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巩会平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所以在阅读中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读写紧密结合易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本文将从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乐趣;要注重以单元整合课型,提升学生习作水平;要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几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策略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基础性活动之一,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朗读技能,分析理解重点词句,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就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在阅读启蒙阶段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一年级教材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配有不同风格的插图。这些编排不仅满足了儿童的审美需要,还关注了儿童的阅读体验。我在教学《荷叶圆圆》时,先出示色彩鲜艳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感受荷叶与不同小精灵游玩的快乐,并要他们展开想象,看图说话。然后通过让学生看课文朗读视频来猜自己的想象跟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听得很认真,激发他们读课文的兴趣。在《坐井观天》一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坐井观天”的意思,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走进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图文并茂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我每天都会要求孩子读一篇图书上的文章,边看图边识字,认识的汉字速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直到读通顺读准确。一学期下来,孩子们识字量的增长是惊人的,更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居然从阅读中读到了乐趣,看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大千世界。这种新奇感吸引着他们不停地读下去。读书就得准确地认字,认字才能顺利地读书,如此循环往复,识字量和知识积累及表达能力是在同步提高的。

在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时,我找来几本厚厚的《冰心全集》,读了其中的《拣儿童多处行》、《繁星》等,还给孩子们讲起冰心老人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他们都被老人优美的诗句、博大的爱心深深感动着,怀着强烈的愿望想学习我推荐相关的文章。课后,孩子们争先传阅冰心先生的书籍。 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氛围悄然形成。如今,我班孩子几乎读完了她的散文集,还模仿写的文章在报刊发表呢!我深感悟只要你给他们读书、思考、展示的机会,只要你能够引领他们钻进教材再从教材中跳出来,那么,你就会看到孩子们享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单元整合课型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组文阅读教学,既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又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能力。教学中结合教材确定单元主题后,首先立足于课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同时组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将文章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的学习有课内延伸到课外,有课外联系到生活,做到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上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三篇文章,在引导学生读文感悟的基础上,衍生出“热爱生命”这一议题。我又选择丛书中的《信念,从站立到奔跑》、《最后一片藤叶》、《生命是美丽的》一组心存信念、热爱生活的文章,在读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品悟细节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由此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再如,在学习《颐和园》一课后,我又展示了一篇同类型美文让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整合阅读交流心得,谈写作方法的共同之处,根据这两篇文章移步换景按参观顺序写作这一主题让学生仿写《家乡的-- (一处地方)》。

在群文阅读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比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整合阅读了逝世前的科学记录》一文的部分段落,在教学到物候学家竺可桢上班途中一段:“他每天上班,本可以坐汽车,但他宁愿步行,一边走着,一边向巡逻兵一样扫视周围的一切。他善于从千树万枝中发现第一片绿叶,他善于从喧闹嘈杂的城市中听出第一声蛙鸣,他善于从车水马龙的街道看到第一只燕子,他善于从春天的风沙中辨别出第一朵柳絮……” 这样设计:

①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②从“本可以坐汽车上班,但他宁愿步行,”“他善于……他善于……他善于……”你体会出了什么?

③用“他善于……他善于……”说一句话。

④竺可桢的一生,贯穿着“求实”,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和他的工作分不开。他和居里夫人一样都是对自己的理想执着追求不放弃,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由此引导学生进入语境中,走进人物的内心,解读人物的表白,感悟人物形象,这样读写融合,升华了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把阅读教学引进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让社会这个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乐园。

在教授《威尼斯的小艇》时,学习课文第四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并领悟这句话呢?我先提问“如果你是那里的船夫,你准备怎样招呼顾客来坐你的船呢?请大家在小组里把自己的主意说出来吧。”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数目睹过招揽生意的情境,所以小组讨论争先恐后、个人发言畅所欲言。然后我让其他学生以顾客的身份向“船夫”提问。一问一答,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个个都喜形于色地表演起来。参与的学生无论是汇报还是提问、回答,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样的课堂表演,在训练学生内化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课文,关注生存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又如在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当讲到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可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说一说“平时你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学生凝神思考,纷纷举手发言“坐公交车先下后上、到移动营业厅排队交费、同学轮流值日、看见果皮随即捡起来”等,可见他们对课文的领悟之深了。我相机向学生渗透,“在今后的人生中,如果你时时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么你将收获人生的大智慧,享受更美丽的人生,”在口头练笔中突出了主题思想,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使文章所蕴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接上了母语文化的根。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本质,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努力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能从读书中体会到一种永恒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河南教育》1期 2017

[3].《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窦桂梅 2009

[4].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理论与实践》《考试周刊》 2011

[5]. 《群文阅读之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有效结合》《小学语文教师》 2015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0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