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研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研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态度 和价值观

侯松波

林州市林虑中学 456592

摘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乡土地理因其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不仅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乡土地理 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地理学科中开展研学课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在《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为《 意见 》 )中 提 出 :在学校中普及研学旅行,把 “ 乡土乡情” 纳入到研学活动的范围之中。
乡土地理资源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征的研学资源 。在地理学科课程中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摆脱书本知识的禁锢,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以林州市为例,探索乡土地理资源融入研学课程的策略。

乡土地理资源研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家乡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而进一步增强爱国的情感。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借助乡土地理课程进行研学旅行,擦亮学生发现身边地理的眼睛,走进家乡的一草一木,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对比在地图上穿越大洋、攀越珠峰,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机会,感受更加真切,兴趣更加浓厚,对家乡的感情更加真实与深厚。如:在学习太行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时,需要将学生置身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之中,当学生们面对着“漫山层层梨树花,绿树成荫掩寺塔,千里莺啼枫映红,白雪翠松有僧家”的峡谷美景时,当学生们面对人工天河红旗渠时,学生们不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产生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更使学生萌生了对家乡旅游区建设和保护的创造性灵感。激发了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责任心,从而端正为建设家乡努力学习的态度。

   再如,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乡土地理研学活动时,选择了地处龙凤山上的革命烈士陵园,在考察活动中安排了参观革命斗争遗址,拜访革命老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革命前辈在极端困难情况下,为了革命胜利前赴后继、奋战不息的斗争精神,并亲身体验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产生为家乡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并由此激发学生为家乡经济的腾飞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地理学科研究范围宽泛,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环境,又有变化万千的人文环境,还有复杂多样的人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乡土地理与学生贴近的特点展现地理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乐于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乡土地理课外实践中,要充分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如可带领学生到安阳市天文地理博物馆去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天文现象,还可以通过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提高他们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型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和探究地理知识。

  1. 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学始终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先进的发展理念。为此,地理学始终围绕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展开,而协调人地关系的最终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既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只有遵循这样的准则,才可以避免破坏环境、掠夺资源、人地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才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本地环保的研学

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恰恰可以利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郊游、参观等机会让学生接触家乡的地理环境,及时了解和发现家乡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面对一切不可持续行为的警示。例如,我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对洹河的野外考察中,一位学生在对洹河的周边环境做仔细观察后,就曾对洹河环境的治理问题提出过大胆的构想,他先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们进行了可行性的探索,后又拜访了负责此项工作的环保技术人员,经过与专家的交流与沟通,认识到了洹河的自身特点与地质条件,以及如何治理最为有效的方案,即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1. 对本地工业的研学

在讲授工业发展时,老师带领学生考察了林州市红旗渠开发区的凤宝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教师以林州发展钢铁工业有哪些有利条件为题,要求学生在地理考察中认真思考,并从林州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林州的区位优势等几个角度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态持续、经济持续与社会持续的思考。经过充分准备,各抒己见,激烈争论,互相启发,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林州有丰富的矿铁资源、便利的交通,并拥有一定的市场,形成了发展林州钢铁业的有利条件等结论。但必须要保证节约合理的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消费过度等,才能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本地农业的研学

林州市茶店镇的菊花种植远近闻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茶店的菊花种植反映了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伟大壮举,当地人民在丘陵地区,依据地理特征种植各种菊花,欣赏类菊花种植成为旅游景观,经济类菊花种植,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制茶,发掘了当地地理资源,发展了当地农业发展,振兴了当地经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使农副产品进一步多样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走上了自然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林州市南部低山丘陵区,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单一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状况,同时在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问题方面综合治理,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既发展了生产,也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使当地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类似的素材,在地理教学中比比皆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村,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发展生态农业;三峡建设中,对库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文物古迹的搬迁与防护、对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和库区人地矛盾问题的治理解决……凡此种种,无不折射出我国人民在生产建设实践中的环保理念、生态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以这样活生生的现实来做例子,来教育学生,也必将促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1

曹平;宋向阳;;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特点——以乡土地理教材《金张掖》内容为例[J];教育探究;2015年05期

2

张小玲;;浅谈如何教好初中乡土地理课程[J];教育革新;2016年03期

3

蒋宁;;合理利用乡土地理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激情[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谢红霞;;浅谈乡土地理材料在边远地区教学中的应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