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沙溪小学 401420
摘要:将生命和教育相结合,我们称之为“生命教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的美国由学者唐纳·华特士给了其明确的定义,即“生命教育是为学生快乐而成功地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与那些可以用数据直接衡量的教育不同,它强调的是人的精神生命,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危机干预会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心理危机得到有效预防和引导,而且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本篇主要通过分析生命教育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从而探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关键字:生命教育;小学阶段;心理危机干预
生命教育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
曾有一篇报道公布了一项全球性的调研结果: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或多或少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过早的性行为、酗酒、吸烟、吸毒、暴力等,而其中有问题的儿童当中,不足五分之一得到了合适的治疗,即使出生于像中国一样处于和平时代的国家,每5个小学生里就有一个人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20%,而为自杀做过详细计划的占6.5%,这一个个数据背后代表的含义让人不寒而栗,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实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就显得迫在眉睫。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到死亡,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如亲人死亡、突发性威胁生命的疾病、灾害等,对处在危机状态下的人进行专业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由“危险”转为“机遇”, 释放负能量,让心理得到健康地治疗,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培养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心和责任感。
生命教育视域下实行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策略
学校教师需重视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学生白天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完善的制度是实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前提和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导,制定“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的方案,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校园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校提供制度支持,除此之外,不需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成立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可以提前成立,小组成员构成建议有校长、教务、学生工作、教师代表、心理咨询师和医务人员,并定期开展对应的培训,设立24小时热线服务,保证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时效性和全面性;而对老师而言,则需要在平时教学中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因为有些学生因为性格缘故,不会直接表达出来,需要老师密切关注,比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曾有自杀者的学生等等,及时做到心理危机干预,避免因为老师的疏忽和不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结合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一方面,学校可以制定新的教学评比标准,让各科教育在课堂上渗透珍爱生命和面对挫折的教育内容,并定期举办“热爱生活”“感恩父母”“珍惜生命”为主题的比赛,比如手抄报、朗诵、表扬等形式,以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个关卡的活动中实现生命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经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比如邀请专业的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进行生命教育的讲座,以年级为单位,通过专业人士的传播侧面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又或者可以让学生在自习课或班会课的时间观看有关生命教育的视频,比如《生命如斯美丽》、《生命礼赞》,若是时间允许可以观看相关电影,比如《当幸福来敲门》《心灵奇旅》,用这种轻松休闲的方式传授生命知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消防、地震、校园暴力等模拟演习,在模拟情境下,更直观的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和生命来之不易,以此端正对生命的态度。
家校合作,做到及时反馈
无论是生命教育还是心理干预,都不单单是学校一方的事情,学生的另一个活动场所便是家,而且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生命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研究表明,与孩子心理危机息息相关的大部分产生于家庭,所以作为父母需要积极的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吸收先进的生命教育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思想与实际操作,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此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从而取得最有效的教育效果,比如建立规范的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家长会,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当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时候,家校双方应该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相互配合,把学生生命放在首位。
结语
总而言之,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无法只通过一场活动、一场演讲就可以把“生命”代表的深刻含义印刻在学生的心灵上,心理危机干预亦是如此,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相互协作,通过制定规范的制度和在课堂生活中举办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不畏挫折,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 胡继凯.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J]. 新课程, 2020(40).
[2] 熊芬.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英文), 2020, 003(002):P.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