具体的知识内容安排如下:

教材

涉及内容

一年级下册

《认识钟表》引导学生了解钟表组成,并学会认时间。

二年级下册

《时、分、秒》认识时间单位及其关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年级下册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问题解决中引入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最基本的运算。

四年级下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引入“铁路运行”的应用题归纳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五年级上册

《列方程解决问题》用v、 t 、s分别表示速度、时间和路程。在相遇问题中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 反比例》中涉及三者的比例关系,习题中也涉及有相遇、追击问题。

  1.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策略探析

  1.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直观解题氛围

小学数学的行程问题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动态型应用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课本中的知识能够在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下,传统的教师教授课本内容并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练习题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数学课堂,不利于学生掌握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因此顺应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来课堂教学模式,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直观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自主挖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与情境相关的行程问题,并结合教师讲解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最终顺利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2]。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某高铁从北京到西安的航程图,引导学生挖掘里面的行程问题,要比直接给出题干更能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优化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逐渐过渡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挖掘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其发散思维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 构建模型,深入理解数量关系

翼教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所涉及的行程问题主要是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两种,他们都包含着两个或以上的运动主体,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利用多媒体构建一个直观的问题模型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生动的模型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并利用多媒体将思考的过程逐步呈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维进行归纳反思,逐步提高此类问题的运算效率。

以行程问题中典型的相遇问题为例,教师可以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设计一个相遇问题的动画,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画,这种直观且有趣的动画模型不仅可以弥补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陷,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而且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热情,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呈现知识框架,梳理课堂内容

每节课的课堂总结、每个学期的知识汇总都是有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传统的口头总结相比较,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知识框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设计的行程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3],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和巩固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归纳意识的培养。

总结:综上所述,行程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较多的一种类型题,它的设置不仅仅想让学生掌握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公式关系和解题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独立挖掘、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模型意识和数学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合理巧妙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搭建直观的行程模型和知识框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冷晓慧.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以“行程问题”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 陈志辉.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多媒体图形.2019(01).

  3. 张淑君.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之行程问题[J].教育科学.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