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七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张敏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中学 476600

摘要:本文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为基础,探讨了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优化途径,以此为加强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这一教学目标给予更多的关注。7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更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这就是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假设学生只接受单一的知识,而不进行思考,那么学生的学习必然是无效的,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特点,更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加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紧紧抓住文本的重点,从而学生也就会对阅读学习产生更多的信心,也容易养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因此,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教学问题。

2摸清学生的基本功让指导阅读的措施有的放矢

读书需求因人而异,学生的语文基础各有不同,阅读能力也会有明显差异。初入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调查掌握学生的阅读特点是后期阅读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举例来说,汉语拼音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字音是否能读准,是否有抑扬顿挫的感觉,是否以词的意思为依据,句子中的短句是否有感情等等。能够掌握句型结构,掌握句型转换,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特点和相关特征。学会阅读习惯,用阅读符号标出,可以写出具有独立见解的感言,可以将所读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可以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表达。读书时要用工具书、问题、参考资料等辅助阅读。读书不是单纯的消遣,多方面地阅读各种文体,掌握阅读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的技巧,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达的内在意义。

3把握提问时机

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展开式大班授课制度。并且由于教育背景、学习经历的不同,在这种系统背景下,不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也会存在差异。而且一次有效的提问,不仅要关注所有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而且要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多样化的语文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接受能力、发展需要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课堂提问应有针对性,个性化展开。掌握不同的教学情景,生成不同的教学课堂,才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的学习反应;利用好提问时机,对学生展开因材施教的提问。这样才能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老师在讲授《荷叶母亲》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疑问,“荷叶”和“母亲”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作者把“荷叶”与“母亲”联系起来?荷叶在这篇文章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先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向学生展开提问;请思考“荷叶妈妈”这个题目的深刻含义?可不可以用另一个题目来代替?能不能给点理由?同时,在老师的鼓励和赞扬下,学生们也会对讨论充满兴趣。这时,学生们才能说,作者是用比喻的手法,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文中“荷叶慢慢倾斜下来,正盖在红莲上”。在一如既往的雨势面前,红莲因为荷叶的遮挡而不再摇晃和倾斜”,就像伟大的母亲对自己孩子无私奉献和隐秘的保护。受此启发,笔者选择以“荷叶母亲”为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学生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思考,不仅可以增强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4.1以反复阅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因此,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基础入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培养方法,以进一步保证整体培养效果。举例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段文字进行重读,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在有目的地进行重读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文字内容变得更具形象。同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阅历还比较局限,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要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地用脑去处理文本,教师也应多注意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从教书到“春”这一课,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仔细评价文章的创作价值,大胆想象文本中所体现的深刻内涵。文章中蕴涵了很多有价值的语句,都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2通过情景教学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七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开展阅读学习活动,也可以在投入情境的同时,逐渐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体会文章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投入的心境和思想情感。比如,在讲授“皇帝新衣”这一知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感觉到文章中的人物及心境,在阅读时老师便可以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阅读关于文章中自己喜欢的片断,并构建表演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对人物形象进行二次加工和创作,将所读内容表现得生动活泼。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自身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要想获得更好的表现,学生会深入阅读和思考文章的内容,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自然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分组表演结束后,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分析彼此组间的表演情况,以这种形式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加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结束语

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师应运用最优提问方式,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使其在思维的激发下,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下,能更好地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伟.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思考[J].读与写,2018,15(26):45.

[2]郭修荣.漫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 ——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