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储备粮轮换效益提升及策略——浅析宁波地区中央储备粮轮换购销效益提升及确保地区粮食安全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3

中央储备粮轮换效益提升及策略——浅析宁波地区中央储备粮轮换购销效益提升及确保地区粮食安全措施

舒满夫

中央储备粮宁波直属库有限公司(浙江省慈溪市 315318)



摘 要

中央储备粮直属企业承担着中央储备粮及其他中央事权粮食的储存任务。一方面要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另一方面要实现企业经营的本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立足于粮食主销区浙江省宁波市,创新储备粮轮换机制,充分利用政策权限,搞活区域内粮食轮换购销工作,兼顾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中央储备粮 轮换购销 效益提升 粮食安全



引 言

到2020年为止,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六连丰”,这在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但是伴随着我国粮食连续多年的丰收,各地各种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各种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中储粮企业除了具有担负中央政府储备粮食任务的公益性属性外,还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在轮换购销工作当中,首先要服从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其次要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中央储备粮油常储常新,质量安全,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一、研究背景及当前相关研究状况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粮食生产一个时期内跟不上消费的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实现总量平衡,到2015年,实现了“十二连增”。但即使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始终是紧平衡,粮食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中国粮食依靠传统方式来实现增产、增效必将难以持续1。因此,发挥各用粮主体作用,搞好搞活地区粮食购销工作至关重要。

(二)研究现状

1.中国粮食安全状况

鲁靖和徐成安研究表明,虽然我国粮食有时会相对过剩,但粮食形势依然不能盲目乐观1.。黄佩民、俞家宝对2010~2030年中国粮食产量与需求量的趋势预测也表明了总体上粮食供小于求2。尽管以上专家的预测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可以得出近似结论:不远的未来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将趋于紧张及至失衡,粮食缺口将逐步增大。

2.现行中央储备粮轮换方式和轮空期

周庆刚、李会永(2005)从开展订单农业、新陈置换、构建购销网络、物流体系、加工增值及统一轮换等方面探讨了储备粮轮换操作的七种有效形式。潘小明(2009)分析了粮食市场的特殊性和对储备粮经营轮换的建议,探索了优势轮换、委托轮换、经营轮换、集中轮换等轮换操作的新模式。黄红胜,翟成法(2010)以中央储备粮襄樊直属库为例,从调控、配送、中转、集并、信息五个方面对中央储备粮在现代物流中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现行中央储备粮轮换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轮换时间相对固定, 购销方式不灵活。按惯例每年一、四季度是粮食销售旺季, 旺季的时间没有轮换计划或计划与新粮上市节点衔接不上,不能及时轮换,计划下达后新粮还未上市,不能在架空期内补齐库存, 销售通常要在比较被动的情况下进行; 二是大部分粮库都没有周转仓, 要轮出后才能轮入。1998 年以来国家投资新建的高大平房仓, 特点是单仓容量大, 装粮的数量多, 缺点是轮换出库的时间长, 轮出一仓粮食要二到三个月左右, 同时轮换的时间相对集中,造成轮出集中卖、轮入集中买, 引起市场价格大起大落3,在客观上造成更多新陈价差空间。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央储备粮数量规模庞大,全国分布广泛。虽然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脱贫攻坚等多项涉农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新、陈粮食差价过大,给企业和国家都带来沉重的包袱。通过对宁波地区中央储备粮轮换方式的研究探索,总结出适合该地区的轮换模式,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缓解企业乃至国家负担,同时希望对于浙江全省、全国起到一定总结、借鉴作用。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宁波地区粮食情况

(一)概念界定

1.中央储备粮

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目前,中央储备粮的种类有小麦、玉米、稻谷、大豆和食用油,为了方便储存,储备粮油的储存形态基本上都是原粮(毛油),需要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成为可直接食用的面粉、大米和精炼食用油。

中央储备粮轮换是为了保证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即承储企业在储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国家下达的轮换计划,实现原库存粮油的轮出和新粮油的轮入。中央储备粮轮换管理工作实行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负责制。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粮食储备和轮换吞吐调节,为维护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必须严格执行轮换计划,通过市场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具体操作。在轮换中要按照品质、年限双为主的原则进行轮换,保证轮换质量,管好用好轮换资金和费用补贴,提升轮换效益。轮换所需资金(含必要的轮换费用)由承储企业根据中储粮集团公司、分公司下达的轮换审批文件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

