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人民医院 344300
【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集的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的5800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式评估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的失效模式,在确定相关的风险因子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标本的不合格率情况及风险优先指数值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后,标本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后共确定5项高风险因子,包括护理人员未按规范操作采集标本、标本容器选择错误、标本采集量过少、标本未及时送检、标本标签未正确张贴,并且在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后RPN值明显降低。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中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标本检验;质量管理
对标本进行检测对于疾病的确诊具有重要作用,以便能够辅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经实践显示,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及相关的外界因素均将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因而无法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1]。因此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则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应对,目前临床中多在检验前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能够及时有效的对相关高危因素进行评估,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最终获得较为准确的检验结果[2]。本文将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集的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的5800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建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挑选相关人员组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主要成员分别为护理部护士长、部分临床科室护士长、检验科负责人、检验科技师、医务处负责人。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制定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案,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然而后由护理部主任分别为不同的部门安排相应的任务,以确保各部门的职责,对每阶段目标进行确认。每周小组成员需要进行1次送检合格率情况的通报;每个月需要进行1次小组会议,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以便能够明确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同时还需要不定期召开增补会议。
(2)制定流程图。由护理部主任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具进行完全熟悉,分析步骤确认标本检验前流程:①核对。对医嘱与检验申请、患者信息、检验目的进行核对,合度无误后在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失效模式即为未进行全面有效的查对,失效后果即为血标本错误。②告知。告知患者检验的项目与目的、注意事项、采血时间及地点,失效模式即为未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告知,导致采血过程延误。③准备。对医嘱与检验单进行核对、选择正确的试管、准备好相应的采血物品,对患者的准备情况进行确认,失效模式即为未按照规定时间与方式采血,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④采集。对检验单、患者信息、试管型号的一致情况进行检查,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严格按照规定方式与步骤进行采血,失效模式即为未按照规定保存样本,导致样本发生溶血与凝血情况,从而无法案进行检验。⑤转运。与外勤人员交接核对患者信息,检查申请单管号与试管管号是否一致,即刻将样送检,失效模式即为转运时间过长、方法不当,导致样本发生溶血与凝血情况,样本被污染。
(3)确定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进行检验前,检验科技师需要将所有影响检验过程与结果的失效模式进行全部列举,以便能够对失效原因与失效后果进行及时发现,对优先风险指数(RPN)进行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对检验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RPN的计算公式为S*O*D,其中S代表严重程度(severity)、O代表失效模式出现的频率(occurrence)、D代表发生的可能性(detection)。S、O、D的分数值为1-10分,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可能发生”,10分代表“非常可能发生”,RPN的分值越大,对失效的影响越大,若RPN超过125分,则需要加强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根据讨论确定失效模式中每1项目得分,分值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成员各自评分后的平均值。
(4)改进方法。①落实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这项制度的落实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工作环节程序。②规范告知内容。建立科室规范化告知手册,将常用的检查项目注意事项作为其中内容之一,便于护士查阅。③检验知识培训。加强护士对检验专业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邀请检验科人员授课,详细讲解临床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各环节的风险点及注意事项。④采血细节管理正确采集标本是保证标本质最的关键环节,标本的采集时间由5:OO调整为6:30,避免标本贮放时间过长导致的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集时患者最好选择坐位,且让患者有10min的时间稳定体位,避免体位改变影响检验的结果;采集的部位应选择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根据各种检验项目一览表的要求选择试管,确认准确的采血量;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存放与转运。⑤外勤人员的培训。由检验科组织培训外勤人员,要求专人专器皿运送,运送过程做到及时迅速、减少振荡、防止外漏。
1.5观察指标
①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标本的不合格率情况。
②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的变化。
1.6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收集后录入Epidata,选择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检验与χ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标本的不合格率比较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标本的不合格率为0.96%(56/580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4.70%(273/5800),差异显著(x2=147.3055,P=0.0000)。
2.2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的变化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后共确定5项高风险因子,并且在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后RPN值明显降低,见表1。
表 1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的变化
失效模式 | 实施前 | 实施后 |
护理人员未按规范操作采集标本 | 536.58 | 96.19 |
标本容器选择错误 | 437.75 | 86.32 |
标本采集量过少 | 341.78 | 75.41 |
标本未及时送检 | 326.21 | 55.42 |
标本标签未正确张贴 | 216.41 | 46.68 |
3.讨论
随着疾病种类的中断增加及复杂程度不断严重,若单纯的依靠常规的经验急性判断,则极易出现较大的漏诊与误诊的不良情况,从而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3]。目前临床中多采用标本检验的方式,此种方式能够对患者的疾病类型与病情程度进行判断,因而能有效的降低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然而通过临床实践显示,在检验过程中将会受到诸多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误差,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目前诸多医院开始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是一种前瞻性系统性风险管理策略,能够对相关分高风险因子予以标准化评估,从而能够及时明确问题错在,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解决,最终有效的提升检验的准确性[4]。通过实施该模式,各部门在较大程度上明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而能够予以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解决[5]。通过结果可知,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后,标本检验的不合格率降至0.96%,并且RPN值明显降低,分析原因在于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中,小组成员能够有效的明确日常被忽视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解决措施,最终有效的提升了检验质量与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中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并且也降低了RPN值,可作为首选的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模式,但依然需要进行不断完善,以便能够获得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静,张静,王进,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三级医院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中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04):80-83.
[2]石东辉,许育,刘军,等.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善住院患者晨间血标本检验前流程[J].中国卫生资源,2018,21(002):176-179.
[3]叶晶,杨德亮,任香善,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61-163.
[4]侯晓敏,张军花,冯茜,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8):591-593.
[5]聂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182-183.
项目名称:2019年度抚州市第一批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课题立项编号:抚科计字[2019]4号-序号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