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乡村治理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乡村治理的对策分析


石阳峰


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 310000

摘要:优化乡村治理是有效整合配置农村资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乡村治理的支持。在新时代,化解乡村治理困境,进一步优化乡村治理,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对策;

1  优化乡村治理的重要性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部分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为处理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提出的统领性、全局性的方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是农村产业发达、生态环境宜居、乡风文明科学、乡村治理有效、农民生活富裕。因此,优化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并且优化乡村治理也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其他方面要求的助推器。良好的乡村治理以推进农村田地的公平合理分配和村落优化布局、农村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农村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式来促进农村资源有效整合配置和生产,使农村经济得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生等领域的发展进步。

2  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

党在新时代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统领乡村全局工作的方案,为促进其顺利实施,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优化乡村治理。当前,在优化乡村治理中存在着村民自治落实难度大;农村人口流失,公共服务需求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较慢,农村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乡风文明建设不健全等困境,需要我们逐步予以解决。

2.1  村民自治落实难度大

村民自治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村民自治在实际落实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其一,农村优质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造成了许多人才的流失,以至于在人口基数少的村落会出现选不出合适当家人的情况。其二,村官变“村霸”现象,极大破坏了基层民主。农民通过民主投票选出来的当家人相当专横、霸道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村民不敢积极建言献策,不能表达真实诉求,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其三,贿赂选民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区,重金买取选票、贿赂选民现象屡禁不止。上述情况导致村民自治在实际操作中变质,极大的破坏了乡村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

2.2  农村人口流失,公共服务需求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于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集中的城市和沿海区域。大量农村人口以求学、就业等方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特别是优质劳动力的流失给乡村治理造成了许多负面效应。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新兴人才定居城市、农村学子上城求学等,农村剩余人群多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这些群体自主生活能力较弱,无法负担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关怀来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公共服务需求压力大、农村优质人力资源流失是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一大困境。

2.3  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较慢,农村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农业产业化能够充分利用农村耕地资源、科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管控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自承包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三权分置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农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阶段,农业机械化推行时间较短、程度较低,务农人员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优势降低、农产品供需不相适应等不良效应。而且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管控和保护。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充分、农村资源浪费削弱了乡村治理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功能。

2.4  乡风文明建设不健全

乡风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乡村治理的重要推手,但当前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一定冲击。第一,市场经济冲击乡风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和发展使我国经济不断高速稳步的增长,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冲击。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使得道德滑坡现象存在于农业生产中,如为了增产增收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第二,传统文化中不良的社会风气并没有完全根除,封建保守思想仍然顽固,冲击了乡风文明建设。第三,乡风文明建设本身的不完善使得村民对各种思想良莠不分,也间接造成了乡民思想空虚和摇摆。

3  优化乡村治理的对策分析

优化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当前,应从优化村民自治,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推进德治乡村建设,健全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优化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3.1  优化村民自治,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

乡村治理的主体是村民,优化乡村治理的落脚点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因此优化乡村治理,首先要依靠村民自治,以调动其主人翁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加强对村民自治相关知识的宣传。如定期开展国家“三农”政策的知识宣讲会,使农民领会政策,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第二,定期召开民主座谈会,就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关系其切身利益的政策进行平等协商、讨论,深入推进协商民主。第三,成立民主监督小组,对村委、村务进行监督和反馈,以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杜绝“村霸”“贿赂”现象。第四,引进新型人才(如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治理输入一批专业性强、高素质、有活力的新兴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所造成的人才流失问题。

3.2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优化乡村治理必须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定期开展法治乡村建设相关知识的宣讲会和讨论会,促进乡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通过法治营造良好的乡村治理秩序。第二,村委推进乡村建设和规划工作时,必须坚持“三条控制线”原则和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制的要求,科学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管控保护农村生态。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加大财政支持;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中不变形、不走样,使农村弱势群体真切享受发展成果,生活得到真正改善;采取各种鼓励政策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以便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力,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村生态,推进农业现代化。

3.3  推进德治乡村建设,健全乡风文明建设

德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治乡村建设通过对村民文化、思想层面进行科学引导,能使村民潜移默化的成为符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自觉抵制不良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在思想层面的冲击,助力优化乡村治理培育优秀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发挥优秀传统道德的育人功能和维护社会稳定功能。优秀传统道德植根于人民,为村民长期遵循,更能为人民所知、所用。第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村民道德思想的培育和提高功能。由于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道德文化不断创新,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打下思想基础。第三,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开展“文明乡镇”等评选活动,使乡民在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中提升思想品德,逐渐形成崇尚科学、文明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 .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8(03):19-26.

[2] 朱启铭 .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连续性、继起性的县域实践 [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123(03):97-106.

[3] 张坤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现状与对策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4):4-5.