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Barthel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86.4±4.7)分、Barthel评分(84.2±6.2)分和治疗有效率(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73.2±4.5)分、(73.8±6.1)分和(78.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能够提升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吞咽能力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引言:随着近些年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多,使该类病症的临床治疗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一旦患有急性脑梗死,不仅会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耳鸣或半身不遂的临床表现,令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让患者的日常饮食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次实验详细分析了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此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开始时间为2019年8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46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3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0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61.2±1.3)岁。最长病程时间为70d,最短病程时间为25d,平均病程时间为(48.1±1.2)d。在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2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1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51岁,平均年龄为(61.5±1.1)岁。最长病程时间为71d,最短病程时间为26d,平均病程时间为(48.5±1.3)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时间等方面,均无任何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主要内容为口咽部冷刺激、面颊部按摩、空吞咽练习、舌头规律活动、屏气发声、自主摄食和鼻饲处理等。上述训练活动的单次治疗时间均为30min,训练频率均为每天1次[1]。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予以治疗,电流和频率分别调整为1.2mA和0.25Hz,仪器的阳电极放置于患者头部病灶半球口咽皮质投影区,参考电极放置于对侧肩胛部。该种方法的单次治疗时间为20min,治疗频率为每天1次,且每治疗5d休息2d,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2]。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效果,主要以MASA评分、Barthel评分及治疗有效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利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量表和日常行为生活能力量表,对所有患者的MASA评分和Barthel评分,进行详细地搜集与分析。两种量表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该项能力越强。若患者在治疗后,吞咽功能出现明显改善,且进食半流质饮食时无障碍,则将患者划分至显效范围内。若患者在治疗后,吞咽功能出现略微好转,且进食流质饮食时无障碍,则将患者划分至有效范围内。若患者在治疗后,吞咽功能无任何改变,且进食流质饮食时存在障碍,则将患者划分至无效范围内。并通过公式:(显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可以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参考。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和( ±s,分)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22/2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26%(18/2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为(86.4±4.7)分,Barthel评分为(84.2±6.2)分。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为(73.2±4.5)分,Barthel评分为(73.8±6.1)分。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面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口咽部冷刺激、面颊部按摩、空吞咽练习、舌头规律活动、屏气发声、自主摄食和鼻饲处理等措施,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以改善
[3]。
而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法,通过调整仪器电流、频率、阳电极和参考电极的放置区域,可以使整体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令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吞咽能力明显改善。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Barthel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极大程度提升了整体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吞咽能力和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在康复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崔立新,孟玲,官小青,黄燕珠,刘丽艳.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91-93.
[2]米燕,练涛.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459-461.
[3]丁常宇,邹飒枫,王笑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