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葛爱红

四川省樊枝花市第十八小学 618700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既是学习数学的启蒙时期,也是为今后各门理科课程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期,因此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授与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充分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数学生活性应用的途径。因此,要积极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授与学习过程中,有诸多与计算相关联的实践性内容,因此,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授过程,需要不断加强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效帮助和实现学生学好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成为获取优异成绩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从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计算能力与水平还有待加强,很多因素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小学数学授课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积极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使学生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展现小学数学授课教学的效率性与效益性。

一、培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授课内容与计算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见的形式有直接计算和间接计算题型,分别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重点与全方位考察。因此,授课教师为了实现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应当重点加强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水平,形成理论化学习、实践化思考、应用化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此外,伴随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要求学生具备牢固知识功底的同时,还应具备实际应用化的素质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与有效落实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效落实教育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课程要求的改革实效。

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一)加强简便方法的引导教育,提升数学计算速度

在日常考试过程中,考试时间相对有限,学生需要在有效时间内对相应题目作出精准计算,从而获取较高分数。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率属于计算能力培养的对象,而对于简便方法应用于计算过程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与速率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来讲,应当高度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不能单一化强调计算结果,要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充分锻炼自我的思维能力,选择更加有效与简便的计算方式。例如,在教授3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时,授课教师不应直接要求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而是将游戏环节引入教学情境并进行灵活运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内容的设置也从知识点的直观化讲解,逐步转变为结合主题素材与情景为背景,创建出一系列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数学性问题,让学生舍身处事的在实际场景中有效学习数学知识,并将知识有效运用于新场景之中,使得学生对于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融和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学习与利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例如,通过设定领取饮料的生活情景,授课老师设定题目“二年级 3 班在校运会开始时领取了 15 瓶饮料,之后又领取8 瓶,结束时又领取 5 瓶,问一共领取了多少瓶?”通过授课教师对题目引导,学生在获取问题后可以迅速的列出计算式,即 15+8+5,但从实际计算过程来看,学生还是习惯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没并未找到更加便捷的方法。授课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满十进一”的计算方法实现快速计算,学生利用此方法很快就能发现计算规律,即先计算 15+5,得到20后在加上8,很快得出计算结果。不仅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还能使学生认识到简便方法的重要意义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

(二)加强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

对于小学数学来讲,无论是整数还是分数、小数计算,都会运用到相应的运算法则,如加法交换律、减法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等。学生只有对运算法则做到成熟化运用后,才能更加准确与高效的进行数学的运算。因此,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法则的涵义,不能仅仅让学生对法则进行机械记忆,否则,学生难以有效运用计算法则进行教学实践化活动。例如,在进行“表内乘法”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事先罗列 6x9 与 9x6的个乘法计算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分别进行分析并寻找和探索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基于此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对数学计算知识点的理解与融会贯通。以此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观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规律,即使计算数据发生位移,但计算结果始终如一,由此便可获得乘法交换律法则。基于教师的引导效应与学生观察探索的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还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对数学计算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三)通过增强课后作业练习的效率性,确保学生计算能力逐步提高

充足的计算量是学生有效提高计算水平和能力的可靠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了要将基础的计算方法与技巧传授给学生,还应当通过有效的习题的布置帮助学生加强个人计算能力、提升计算速度,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性练习才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与理解课堂中的具体讲授、熟练化应用各种计算方法,从长久的效果来讲,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与实践的习惯,最终实现个人计算水平的提高。例如,授课教师在讲授“关于速度、时间、路程”的相关数学知识点内容时,通过布置具体练习题目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效果,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同学回家方式、回家时间、以及家与校园间距离等因素,来具体计算时间、路程的相互关系和效应。以此种方式进行课后作业练习,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习到的数理知识进行有效巩固,最终实现数学知识点与计算方法的了然于胸。此外,学生在日常自我独立学习期间,探索和思考基础性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也可以行之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个人计算能力,从宏观意义来讲,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初衷和要求,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现实化意义。

(四)融合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性,降低学生计算题难度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兴趣首先占据着重要的意义和效应,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数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点,确保数学教学的整体效应的提高和改善。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要与学生日常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因此,授课教师在日常对于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教学中,要注计算题目与日常的紧密联系与结合,尤其是对商品价格类题目的设定,能够引起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计算能力提升与实际应用性,有效减少学生产生数学计算和生活之间的隔阂感,让学生真正明确数学计算的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意义。例如,授课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情境:“李明去水果摊购买火龙果,其中1公斤价格为3元,试问购买2公斤火龙果需要多少钱?”题目简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诸多这样的实例,结合生活化教学的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数学计算的学习、明确数学计算的价值意义,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帮助,既能够端正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态度,也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三、结语

在面对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之下,授课教师不仅要将数学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小学数学授课与学习中,特别注重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确保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未来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足够重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技巧,端正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不断增强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孟静.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

[2]张伶.小学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办法研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

[3]张艳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