按照《中央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中央储备粮的轮换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直接从生产者手中购入、通过市场直接销售给用粮企业和单位、委托购销以及在粮食批发市场竞买竞卖、通过电子商务开展购销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还可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借助粮食进出口完成中央储备粮的轮换,将进出口操作与中央储备粮轮换有效结合起来,以国家下达的轮换计划为准。根据轮换出入库的先后顺序又可分为先销后购、先购后销和边购边销的轮换方式。具体轮换形式如下:

(1)中央储备粮的轮入

在东北、河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中央储备粮的轮入主要采用传统的本地挂牌收购方式,在新粮上市季节收购粮食经纪人手中的粮食或直接从生产者手中购买;在产销平衡区或是销区,除了采取此种方式外,还可通过外地购进的方式进行中央储备粮的轮入。

(2)中央储备粮的轮出

中央储备粮的轮出一般是中储粮直属企业先通过研判粮食购销市场和向多家采购商询价提出销售方案,经分公司审批后选定合作方签订销售合同销售中央储备粮,通常销往本地或周边的面粉厂、米厂等粮食加工企业及饲料加工企业。

(二)宁波地区粮食情况

1.宁波地区粮食生产情况

近几年宁波市粮食生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作物占比增加,粮地面积特别是优质农田逐年减少,粮食总产量总体趋下。宁波市粮食总播种面积为200 万亩左右。2019 年宁波市总产量为80.3万吨,2012年为87.21 万吨,7 年内下降了8%。同时,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外来人员的流入,宁波市的粮食需求量和缺口逐年增加。2019 年,全市粮食消费总量288.17 万吨,比2012 年的 273.6万吨,增加5%。具体到消费方向,直接口粮需求稳中趋降,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口粮消费183.16 万吨;间接消费的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加,2019 年全市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合计89.25 万吨。综合来看,宁波市每年的粮食产需缺口基本约在200 万吨,自给率不足1/3,也就是说宁波本地的粮食生产不能为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提供足够的粮源。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一旦国内粮油市场因突发事件、区域性自然灾害等情况发生异常情况,由于当前实行的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很有可能发生地区封锁5、抬价抢购、囤积惜售、不履行合同约定、质量失控等现象。例如,2003年,受“非典”事件影响,宁波市慈溪曾出现短时的抢购粮食现象。

2.宁波地区粮食储备情况

宁波市目前的储备粮库存尽管经过了三次储备粮规模扩容,还有很大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基数大,财政压力大,仓储设施不足。如果考虑经济效益,在没有发生粮食安全应急状态的时候,目前的储备粮规模对财政来说都嫌多,但如果考虑到粮食安全应急机制的公共属性,应该首先能够保证库存的应急成品粮能够维持到加工企业将储备的原粮加工成可以消费的成品粮,然后保证库存的粮食能够支撑到外购的粮食到货,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要保证能够支撑到扩大播种的下一季粮食收获。宁波市采用委托代储、动态轮换模式,则粮食部门委托民营加工企业或批发企业代储一定数量的应急成品粮,允许企业动态轮换。但究其实质,是将市场流通的商品成品粮切出一块计算入储备粮规模,实际上反而减少了市场流通的粮食数量,与粮食应急机制中储存应急成品粮的初衷相悖。不光应急成品粮和地方储备粮库存不足,社会粮食库存也比较薄弱。近年来,作为地方粮食储备库存的补充,全市粮食商品库存保持在8 万吨左右,仅相当于全年粮食总消费量(273.6 万吨)的2.9%。市内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庄桥粮油批发市场的成品粮年平均库存一般在3 万多吨,按每天消费3513 吨计算,也只能满足不到十天的正常供应。

三、宁波地区中央储备粮轮换购销具体做法

(一)参与宁波地区余缺调剂

宁波地区中央储备粮总规模11万余吨,其中稻谷约6万吨,按照每年轮换1/3计,平均每年2万吨。宁波市本级以及各区县储备总规模数量60万吨,以稻谷和小麦为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大豆、玉米以及部分成品米、成品油。各区县级收储公司是收储主力军,收购市场上九成以上早籼稻、晚籼稻和晚粳稻的粮源,除去用于自身储备补库粮源外,尚有部分商品库存结余。中储粮宁波公司利用宁波地区粮食小产区的特点,同地方收储公司主动对接,实现了中央储备粮食同地方储备粮食的互补调剂,在当年新粮上市之前补入上年产“次新粮”。运用这种操作模式,一方面打破了正常新粮、陈粮上市时间衔接顺序,为轮换补库提供了运费较低的优质粮源,另一方面为陈粮销售提供了可行性。大幅压减从外省采购的运输成本、粮质不稳定造成的工作量成本。将地方储备粮用于自身储备以外的粮食作为调剂库存,参照宁波市辖区统一调剂价格调剂给中储粮宁波公司。采购价格平均低于同期粮食市场价格100-200元/吨不等,由于调剂粮的补库,为库存粮食销售创造了提早销售的时间窗口,采购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销售价格高于正常时间节点销售价格,为企业减少亏损近200-300万元,控亏减亏成效显著。中央储备同地方储备粮源动态互动,新陈粮错峰购销,增加市场粮食流通频率,一定程度缓解本地粮食市场粮源组织问题。

