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让语文教学课堂闪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工作坊”让语文教学课堂闪光

杜健

大厂第二回民中学 河北省廊坊市 065300

最近,我校语文学科组在研究一个课题——“多元导学互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笔者研究的小方向是“工作坊”在语文课堂上的实践。

一、语文课堂“工作坊”的目标

何为工作坊?顾名思义,从事手工加工制造的场所。地方可以不大,人员可以不多。而把语文课堂变成“工作坊”,是将课堂教学目标由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能力学生培养为主。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分工合作、共同思考,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或目标。将工作坊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也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闪闪发光。

二、语文课堂“工作坊”的操作

既然是“工作坊”,就要有分工合作,所以,语文课堂上的工作坊主要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不同的小组从事工作坊中不同的工序。

(一)、如何分组

1、灵活性。

我们的工作坊中分组是非常灵活的,不是固定的。客观上,每班的学生人数多少不同,教室桌椅摆放位置不同;主观上,每堂语文课教学目标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工作坊分工的难易程度不同,导致我们无法形成固定的小组,我们的分工都是因课堂内容而定,十分灵活,学生也因此可以客串不同的工序小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2、均衡性。

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都是有个性的主体,在我们的“工作坊”实践初期,效果并不像像预期的那样好。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更多的是平时就个比较积极的几个同学在进行讨论,其他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既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没有聆听别人的意见,于是我们开始反思如何更合理的分组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如果想发挥出工作坊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分组就要有均衡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作坊(小组)实力均衡。我们把班级的学生分三层,基础好的,中等的和稍差的,每个小作坊中都确保既有基础好的又有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小组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技巧性

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的不同,教学需要的不同,还可以这样分:

(1)、默契搭档(2人组)

两人搭档,一般是同桌或前后桌。这是最小最灵活,也是最容易实施的组合。这样的小组形式优点是两名同学都能全力以赴,互相配合,积极性高。缺点是因为成员过少,有可能导致阐述观点时不全面,这时就需要其他小组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听的会更投入。这样讲小组交流与集体交流有机的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社戏》中经典情节“归航偷豆”时,要对阿发进行人物形象分析。阿发胆大心细、善良无私形象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分析起来不太困难。接着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感动你的人和故事,为什么令你感动?两人小组交流完成后,谁故事更动人,那位同学就站起来和全班同学分享,而他的搭档分析感动的原因。这种发言方式的小小转变,当时激活了课堂,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其中,交流效果大大提升。

(2)、语惊四座(4人组)

四人组合通常也是前后桌四人合作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常使用的小组活动形式,四人组在课堂活动中最容易展开,也最容易互动,使小组交流减少发言压力。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对于不同观点辩论、立场探讨类等具有思辨意义的问题,最适合四人小组交流。因为辩论需要同伴间互相的启发,而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时分工更明确,更能得出较为完善的结论。当然,这种四人组合的合作交流要有一个灵魂人物,需要选出一位组长,组长除了在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外,还要整理同组其他成员的观点,调动其他组员的积极性,使小组讨论交流的效果更好。

比如,在讲《愚公移山》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身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愚公是搬家好还是移山好?这个问题,综合了语言、主题、写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独立解决有些困难。所以当时我在课前根据课堂内容分的是四人组。共10组,每两组为一个辩论组合,一组为正方,支持“移山”,另一组为反方,支持“搬家”。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轮流辩答,由组长作最后总结发言。探讨时,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组长积极协调,及时记录。辩论现场氛围热烈。

(3)、众志成城(6人组)

在语文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有时小组合作交流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比如角色朗读,小品表演,综合习惯实践活动等形式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打破座位的界限,组成较大的合作小组。为了便于课堂管理,我设计成六人组。小组互动时,六名小组成员从各自的座位下来,集中到教室的某一位置,进行站立式的讨论互动。这样做,既方便又快捷,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提升了讨论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课本剧表演这一环节。我利用PPT 在屏幕上创设了一个宫殿的情境,而各个小组则在课下准备好道具,自拟剧本,在课堂活动环节中来表演《皇帝的的新装》中不同的情节(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换新装,皇帝游行展新装等)。最后我们当堂评选出最佳皇帝表演者、最佳骗子表演者、最佳大臣表演者,最佳孩子表演者。小组成员在合作表演过程中,积极配合,相互支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这则童话的寓意。

(二)交流形式

语文课堂“工作坊”的小组合作交流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辩”、“促”、“帮”三种形态。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堂教学内容而定,三种形式的使用不是唯一的,可以是多样的,即在一堂课上几种形式交叉使用。但不能流于形式,为辩而辩、为促而促、为帮而帮,要恰当使用。

1.“辩”。语文课堂实践过程中,当学生针对某一问题产生困惑的时候,为寻找正确的答案,可以选择“辩”,让各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推理、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2.“促”。语文课堂实践过程中,这种形式运动更广泛,那些需要落实的基础性知识,小组成员可以在短时间内互相检查督促落实,保证当堂清。如字词积累、文学常识、古诗背诵等。

3.“帮”。语文课堂实践过程中,指通过小组内的成员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一般为学习好一些同学主动帮助学习差一些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如挖掘主题、分析人物形象等。

这三种活动形式交错使用,也是提高学习成绩贡献最大的方法。

(三)、评价方法

“工作坊”小组的评价方法,多采取小组自评、别组他评的形式,人人都参与评价,力求公平公正。形成人人参与评价的互动局面。评价的标准是学生在组内的行为方式、合作技能、团队意识等。要做到有效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肯定、表扬。

总之,当“工作坊”小组合作交流进入到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后,我的课堂学习氛围浓了,同学们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效果更加突出了。

教学之路漫漫,“工作坊”让语文教学课堂闪闪发光!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2019年度一般资助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多元导学互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903037

作者简介:

姓名:杜健;性别:女;出生年月 1977.11;籍贯: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民族:汉;单位:大厂第二回民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打造多元导学互动课堂,建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