(二)积极落实“五优联动”要求

响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的加快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工作,全力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链,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中央储备粮作为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一级,在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运用绿色和智能化储粮技术。在储存环节,对优质粮食实行专仓储存,推广应用气调、低温准低温等绿色储粮和智能化储粮新技术。二是提高精细管理水平。改造提升仓储设施水平,创造条件在收储、加工企业中推行分类分仓储存。三是调整优化地方储备粮结构。适当增加优质晚稻储备,并及时轮换,做到常储常新、保持品质。四是开展优质晚稻品种耐储性研究。鉴于优质晚稻品种普遍不耐储、品质退化快、市场供应难以持续稳定等情况,协同地方科研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研究不同优质品种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湿度等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情况,为实现优粮优产和科学、绿色储存提供依据。

(三)创新轮换方式

使用网上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公开、公平、公正的选定购销交易对象。抛弃以往按照先购后销或者先销后购的购销方式,代之以购销价差作为交易竞价标的物,压减中储粮直属企业购销两端工作量,中储粮直属企业把好入库粮食质量验收关,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四)统筹实现仓容共享、资源共享

中储粮宁波直属库按照现有仓容可以缓解当地收储公司在收购季节仓容紧张、基层粮站储存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确保农民来粮应收尽收,优化共享宁波辖区内仓储设施,为新季粮食提供可靠的仓储保障;宁波市域各区县收储公司有结余仓容的,由中储粮宁波直属库争取政策性粮食计划储存在仓容相对宽裕的地方收储企业,提高国有粮食仓容整体利用率,共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全辖区粮食储备规模,共担地区粮食安全重任。

(五)提升应急保供协作机制

宁波市各级粮食物资部门、中储粮宁波直属库共同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统筹协同,通过必要的投入提高应急保供能力,联合组织应急演练,强化各环节间的衔接。强化地方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应急动用的衔接,互通共建共享应急加工、储运、运输等保障体系,共同加强储备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共同确定一批宁波市域内信誉好、资质优良、经营稳健的大米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以及油料生产企业作为宁波市粮油应急加工企业。突发事件发生后,联席会议要加强组织协调,第一时间摸清粮食需求和储备库存等情况,强化市场动态监测预警,统筹做好储备分级投放和应急预案启动准备。有序引导释放市场粮源和企业商品库存,用好成品粮储备,适时轮出或投放原粮储备,衔接应急加工、运输、供应等环节,调整轮换节奏,保障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六)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

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业务培训、课题研究等,互学互鉴,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加强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信息化应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研讨,积极开展储粮技术、规范标准等联合攻关,共同提高储备管理水平。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探索物流设施、仪器设备等硬件共享共用,减少重复建设,以节约资源、降本增效。

结束语

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粮食市场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局面,国民对粮食的日常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从食品安全、结构比例和可持续发展看,粮食安全依然面临诸多难以突破的问题。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更要注重从资源储备、食品安全、结构调整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系统性增强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中央储备粮作为国家粮食储备的“压舱石”,不仅要做好保证质量、控制轮换成本,更要立足于本地粮食环境,积极融入本地市场。同地方构建宁波市辖区内粮食生产优化、收购充分、储存优良、央地协同、仓容优化,调动有力的生动业务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兴舟、张建等:《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应对策略》,《农业工程》2019年7月第九卷 第7期。

  2. 鲁靖、徐成安:《构建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8期。

[3]黄佩民、俞家宝:《2020~2030年中国像是供需平衡及其对策研究》,《管理世界》1997年第2期。

[4]石光斌、曹霞林:《中央储备粮轮换之我见》,《粮食储藏》2005年5月刊

[5]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议(上)》,《中国粮食经济》2005年第3期


作者简介

舒满夫(1964年-),男,浙江省宁海县人,现供职中央储备粮宁波直属库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慈溪市,315318),经济师,研究方向:粮食生产经营管理、粮食经济贸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